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课,让课堂焕发魅力

2021-02-25 07:41赵秀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自主微课应用

赵秀清

【摘要】当前,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这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计算机网络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之一,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让课堂有光、焕发魅力。

【关键词】微课;应用;焕发;自主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微课视频短小精悍,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集中说明一个问题,通过图、文、声、像的组合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让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下面以“圆柱的体积”一课为例,谈谈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所焕发的课堂魅力。

一、应用微课,探索新知

以下是“圆柱的体积”教学片段,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1.渗透转化,大胆猜测

师:想知道数学家是怎样从事数学研究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验数学家的研究工作。

(1)说说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这两种立体图形的体积通用公式是什么?

(4)圆柱也是立体图形,根据转化的思想,通用公式可以计算圆柱的体积吗?数学家研究数学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转化的思想,进行大胆的猜测。同学们,发挥你的想像,与小组成员大胆猜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观看微课,验证猜想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数学家研究数学大胆猜测后,接下来会怎样做?同学们的猜测又是否正确呢?

(1)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圆柱的体积”推导的过程。(微课“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学生经历用切割组合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观看后小组合作填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拼成的立体图形近似于一个(   )体,它们的(   )变了,(   )不变。既:

长方体的(   )等于圆柱的(   )。

长方体的(   )等于圆柱的(   )。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   )。

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是(   )。

实验报告二:

长方体的( 长 )等于圆柱的(   ),用字母(   )表示;

长方体的( 宽 )等于圆柱的(   ),用字母(   )表示;

长方体的( 高 )等于圆柱的(   ),用字母(   )表示。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   )

=(       )

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是(   )。

3.观看微课圆柱切割组合过程,再次验证猜测的正确

二、焕发魅力,促进提升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能力,考虑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而微课在这节课中的应用恰巧可以填补学生的这些空缺,让这节课焕发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的思考更精彩。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者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性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极大考验。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了基本知识,直观地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悟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一次看不懂,可以多看几次,还可以和父母交流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确立了学习的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

2.为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创设平台

在观看微课视频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猜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接着,很多学生在观看比较中不断完善自己猜测的公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在比较和完善的过程中,思维的相互衔接和碰撞不断产生新的火花。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去验证猜测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超越了自己的认识局限,进而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相比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教师和优秀学生的个别展示,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思维火花。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扮演着主角的角色,教师是配角。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有了事先感知的体验,然后进行操作、验证。而教师可在学生自主學习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和指导学生,且把本课重点再次提出,让学生再次自主学习、总结规律。这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这课堂上,教师没有具体的操作演示,而是提供一个微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达到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非常受关注、受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微课作为其中一大潮流,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其所带来的效果不言而喻。微课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可以支持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也实现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渐发展为“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微课的应用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44.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

猜你喜欢
自主微课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