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宏,陆光耀,吴彥春
目前,关于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已有很多研究,但学前运动技能教学亟需体育学术研究的支持。[1,2]如果身体活动中所包含的基本动作技能没有被掌握,那么无论什么活动,一个人都不能成功地参与。[3]动作发展模型理论含有三种模型:一是Seefeldt提出的金字塔式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4];二是Gallhue及其同事提出的“运动发展沙漏模型”[5];三是Clark及 Metcalfe提出的“动作技能发展山峰”模型。[6]这三个模型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反射(reflexes)和初步(rudimentary)动作技能为运动技能的发展提供了神经基础。基本动作技能阶段强调了建立广泛的基础技能组合和促进技能转变的重要性。那些基础技能较强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各类体育活动中所需的基本动作技能。[7]Barnett和同事研究发现,儿童的物体控制技能强则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更高。[8]同时,结合体育钻石课程模型[9],将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阶段划分为基本动作技能形成阶段(1—7岁)和基本动作技能运用阶段(8—12岁)。
体育教学对于儿童阶段基本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终身参与体育活动意义非凡。基于此,笔者从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是什么”“拿什么教”“教什么”三个基本问题进行探究,其目的是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台湾学者许义雄指出:动作技能(movement skills)是指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精确的动作表现,是一连串的上百万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的动作,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例如:走、跑、爬、躲闪、打击等动作技能,强调的是动作技能的控制,是有组织的基本动作,涵盖两个以上身体部位之移动模式的结合。[11]关于基本动作技能的概念虽然目前有许多学者下过定义,但大多都以Gallahue提出的理论为依据,即基本动作技能是指人体非自然发生的基础运动学习模式(Basic Learnt Movement Patterns)。它是进行复杂身体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础,包括位移技能(如跑、跳等)、物体控制技能(如拍球、接球等)和稳定性技能(如平衡、旋转等)。[13]
稳定性动作技能(stability)是指身体在动态及静态的情况下,使身体能维持水平或垂直方向保持平衡动作的能力,可分为绕轴与静态、动态的姿势(static&dynamic posture)两种。绕轴(Axial)的动作包括:弯曲(bending)、伸展(stretching)、扭转(twisting)、摆动(swinging)旋转(turning);静态与动态的姿势动作包括:站立平衡、倒立平衡、滚动、开始、停止、躲闪。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如:体操平衡动作中的单脚站立、舞蹈的原地旋转、以及身体提、拉、推、拽物体的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等等。
移动性动作技能(locomotion)是一种使身体保持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位置运动形式的技能,分为基础(basic)动作与组合(combinations)动作。基础动作由一个元素构成,如走(walking)、跑(Running)跳与着地 (Jumping& Landing)、跨跳(Leaping)、单足跳(Hopping);组合动作由两个或更多元素组合而成,如踏跳(Skipping)、骑马步(Galloping)、追赶 (Chasing)、闪避 (Dodging)、逃 (Fleeing)、假动作 (Faking)、攀爬(climbing)、滑步侧移(sliding)、跨跳(Leaping)。在教学中先从基础到组合动作展开教学。成熟的基本移动性技能可以透过各种适当的活动经验来促成。
操作性动作技能(manipulation)是指发出或接受外在物体力量的身体动作,分为推进的(propulsive)动作和有吸收力的(absorptive)动作。前者包括投掷、(滚球、丢球)、踢球、踢悬空球(punting)、打击、拍球(bouncing)等动作;后者包括接球、接飞盘等动作。在打网球、掷标枪、接球足球比赛中,都必须包含精细化的击、掷、接、踢等基本动作,才能形成操作性技能。精细动作是应用于其他用具的操作活动,强调动作的控制,如系鞋带、画画、拉小提琴、射箭动作。操作性动作技能不会自动发展,必须靠练习、鼓励与指导才能形成。[14]
(1)发展基本动作技能的基本身体活动内涵不足。从《学前儿童体育》[15]《体育与健康》[1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7]《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18]《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中可以看出,当下的KDL课程已开始出现动作发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但与香港的《基础活动导引》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没有对于发展基本动作技能的专业指导内容;其次,尽管涉及基本动作技能领域的研究较多,但官方文件并没有把发展基本动作技能这三类动作的内涵写入课程标准或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中。
(2)对作为复杂身体活动及运动的“基石”缺乏正确的理解。基本动作技能是复杂运动项目的重要元素。相互间的动作结构具有独立性,单独列出进行动作学习,可为将来复杂运动打好基础。例如篮球,必须学会卡位(侧并步+伸展)、抓篮板(跳+接)、跳投(接+跳+投)、运球过人(运+跑+旋转)、上篮(运+跑+接+跳+投)等技巧,才能进入篮球的导入游戏(lead-up game)、三对三篮球比赛,最后进入五对五的正式篮球比赛。[20]这是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不是从运动项目来展开教学,进行过早的专项化训练。此外,游泳可列为基本动作技能,因为游泳是水中运动项目如跳水、水球、冲浪、潜水等项目的“基石”。
(3)基本动作技能与粗大动作(大肌肉动作)关系认识不清。基本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是不同动作分类下的动作名称。基本动作技能是与复杂动作技能相对的,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是相对大小肌肉群所组成的动作。克拉克(Clark)认为所谓“大肌肉动作”是指“包含大肌肉群的、被动性产生于躯干或手臂和腿部肌肉的运动技能”[21]。Gallahue等人认为,根据人类身体发展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在2~7岁属于基础动作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多样的基本动作,其中又以大肌肉动作为主,从而为日后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提供基础。[22]
⑷忽视稳定性技能的发展。《人类动作发展概论》《动作学习与控制》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关于动作技能发展的专著。但这两部专著都强调在2~7岁以发展粗大动作为主,测试工具也以操作性技能与移动性技能为主,往往忽略稳定性技能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知道,稳定性技能是移动性动作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的基本要素,因为所有移动性及操作性的动作都包含稳定性技能。这个细节上的忽略容易导致在教学中忽视儿童稳定性动作技能的发展。正如日本早稻田大学婴幼儿动作发展专家前桥明教授所指出的,不仅要为孩子提供更多走和跑的机会,也需要让孩子做一些倒立、翻滚、转圈、爬行等平时生活中很少做的动作,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综合运动技能[23]。
2.1.1 中外基本动作技能教材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教材中的动作内容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基本技能教材有以下特征(见表1)。(1)基本动作范畴下主干动作的拓展与压缩。(2)结构形式变化,如下手、上手投掷;左右单脚平衡;垂直跳与跳远、运球形式、击打动作形式等等。(3)终身参与身体活动的概念模型。基本动作技能对于将来从事身体活动只是可能,但不是必须。个别项目如游泳、滑雪、骑车都可以作为将来身体活动的基础。(4)追求教学现实的可操作性与细化学生体验动作要求。如香港的《基础活动导引》列出37个具体的动作内容。(5)在稳定性动作技能中,只是提到了主干动作内容(如静态与动态平衡),而其动作下面的如旋转、急停、弯曲、落地等具体动作内容都未提到。其原因与当下的粗大动作技能发展及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有关。其中的稳定性技能测试没有具体的测试标准。缘由一是稳定性技能能不能单独存在;二是天花板效应,即到了一定年龄发展阶段,其稳定性技能已经发展成熟,测试工具没有必要对其进行测试。
表1 不同国家基本动作技能教材中的动作内容
2.1.2 国外幼儿动作技能教学内容对我国动作技能教学的启示
(1)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不同。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差异,动作技能测试工具、测试目的与测试对象的不同以及对儿童动作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理解不同是造成不同国家或地区幼儿动作技能教学内容不同的主要原因。教师是否明确基本动作技能下的分类原则及涵义、动作的属性,如急停与变向、起跳与落地等动作属于哪类动作技能,并将其融入教学计划中,是影响基本动作技能教学的关键。
(2)基本动作技能教学简单停留在走、跑、跳、投等动作教学。就单个动作来看,如踢球动作、双手持器械击打动作的发展似乎超出我们对于基本动作传统定义的动作框架,而这些都是基本动作的主要内容。例如踢球,我们常放在校园足球运动项目去教学,就是由于没有对基本动作的内涵与分类有充分的理解。
(3)教师没有对动作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没有在教学中提供学生多种形式的动作体验,受先前运动经验限制,对教学往往限定在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可以参考《基础活动导引》中的具体动作形式。这些动作恰是体育教学的素材来源,也是学生所需要发展的基本动作技能下的具体动作技能。
(4)教学内容缺少规定性。我国的《KDL》课程中在各自动作分类上选取的主题基本符合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要求,与世界各国差别不大,但是在基本移动技能上只是提出主题,具体动作没有列出来。如没有像国外专项教材中对所学的技能以图表的形式列出,没有明确体现学生应该予以掌握的技能。
2.2.1 影响当前我国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的因素
(1)我国当前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的思路。第一、在我国有学者将基础类运动技能群归为九类:跑、跳、投、空间判断、传接物体、踢、滚翻、平衡和悬垂。这些运动技能对田径、篮球、足球、体操等大众项目技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3]例如,张莹就把几个常用的运动项目与基本动作技能列出来进行教学。[34]这是典型的从运动项目出发,确定动作内容,从运动项目来选择基础技术内容。第二、从测试工具出发,考虑到对象、测试目的以确定动作内容教学。目前的KDL课程开发,粗大动作发展采用美国学者Ulrich修订的3~10岁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对儿童进行动作发展评估,采用测试移动和球类技能两类基本动作共13个项目,其中6项为移动技能,7项为球类技能。[35]球类技能包括双手握拍击打固定球、单手握拍击打反弹球、双手接球等。从这些动作内容指标来讲,其选择动作内容更符合垒球与网球运动,是基于国外体育文化发展为导向的。
(2)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因素。首先,依据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顺序表。在某个年龄阶段,不要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期。其次,基本动作技能的教学内容受当地文化及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如在澳大利亚和日本,因为其处于沿海位置,学习游泳技能显得更重要。游泳不仅对于生存,而且对于其他的水上运动如水球、跳水、冲浪、潜水等运动都起到基础性作用。再如加拿大的冰雪项目;肯尼亚、牙买加的长短跑项目;巴西的足球技能都与该国当地文化及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位置及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基础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此外,基本动作技能也受评价工具影响。教什么测什么?故测试指标对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如TGMD-2、MOVEMENT ABC等等很多测试工具,由于在测量对象上进行年龄段的划分、适应范围不同,故表现出测试动作内容不同。
2.2.2 未来我国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理论是前提。根据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基本动作技能相关测评工具特点、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序列及特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
(2)实践是基础。和孩子们谈论他们的兴趣、自己能够做的和需要具备的技能,思考哪些技能可以更好地支持整个学习项目的主题和计划来选择教学内容。
(3)联系实际是关键。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当地的文化地域特点、整个学校计划中各学年的重点技能的选择(例如即将到来的运动节或一个学校喜欢的游戏)来确定教学内容。
(4)取得家长、社区与学校的合力是保障。与家庭乃至社区讨论他们认为重要的技能以及生活中所要用到的技能来选择教学内容。
总之,动作内容要满足发展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建立在他们的优势之上。确定基本动作教学内容的思路如下;第一,可模仿澳大利亚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明确规定教学内容,列出其具体的动作标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第二,以内部动作内容为教学主题,确定动作内容;第三,在保障主干动作不变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动作体验(可参考香港的种子计划),遵循动作发展规律,对上述国际基本动作技能教材的动作内容整合,把具有共性的动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第四,联系中国实际,考虑运动项目的国际化,在基本动作技能中,把击打作为基本动作内容,把游泳、滑雪作为必学的基本动作技能。
3.1.1 当前我国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内容体系的特征与问题 基于2~7岁是基本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期,故对内容体系的分析大都来源于幼儿园及小学初的教学指导纲要与文件。从宏观层面来看,应注重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的发展,把基本动作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列为运动技能内容的范畴,在小学1~4年级应全面教授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36]。从中观层来看,3~6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教学的核心动作体系主要为:跟随动作指令、非移动式的身体动作、移动式的身体动作、与物体一起作身体移动、与他人一起作身体移动、身体—运动智能[37]。根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对幼儿提出的目标,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构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平衡、协调与灵敏、力量与耐力的基本“三维动作”内容体系[38]。从微观层面来看,应遵循人体基本动作技能发展规律。KDL课程体系内容包括不同水平段主要发展不同的基本动作技能、各自所占的比重以及基本动作技能如何向专项运动技能进行过渡与推进[39]。
总的来说,当前关于基本动作技能的教学内容体系研究处在不断发现与完善阶段。从宏观上确定了动作技能的逻辑顺序;从中观层面来看,围绕《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提出了具有联系实践的“三维动作”内容体系;从微观层面来看,提出以核心动作经验为依据的具有可操作性强的KDL课程体系。
3.1.2 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基本动作技能逻辑体系构建需要厘清三个方面:第一,移动技能、非移动技能、操控技能的各自动作发展的顺序(见表 2—表 4[41]);第二,如果把其作为教学内容,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生水平下的先后动作顺序;第三,从动作发展建构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体系。
表2 稳定性动作技能发展顺序
表3 操作性动作技能发展顺序
表4 移动性动作技能的发展顺序
其次,基本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内容在教学上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移动性技能中先是走、跑、跳与着地、侧滑步、跨跳动作,然后是单足跳、踏跳、骑马步、追、躲闪、逃避、假动作教学;在操作性技能中先是投掷、接、踢、打击,然后是踢空中球、用脚运球、手运球、击打动作;在非移动性动作技能中,先是扭转与旋转、弯曲与倦曲,然后是挥动与摆动、伸展、降低、推与拉、摇动。[42]各自基本动作技能内部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教学之间的逻辑性是建立在前者是后者基础之关系上。同时应考虑个别动作会随着儿童的年龄生长自然发展,如单脚站立,也应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差异对于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快慢的影响。
最后,从动作技能的发展角度看基本动作技能的教学内容涵义。第一,侧重高效的动作技能。移动、平衡稳定及操控用具本身是重要目的,提升速度、爆发力及节省能量是主要的关注点。所以,学习成熟的基础动作技能很重要,如双手接地滚来球。第二,表达自我的动作技能,如动作配合音乐节奏、展示不同的动作、能有不同的移动路线、运用不同器械的动作展示、连接的顺畅动作。在这些情况下,想象力、美感及难度是主要的关注点。只学习“成熟”的基础动作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并鼓励他们做出个性化及极具创意的基础动作技能。第三,不同基础动作组合技能,如学生在同一时间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技能是很普遍的,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哪个是重点学习的技能。如学生在移动中接沙包,教师应讲解这个动作包含了三类基础动作技能:操控用具技能——接沙包;平衡稳定技能—在移动中接沙包时保持平衡;移动技能——调整位置及接近沙包。第四、基础动作技能中的韵律元素。在基础动作技能学习中加入韵律元素,可强化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创意及表达自我能力。例如几个动作串联起来,加上韵律或配合音乐有节奏地移动或转换动作,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3]。
3.2.1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内容亮点 新西兰的Spark基本动作技能教材呈现的内容包括:技能描述、应用的动作原理、学习线索、各学习阶段(discovering、developing、consolidating phase)的动作特征、活动形式。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包括活动名称、动作技能与概念、组织大小、建议场地。最大亮点就是每个活动的目的明确,突出要掌握的动作技能与动作概念。以走的动作技能为例,在不同阶段下的每个活动名称里,都有不同走的动作技能与概念。如在发现阶段,在如何走的问题上,伴随的概念为如何运用手臂、时间与力量;在发展阶段,在加速与减速走技能中,伴随着改变方向、力量和一般空间的走;在巩固阶段,概念是由不同韵律与同伴,小组等等。动作概念与基本动作技能密不可分。[44]动作概念的学习,主要学习身体如何移动。儿童在学习动作概念的时候,也同时在练习动作技能,因此在探讨动作(Movement)的范畴时,动作概念(movement concept)和动作技能(movement skills)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澳大利亚的教学亮点是每个技能都可分为5—7个组成部分,在各个年龄段应该教什么都予以明确的说明。以肩上投掷为例:①眼睛在整个投掷的过程中关注目标;②侧向面对投掷的站位;③投掷手臂是向下到后方的弧线运动;④投掷手臂的异侧脚向投掷方向滑步;⑤臀部然后肩部向前旋转;⑥投掷手臂、整个身体向下向前跟随动作。①②④⑥属于精细部分;③⑤属于入门部分。入门部分在一年级末学会,孩子们到一年级末期,已经准备好熟练地演示入门部分的手臂扔;精细部分则到四年级末熟练演示。[45]
3.2.2 对我国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的启示
(1)动作概念学习有待关注。动作概念包括身体意识(body awareness):身体部位,如头、肩、躯干、臂、腿、趾与其他;运动形态,如波浪、扭转、窄、宽。空间意识(space awareness):一般空间,开放空间;自我空间(不碰他者);方向:前、后、侧、上、下、顺时针、逆时针;高度:低、中、高;路径:曲、直、Z形状;范围:远、近;力道(effort):力量大/小;控制/自由;速度:快/慢;运动中的关系(relationships):物体或他者,中间/内/外;围绕/穿过、上/下、远/近、前/后/侧、相遇/相伴、并排;领导/跟随、镜面/配合、统一/对照;群体中的个人、同伴、组、组间等。[46]而这些正是小学体育课程构建动作概念的起始,也是课程核心之所在。当动作技能的核心一旦建构完整,将有助于发展未来更高阶段的运动技能。动作技能与动作概念两者的关系就如同“动词”与“副词”。动作技能指出儿童所要学习的动作;动作概念则是修饰儿童动作发展要素。[47]动作概念是针对形式、结构、规则以及策略层面的学习,让儿童更能有效地参与活动。
动作概念学习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动作技能,更需兼顾知觉动作所产生的动作知识。知觉动作的过程是获得增进技能和扩充动作知识的过程,而且所有的动作活动皆受到知觉动作所产生的动作知识回馈而有所改善。动作概念认知,包括人体、空间、力道及关系等,以及所衍生的动作元素,是学生在动作后得到的即刻感觉回馈,透过大脑处理所得到的动作知识(包括技能概念、动作概念、活动概念、知识概念)。如能按照动作概念认知及时做有意义的动作技能的修正练习,会同时得到记忆的强化与动作技能行为永久的改变,因而使得动作技能学习的效果增加。[42]
同时,这四个概念是动作教育框架的核心。动作教育的主题思想是提供多样化的动作素材,如走的教学内容可以涵盖倒着走、手拉手走、不同材质上的走、不同路径的走等等。在学生的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时间、力道、空间、关系等动作概念转换成教学策略,可以参考美国的动作车轮来设计教学情境,刺激学习者,让学生能够亲身且具体地感觉到构成动作技能的要素,进而理解与应用,以达到动作技能进步的目的。当学生动作技能进步时,身体又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动作概念。其中一部分能解释现况动作,但另一部分动作概念则需更高层次的动作技能来验证,如此循环不已,能造就动作技能与动作概念认知两者相辅相成的功能。Bushner指出:体育运动的学习阶段包括动作字母(动作概念与技能);动作脉络(教育性游戏、体操、舞蹈与体适能);复杂运动(运动、游戏竞赛、舞蹈、活动)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彼此之间有先后和顺序关系。这是体育课程教学首先开始教的内容。
总之,动作概念是学生要建构认知与熟练掌握基本动作技能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2)遵循动作发展序列理论,在具体动作中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动作内容。基本动作技能是指涉及身体不同部位(如腿、手臂、躯干、头部)的基础的运动模式。每个技能被分解成5—7个容易鉴别的部分。这些部分被描述为入门(introductory components)或精细部分(fine-tuning components)。在基本动作技能教学时,分为四个阶段:幼儿园为早期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入门部分是大多数学生从幼儿到二年级阶段,随着能力发展能够做出的部分;精细部分是当学生达到入门部分熟练后,普遍能够做出的部分。这里需要说明两点:第一,每个技能的入门部分和精细部分划分、其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序是建立在掌握技术的每个部分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百分百报告研究之上的。它是建立在儿童的发展即儿童如何成功控制他们的身体研究之上的。每个技能的组成部分代表了大多数学生在熟练掌握该技能时所遵循的发展过程。第二,基本动作发展阶段分为初始期(initial stage)一般出现在两到三岁;基础期(elementary stage)出现在3~5岁;成熟期(mature stage)大约在六岁到七岁。特殊动作阶段为三个时期:转换期7~10岁;应用期11~13岁;终身期14岁以上。
每个基本动作技能都附带图片观察表,提供了一种用以观察、记录孩子们基本动作技能表现信息的方法。不仅是投掷动作,澳大利亚的教材中,对于22个基本动作都有类似的说明,把每个动作都分成若干重要的身体组成部分,说明了其在各个年龄段的动作达到的标准,更重要的则是在每个年龄段,应该在每个技能上明确具体的教会学生什么?可以使用技能标准来作为教学要点对孩子们进行指导和教学。
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走跑跳投教学,在官方文件中要充实基本动作技能内涵;正确认识国外教材中的基本动作内容数量的变化特点,在确定主干动作内容的前提下,在实践中尽量提供多样的主干动作范畴下的相关动作的活动素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动作体验;明确基本动作技能内容的选择因素并提出策略;从动作内容的逻辑构建来认识教学动作内容,注重创造性与韵律活动性的动作结合;教学过程中,基本动作技能应与动作概念相结合,教学生与每个动作内容的关键构成部分。建议组织专业人员研发基本动作技能的教材,并进行教师队伍的专业基本动作技能的教学指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