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民族器乐教学创新研究

2021-02-26 10:53蓝澜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创新互联网+

蓝澜

【摘要】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对于民族器乐教学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需要借助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的革新,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器乐人才。基于此,本文总结了以往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就“互联网+”时代语境下的教学创新路径进行了总结,以期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    民族器乐    教学创新

一、传统民族器乐教学存在问题

民族器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类型丰富。近现代以来,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器乐教学也逐渐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教学体系,所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也成为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在充分肯定这门教学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刻认识到,无论是的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不能闭门造车,否则便只能原地踏步。具体而言,当下教学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理念的落后。民族器乐教学具有口传心授的特点。这就从客观上让教师形成了一种片面认识,认为自己只要遵循古法手把手的教会学生的即可。对包含“互联网+”在内的各类新理念、新技术等缺少必要的了解,高效运用也便成为了空谈。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单一。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一的,教师和学生定期见面,课上学生进行演奏,教师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整个过程看似是按部就班的,其实却存在着一个空窗期。即学生在两次上课之间只能自行练习,难以得到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再次是教学内容的单一。民族器乐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以经典作品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身的学习意愿很难得到关注和满足。比如很多学生都想演奏几首流行音乐或外国音乐作品,却因为教师难以提供帮助和指导而作罢。

第四是师生关系的淡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于课上,课下几乎没有任何来往与互动,学生的一些想法无处表达。

再是实践环节的缺失。实践性是民族器乐艺术的基本属性。但是学生平时都在琴房或家中独自练习,很少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所以真正到了公开演奏的时候,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状况,导致整个表演效果不佳。

上述多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民族器乐教学发展的瓶颈。而通过对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可以让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应用于民族器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将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设备广泛应用于民族器乐教学中,并不是应景跟风,而是必要性和可行性兼具,并有效带动多个教学环节的革新。

首先是节省教学资源,突破教学限制。新世纪以来,伴随民族器乐文化的复苏,学习各类民族乐器的人数越多越来,但是在学生数量激增的同时,教师数量却没有成比例的提高。一名教师面对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直播、微课等形式教学,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便捷性和高效性是传统教学所难以比拟的。

其次是扩展教学资源,提升学习兴趣。当学生想要学习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展示和收集,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樣没有时间和渠道进行扩展。而且当下各类软件和程序都是十分丰富的,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加工,更加合适的为我所用。

最后是营造良好氛围,拉近师生距离。师生关系的密切与否,对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在以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时间和机会都相对固定,缺少交流的渠道。而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则可以为师生在网上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教学基地,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探讨和交流,并开展讨论、演奏等各项活动,多位学习者之间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些氛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民族器乐教学中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设备,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三、基于“互联网+”的民族器乐教学创新

3.1构建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构建,相当于为互联网语境下民族器乐教学在网上安了一个家,保证整个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具体而言,该平台的构建包含内容、呈现和功能三个部分。

首先是内容。内容选择和构成是平台的基础,结合教学实际来看,整个内容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是专业知识。即教师日常讲课时候内容。但是并非是对教材的照搬照抄,而是有适当的概括和扩展,起到对教材的丰富和补充作用。

第二是互动话题。教师可以定期在平台上发布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专业话题,鼓励学生以匿名形式各抒己见,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

第三是任务型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多个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平台的搜索、讨论等功能进行完成。这种方式因为更受学生喜欢,所以任务完成更加高效,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平台的熟悉程度。

其次是呈现。得益于数码技术的成熟,网络平台上的内容呈现也是十分丰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要根据这些内容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呈现方式。文字内容贵在简单精炼,避免长篇大论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图片内容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考虑到智能手机、平台电脑的屏幕面积,所以图片体积不用过大,保证能看出清楚即可。音视频方面则应尽可能的以音画结合的方式的呈现出来。

最后是功能。整个平台的功能至少要包含资源检索、留言互动、资讯推送等模块。资源检索保证学生可以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留言互动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资讯推动则可以保证学生及时了解到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这个平台的构建,可以让互联网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3.2优化教学流程

前文中提到,传统民族器乐教学中,教学流程相对规定,在这个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意愿难以得到充分关注。对此需要借助于互联网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获得普遍认可的微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视频的形式发布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既可以就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也可以进行示范。通过平台发布后,学生不用再等到上课时才知晓要学习什么内容,而是充分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除了提前发布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多个专题人物,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期间遇到任何困难或者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都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整个教学过程发生了逆变化,也就是当下提倡的“翻转课堂”,这种流程的变化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为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的过程,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注定是事半功倍的。

3.3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师生双方对某一段学习效果的认知和考量。科学而全面的教学评价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在以往的民族器乐教学中,却鲜有教学评价,很多时候都是以教师的口头评价为主,没有发挥出评价独有的作用。而且如果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距甚远,则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就成为了关键所在。对此还是需要借助于互联网。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网络面前的师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进行发言和交流,这就打破了教师是唯一评价者的传统,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和丰富。比如可以将一段学生演奏视频上传至平台,其它师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评价,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而且还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点评,这些中肯的意见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受益无穷的。

除此之外,在评价方式方面,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分数难以呈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现代教育理念也提倡从最终性评价朝着过程性评价转变。对此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一个电子学习档案袋,由教师和学生定期进行填写,详细记录和总结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并作为最终评价的重要依据,并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重要作用。

3.4丰富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传统民族器乐教学都是在琴房内进行,这种单一和枯燥的环境让学生难有兴趣和积极性可言。而如今,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帮助下,则可以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

首先是民主化。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面对面交流的束缚感,便于学生真正吐露心聲,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这也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网络交流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

其次是实践化。实践素质和能力不足是当下多数器乐学习者的一个通病。传统教学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为学生提供经常性、多样性的实践环境,因为没有公开演出的经验,所以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十分不理想。而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学生则可以全面参与到演出中来。比如开展线上演奏会,让学生进行匿名评选,最大化的做到公平和公正。也可以定期面向全网开展直播活动或通过自媒体发布演奏视频,在充分锻炼自我的同时,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通过互联网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得到教师的全程帮助和指导,并充分做到趋利避害,实现预期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语境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和见证。对于民族器乐教学来说,在“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是没有理由对其视而不见的。事实也充分证明,通过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也确实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需要广大教师对此有充分的重视,认识到“互联网+”的价值和意义,主动补足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将各类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让当代民族器乐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风貌,体现出当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多维互动式音乐教学模式研究[J]. 王晓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2] “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应用[J]. 杨敏学,胡娜. 亚太教育. 2016(10)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教学创新互联网+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