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霞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命安全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血管内皮受损且血脂较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2]。而脑血管管腔因堵塞而变得狭窄,脑部血液突然中断,部分组织坏死即引发脑梗死。针对此症临床常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3]。其中静脉溶栓药物的选择是治疗的重点。研究发现,银杏达莫虽然对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单独用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甚微[4]。本研究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确诊患者66例,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精神异常无法配合研究及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41~74(52.68±6.55)岁。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等药物常规抗血小板凝聚,并接受维持血压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3516)10 ml混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0090)30 mg混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治疗14 d。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与指标,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调整药物剂量或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2)治疗前与治疗后1 d、1周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包括意识状态、凝视、视野、上肢运动、感觉、语言等11个方面,其中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重度症状为2分,得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越好;(3)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与心绞痛等)发生情况;(4)患者或家属治疗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发放方式对患者或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家属打分>85分为十分满意、61~85分为较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 疗效评定标准[5-6](1)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NIHSS评分降低≥90%;(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降低60%~89%;(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稍有改善,NIHSS评分降低30%~59%;(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4 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30)。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1周及1个月时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观察组各时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9,P=0.55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2.4 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治疗总满意度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3,P=0.006)。见表5。
表5 2组患者或家属治疗满意度比较 [例(%)]
急性脑梗死临床上常见,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该病发病急骤,因大脑供血动脉发生梗阻,脑部血液供应被切断,脑细胞严重缺血缺氧,继而引发脑组织损伤,受损脑细胞区域功能丧失,即出现卒中或急性脑梗死症状,包括肢体瘫痪、言语不利及口歪眼斜等,临床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7]。故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应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消除血栓,改善脑血管血液的流通为主[8]。目前临床上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等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为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成分银杏总黄酮能够起到抑制血小板及上皮细胞、红细胞的聚集,以及抑制各组织中磷酸二酯酶、血栓烷素等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产生症状和记忆功能等具有明显功效[9]。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为大鼠进行银杏达莫持续30 d的腹腔注射后,未见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显示,少数患者在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退,无需特殊治疗,均说明银杏达莫注射液药物安全性较高。而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在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患者时,应控制好其药物输注速度,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的氧化障碍,使梗死周边区域血流量下降,控制病情发展,且可作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抑制脑水肿、脑梗死、神经症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等缺血性脑血管障碍的发生和进展,从而保护脑部血管[10]。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依达拉奉治疗后,病变部位的脂质氧化反应会得到有效控制,且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也会得到较好保证。更为关键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依达拉奉治疗后,药物成分的分子量较小,可以穿透患者的血脑屏障,并且在进入患者的脑部组织后,为自由基提供一个氢原子,从而发生中和反应。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无活性的最终产物,可随着患者的尿液等排出体外。依达拉奉治疗还可避免患者身体受到过氧化物的损伤等,也能降低患者因四烯酸等引发的脑水肿发生率,并可改善患者半暗带部位的脑细胞。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治疗后1 d、1周及1个月时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的治疗总满意度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1)。提示2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提升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未增加,患者或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亦较高。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患者或家属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