近代汉语情态助动词“解”的语义研究

2021-02-26 04:05范建迪
文化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助动词用例情态

范建迪

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解”的主要功能是做实义动词,《说文解字》对“解”的解释是:“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兽也。”也就是说,“解”字的本义是分解牛的躯体,后来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解”逐渐演变出表“分裂、分割”的词义,进而又引申出“消解”“褪去”“解除”“了解”“晓悟”等语义,以下为上古汉语中“解”做实义动词的两个例子:

例(1)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

《礼记·月令第六》

例(2)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战国策·楚》

传统研究认为,“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是由其“晓悟”义演化而来的,杨秀芳(2001)列举了解的八种语义,其中第八种为“能够、可以、会”为“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1],杨秀芳认为“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最早产生于六朝时期,这与梅祖麟(1999)的论断不谋而合,尹淳一(2014)对“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产生于六朝时期的观点也表示赞同。但遗憾的是上述各研究中仅志村良治(1995,53)(江蓝生,白维 译)给出了唯一一个六朝时期“解”做情态助动词的用例:

例(3)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望》

志村良治认为,该句中“解”放在实义动词“作”之前,应该是做情态助动词,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里的“解作”是用典,典故出处应为《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也就是说这里的“解作”实际上应为省略形式,表达“天地解,雷雨作”的变化过程,而非“解”放在实义动词“作”之前,做情态助动词。由此可见,认为“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产生于六朝时期的观点尚须更多来源于实际语的例句支撑。

在我们的研究中,“解”做情态助动词的用法出现在唐、五代文献中。“解”做情态助动词的用法产生的时间虽然较晚,但在唐、五代文献中,其做情态助动词的用法出现的频率并不低,在某种程度上讲,“解”已经是这一时期比较常见的情态助动词了。在语料库唐、五代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共检索出“解”的情态助动词用例191例,其在各个文献中的分布情况参见表1。就“解”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的语义而言,唐、五代文献中的情态助动词“解” 可以表示“心智能力”“生理能力”“条件可能”“条件必然”“意愿”等多种情态语义,其在具体文献中的语义分布亦参见下表。

表1 唐、五代文献中“解”的情态语义统计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唐、五代文献中情态助动词“解”最常见的情态语义是表示“心智能力”,该用法共出现135例,占比达到87%以上。“解”表心智能力义时,在具体语境下往往可以解释为“会,能,懂得”,参见以下2个例句:

例(4)解歌音,能律吕,箫韶直得阴云布。

《敦煌变文集新书 ·维摩诘经讲经文(五)》

例(5) 主人问曰:“女有何伎能?”女曰:“我解织。”

《敦煌变文集新书·搜神记》

在以上例句中,跟在“解”后的主要动词(main verb)均为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短语,且这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均为人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或训练获得的比较稳定的能力,由此可判断,以上例句中“解”均表“心智能力”。此外, 在一部分“解”表“心智能力”的例句中,“解”还可以被理解为“做某事做得比较好”,相当于英语中的“be good at”:

例(6)老僧终不解修行。若是解修行人,人不觉,鬼不知。

《祖堂集·百丈和尚》

除习得能力外,我们在唐、五代文献中还发现了6例“解”表生理能力的例子,其中四例为无生命物体的“用途效能”[2]:

例(7)对云:“某甲有口,只解吃菜。”

《祖堂集·长庆和尚》

关于例(7)中表示人“吃菜”,以及后面我们还会遇到的例句中情态助动词表示人“吃饭”的能力到底是心智能力还是生理能力,学界历来是有争议的。我们认为人“吃饭”是人的生物性的一部分,应归为生理能力,而通常意义上认为人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吃饭能力实际上是对这一生理能力的加强。

关于“解”的生理能力,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例子,《敦煌变文集新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3]:

例(8)千般罗绮能签眼,万种笙歌解割肠。

《敦煌变文集新书 ·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李明(2017:102)认为情态助动词“解”在句中表条件可能义,但我们认为该句中“解”的功能应该是表无生命物体“笙歌”的用途效能,应为生理能力。此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

例(9)犬解报恩能碾草,马能知主解垂缰。

《敦煌变文集新书·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

该句为用典,在该句中,我们很难判定“犬湿草”“马报恩”是以上两种动物的“生理能力”还是后天“习得能力”,这一方面给我们界定情态助动词“解”在句中的用法带来不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印证了范晓蕾(2016:129)建立的 生理能力——心智能力的语义演变路径的合法性。

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我们还发现了11例“解”表“条件可能”义的用例:

例(10)街坊竞看,仕庶咸嗟,叹幼年能发于善心,怪龆龀解辞于俗网。

《敦煌变文集新书·维摩诘经讲经文(四)》

在该句中,“解”与前半句的“能”呼应,语义相同,均表“条件可能”,强调“某种条件下的可能性”。

在《敦煌变文集新书》还有一例“解”表“条件必然”义的用例:

例(11)直须得见遗形,方解发心信受。

《敦煌变文集新书·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

此句中“得见遗形”,表示进入忘我境界,全句意为只有进入忘我境界,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得见遗形”是“发心信受”的条件,只有“得见遗形”,才能而且必然(根据上下文)“发心信受”。

关于《敦煌变文集》中“解”表条件义的例子,吴福祥(2003)还给出了这样一个例子:

例(12)若解信心坚固得,大难苦海错漂沈。

在“中央研究院”近代汉语语料库中,我们还发现了类似的例子:

例(13)心了了,意咍咍,心若寻常有乱猜,若解分明生晓悟,眼前便是宝花开。

《敦煌变文集新书·维摩诘经讲经文(二)》

仔细研读以上2个例子,我们会发现,在这组例子中,条件义的表达均是通过“若”来实现,并非“解”,所以不能借此判定以上各例中“解”表条件义。

关于“解”表条件义,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例子是:

例(14)挈慈悲杵,能摧我慢之即;布智惠云,解覆贪嗔之海。

《敦煌变文集新书·维摩碎金》

该句中“解覆贪嗔之海”意为“使不会覆灭于贪嗔之海”, “解”在该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使……不会发生”,这样一来,句中的情态助动词“解”与我们前文讨论的“解”字就应该不是同源词,其前情态语义应为实义动词“解”的另外一个释义“解除,脱落”,参见例(1)。

除能力义与条件义之外,唐、五代文献中还出现“解”表意愿的用例:

例(15)山上有懒融,身著一布裘,见僧不解合掌。

《祖堂集·牛头和尚》

例(16)病眼未开怯□染,患身难喻解缠绵。

《敦煌变文集新书·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根据语境判断,例(15)中的“不解合掌”,并非“不会合掌”,而是“不愿合掌”。是典型的表“意愿”的用法;例(16)中的“解”与上句中的“怯”对应,表示“因有病在身而无暇顾及缠绵”,亦为意愿义。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唐、五代时期虽然出现了个别“解”做情态助动词,表“条件可能”“条件必然”“意愿”的用例,但六朝时期由表“晓悟”的实义动词“解”演变而来的情态助动词“解”在唐、五代时期的文献中的核心情态义为 “习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表“生理能力”的情态语义。

相较于唐、五代时期,“解”做情态助动词的用例在宋、元时期急剧减少。在我们考察的近代汉语语料库宋、元时期的文献中[4],我们共检索出“解”的情态助动词用例10例,其中,《关汉卿戏曲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五代史平话》中并未出现“解”做情态助动词用法的例子,而在《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元刊杂剧三十种》虽然出现了少量“解”做情态助动词的例子,但其表“条件可能”的用法已经消失了,在宋、元时期的文献中我们仅发现了“解”表“心智能力”和“生理能力”的用法,其中表“心智能力”的用例9例,表“生理能力”的1例。

例(17)、例(18)中“解”表心智能力:

例(17)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例(18)功臣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

《全相平话五种·秦併六国平话》

以上两例中“解”均可理解为“知道、懂得”义,即“解”在句子中表“心智能力”义。

在宋、元时期的文献中我们仅发现了“解”表生理能力的用例1例:

例(19)于民只解涤尘垢,润国何曾洗是非。

《元刊杂剧三十种·李太白贬夜郎》

例(19)中“解”表示施事“水”具有“涤尘垢”的“用途效能”,表“生理能力”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宋、元时期的一些文献中,“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已经消失了,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五代史平话》《关汉卿戏曲集》中就没有出现“解”做情态助动词的用例,《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仅出现了1例,《全相平话五种》《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出现的“解”做情态助动词的用例也不多。可见,宋元时期“解”的情态语义受到了官话中更常用的情态助动词“会”的侵蚀,其情态助动词的用法已经开始消弭了。但是,反常的是蒋绍愚(2007)在《朱子语类》中却发现了大量“解”做情态助动词的用例,且《朱子语类》中“解”表达的情态语义也涵盖了前文提及的多个义项。那么,造成“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在个别文献中得以保留的原因是什么呢?杨秀芳(2001:261)认为《朱子语类》是朱熹在闽地讲学时学生所辑的论学语录,兼有文白语言特征,且官话方言夹杂,因此在《朱子语类》中闽方言常用情态助动词“解”和官话中的常用情态助动词“会”都出现了,且二者所表达的语义多有重叠。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现代汉语语料的支持。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已经消失了,但闽语中“解”仍然可以做情态助动词,并具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情态助动词“会”的所有功能,且其认识情态义也和“会”一样,具有将然性,可见虽然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解”的情态语义已经消失殆尽了,但是在闽语中,近代汉语情态助动词“解”的情态语义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5]。

综上,我们认为发端于六朝时期的情态助动词“解”的情态语义在唐、五代时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可表“习得能力”“生理能力”“条件可能”“条件必然”“认识可能”等情态语义,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会”的情态语义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会”在官话中的广泛使用,“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逐渐被“会”侵蚀,最后消失殆尽,但是在闽语中“解”的情态助动词用法得到了保留。

猜你喜欢
助动词用例情态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助动词”相关语法知识集锦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助动词的用法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