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焦 张瑞萍*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康复科,辽宁 盘锦 124010)
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6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生脊柱退行性变的概率高达100%[1]。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导致老年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因素。DLSS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因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骶部和下肢疼痛、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等,临床治疗时以减轻患者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原则[2-3]。步态训练为有效促进DLSS患者术后康复方法,数字化跑台可为步态训练参数设置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共同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科室收治的30例DISS术后患者,术后行基于数字化跑台的步态训练,对康复效果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科室收治的30例DISS患者开展研究,以双盲法分组,即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男女数量比为8∶7;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50岁、21岁,平均年龄(32.18±10.0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12±2.36)年。观察组男女数量比为9∶6;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50岁、20岁,平均年龄(30.15±10.1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09±2.48)年。两组相关性资料比对,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表现有持续性下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疾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单侧根性症状;②经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等X线片检查,与DLSS临床诊断依据相符;③年龄20~50岁;④知悉试验内容并签署协议书,并经由医院伦理协会核准通过。⑤术后病程>4周,可耐受20 min步态训练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腰椎感染疾病或腰椎骨者病理状态者;②合并有肿瘤疾病以及结核病者;③先天性椎管狭窄、脊柱创伤等患者;④需长期卧床、拄拐及依靠辅助工具行走者;⑤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或明显记忆损害。⑥术后>4周仍存在严重病理性步态者,如足下垂步态、臀中肌步态、臀大肌步态等。
1.3 方法 对照组针对所选病例应用常规康复方案,包括悬吊治疗、关节松动、物理因子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视加强基于数字化跑台的步态训练。具体步骤:采用意大利walkview数字化跑台系统进行步态训练,训练参数设置以步长作为干预指标。在步态评估中,跑台可提供患者的平均步长数据,根据此结果,在平均步长的基础上增加6%,作为步态训练的标准。每周对步长指标进行评估、调整。形成个性化的步态训练方案。在训练期间,引导步行周期摆动需与屈踝、屈膝、屈髋相协调。站立时,需与伸膝、伸髋相协调,体质量需向伸展位的腿上转移。依据实际情况,对活动平板进行调整,对运行坡度、速度、时间等有效调整,初始坡度为0°,速度为日常舒适步速,时间20 min/d,每周5 d。进行安全宣教,让患者对防范跌倒的相关技巧进行掌握。共开展1个月。
1.4 指标评测 ①腰椎活动度。采用X线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旋转、侧屈以及屈曲等腰椎活动度展开评测对比。②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功能障碍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测,满分100分,测评值越低越好。③腰椎功能:采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下腰痛、腰部功能、行走功能展开评测。测评值越高越好。④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腰痛、腿痛程度展开评测。0分(无痛)~10分(剧烈疼痛)。⑤步态特征:对两组治疗前后使用跑台进行步速、步频、步幅等相关步态指标观测情况展开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版本为SPSS21.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统计意义存在。
2.1 腰椎活动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旋转、侧屈以及屈曲各项腰椎活动度组间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的旋转、侧屈以及屈曲各项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的ODI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腰椎活动度对比(°,±s)
表1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腰椎活动度对比(°,±s)
表2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对比(分,±s)
表2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对比(分,±s)
2.3 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对比(分,±s)
2.4 两组步态指标观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的步速、步频及步幅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步速、步频及步幅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步态指标观改善情况对比(±s)
表4 两组腰椎狭窄术后患者步态指标观改善情况对比(±s)
临床上针对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往往通过单一的动作训练或者神经肌肉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虽然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运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出院后发生跌倒的风险仍较大[4-7]。传统的康复训练中一般是针对不同的关节以及不同的肢体来逐一进行针对性分离训练,与患者的真实步行状况具有较大差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步态作为人类基本的行为动作,主要由骨骼、肌肉、神经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参与完成,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引发步态异常,通过步态分析可为临床医师准确判断DISS患者术后步态异常提供依据,也可为患者远期康复治疗和康复疗效评估提供可靠参考[9-12]。
近年来,临床上提出了基于现实环境的功能性步态训练[12-16]。数字化跑台应运而生,其具有的47英寸超大反馈显示屏,可对患者关节活动以及步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所具有的15英寸的电脑触控屏可便于患者在步行中进行操作,以调整更为契合自己节奏的运动模式。超宽面对称跑台是专为康复患者所设计的,速度范围在0.2~20 kg/h,最低接近3.3 m/min,对于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的步行训练尤为适宜,还可供给其行恢复期奔跑训练,价值突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步态训练后患者腰椎JOA评分、ODI评分及VAS评分相较治疗前均取得明显改善,且相比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改善效果更具优势(P<0.05)。结果提示,数字跑台可有效改善患者步行功能,除了增强患者耐力外,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同时,数字跑台训练还可促发下肢腘肌的痉挛反应,使运动峰值功率提升,尤其是步态所具有的生物力学效率。表明在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常规训练中,采取基于数字跑台机的步态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而且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症状[17-23]。此外,不同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步速、步频、步幅等相关步态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可能原因是较大的步长可以激活骨盆控制,改善骨盆的旋转能力,进而使患者在步速、步行稳定性方面得到提升。故针对DISS患者术后康复实施科学合理的步态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步态指标[24-29]。
综上所述,基于DLSS患者步态特征术后积极开展步态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其疼痛症状,提高其步态指标具有显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