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剑 恒冰琳 张静 刘祥瑞 鲁申奥 袁思琪
作者单位:471003 河南洛阳,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患者,女,60岁,因“间断恶心、呕吐1年余,加重1月”于2019年7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胀、呕血、便血等,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图1 患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可见空肠上段局限性狭窄) 图2 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可见空肠上段一环周隆起病变阻塞管腔)图3 患者胃镜下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空肠腺癌;苏木素-伊红(HE)染色,×100] 图4 患者小腹部分切除术术中所见(可见一缩窄环) 图5 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小肠中分化腺癌;HE染色,×100]
入院前1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效果较差,转入我院诊治。既往史:“慢性胃炎”1年余,5年前行“痔疮手术”。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T 36.5 ℃,R 18次/分,P 72次/分,Bp 116/68 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腹部外形对称,肠鸣音5次/分,叩诊呈鼓音,质韧,上腹部按压不适,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头颈部、心脏、肺部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幽门螺杆菌(Hp)(-)。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示:胃腔充盈欠佳,贲门胃底部管壁稍增厚。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示:空肠上段局限性狭窄,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图1)。胃镜检查结果示:空肠上段可见一环周隆起病变阻塞管腔,其上溃疡形成,周边结节样隆起,底覆白苔,质硬脆,管腔明显狭窄(图2),并取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示:空肠腺癌(图3)。转至胃肠外科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可见一缩窄环(图4),将切除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小肠)缩窄型中分化腺癌,侵出外膜,肿瘤累及1.5 cm肠管,断端净,另送检淋巴结未见癌细胞浸润(0/13)(图5)。确诊为原发性小肠腺癌(PSBA),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后2周、1个月、2个月随访,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3%[1],虽然近十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仍较为罕见。PSBA的早期症状往往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也有限,国外研究报道其5年生存率仅为14%~33%[2]。PSBA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主要致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长期大量吸烟饮酒、BMI增高、职业因素等。PSBA虽然较为罕见,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其发病率略有所增加[3]。
PSBA起病较为隐匿,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李杰等[4]通过对63例小肠腺癌病例进行观察,发现该病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腹痛、消化道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与其他胃肠道疾病难以鉴别,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可能是该疾病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5]。杜亚奇等[6]报道了1例以腹痛为主诉、经双气囊小肠镜活检确诊的PSBA。本例患者早期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腹部增强CT检查并未提示有小肠肿物,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行双气囊小肠镜的利弊后,患者拒绝行该检查,因此采用胃镜代替小肠镜,检查中在空肠上段发现一环周隆起病变,质脆,触之易出血,考虑恶性可能性大,并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提示空肠腺癌,遂转至我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仅见1个缩窄环,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目前对于PSBA的诊断方式主要为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小肠钡剂灌肠、CT、MRI、血管造影、超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内镜检查主要包括电子小肠镜、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腹腔镜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在PSBA诊断中的价值有限,随着各种内镜检查的相继出现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PSBA的诊断率也有所提高[7]。胶囊内镜对于诊断PSB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8],但不能应用于肠腔出现狭窄和梗阻的PSBA患者,因为部分PSBA患者的病变可呈息肉状突向肠腔内或浸润肠壁形成环形狭窄,致使胶囊内镜在诊断PSBA中存在一定局限性。磁控胶囊胃镜作为近年来诞生的一种新型胶囊内镜,主要适用于无症状体检人群的食管、胃和小肠病变检查[9]。
对于PSBA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后者能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但对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10],因此,对于PSBA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和根治性的手术治疗是治疗关键。对于各项检查手段,应合理选择,联合应用,尽可能提高PSBA的早期诊断率,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才能使PSBA这一少见疾病获得良好的临床诊治效果和预后。然而现在PSBA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仍需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指导PSBA的诊断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