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司琪,周小花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学习成就,而是更多地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种种显性的学习活动和潜在的教育影响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学业成就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是评价高等教育教学效果、育人成效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一项有效指标[1]。近年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学业成就的界定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总的来说,学业成就实质是指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内所获得的综合性发展,它既包括课程学习成绩,更包括为将来职业生涯顺利开展所积累的各种技能和能力[2]。
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测量和研究,是探索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编制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学业成就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探究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其个人背景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等)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探索其存在的特点,为提升大学生学业成就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参考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量表,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咨询专家,确定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的四个维度,即人际沟通、专业能力、自我管理和学习认知,形成了《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共21个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Likert 5点量表法,“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为了避免心理定势的影响,量表中有12个为反向题,在计分时作相应分数转换。
通过编制大学生学业成就初始量表,随机抽取某理工高校2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实验调查,回收有效量表258份。并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见表1、表2。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业成就总体量表信度系数为0.792,学习认知和专业能力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17、0.835,均大于0.7,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自我管理和人际沟通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688、0.663,均大于0.6,属于可接受的信度范围。通过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的效度检验,在p<0.01的水平下,人际沟通、专业能力、自我管理、学习认知四个因子对问卷总体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该量表的效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因此,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工具。
表1 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信度检验结果
表2 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
利用《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理工高校三个校区四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在课间对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量表530份,回收有效量表472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9.1%。通过对回收量表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检查,漏题超过3条的量表予以剔除,作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如答案以某种规律出现)予以剔除。在有效量表中:男生256人,女生216人,男女比例为54.2∶45.8。样本的年级分布情况是:大一71人,大二127人,大三162人,大四112人(见表3)。
表3 被试构成表 单位:人
利用调查搜集的472份数据,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及其各个维度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就大学生学业成就在年级、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
1.大学生学业成就总体良好
从表4可知,如大学生学业成就总量表均值达到3.5以上,说明当前大学生学业成就总体良好。从各维度的均值来看,自我管理的均值最高达到4.119 9(每题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得分为1分),人际沟通均值达到3.553 5,但在学习认知、专业能力方面得分较低,分别为3.182 6、3.166 3。这表明大学生人际沟通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但在学习认知、专业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表4 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2.学业成就在不同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农村或城镇,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学业成就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成就总体在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人际沟通、专业能力、自我管理、学习认知在性别、专业、农村或城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学习认知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2<0.05),不是独生子女的学习认知均值(3.233)高于独生子女的学习认知均值(3.040)。详见表5、表6。
表6 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等的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方差分析
表5 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等的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续表
(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存在着显著差异。以年级为标准对大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可知学习认知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2<0.05),具体表现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大一(3.405)、大二(3.210)、大四(3.143)、大三(3.091)。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自我管理、学习认知和专业能力的均值图(见图1)分析,可以看出大三学生学业成就总体最低,到大四才略有提升。
(2)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存在显著差异。以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为标准,对大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发现人际沟通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具体表现在学生干部的人际沟通均值(3.677)高于非学生干部的人际沟通均值(3.472);专业能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3),具体表现在学生干部的专业能力均值(3.255)高于非学生干部的专业能力均值(3.109)。根据下面四个维度的均值图(见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学业成就有显著差异。学生干部在人际沟通、自我管理、专业能力、学习认知四个维度均高于非学生干部。
社会环境对在校大学生有较大影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很明确,为了日后能快速融入社会,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更要重视能力的锻炼。因此,大多数学生更加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对自身能力的锻炼。相比实践而言,大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开始消减,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降低,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好学习和锻炼能力的关系,在加强能力锻炼的同时忽略了学习,从而导致学习认知和专业能力偏低。
经过统计调查,发现大三学生的学业成就最低,在学习方面的成就低于其他年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学校管理方面。调查对象在大一大二期间学校统一安排早晚自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强,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学习。大三学生没有早晚自习的束缚,学生自由的时间更多,但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跟不上,就开始懒散懈怠,导致在学习上的投入降低,从而影响学业成就,因此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学业成就要比大三学生更高。其次,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大三学生学业成就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具体表现为茫然不知所为,对自己的学习既没有长期规划也没有近期的具体打算。即使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想法,也总是缺少具体行动。最后,大三学生行为散漫、处事被动、缺乏进取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部分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自我封闭,消极被动,不愿向他人吐露心声,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部分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参加了学生会、社团等学校组织,到了大三就开始不愿意参加任何社交组织,甚至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拒绝与他人交往,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宅”在宿舍追剧、打游戏。对所学专业也没有特别的兴趣,期末考试抱着及格就好的心态,不要求有较高的成就,意志减退,一切随缘,原本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相较于大一的懵懂、大二的迷茫、大三的佛系,大四学生似乎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太多条路等着选择如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等。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临近毕业的同学面临很多压力、烦恼和挫折,焦虑心理越发严重。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些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得他们对学习更用心,学习生活也变得繁忙而紧张。大四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践性很强,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梳理和整合专业知识就成了重难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到专业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得到很大提升。
另外,大四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也有所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大四学生为了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更加注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为找到合适的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走出大学校园后,不再有这么纯真无利益冲突的友情,四年的交往也使得同学之间的感情越发浓厚,临近毕业的同学也更注重与老师、同学、室友之间的情感联络。
1.学生干部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从而在工作、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干部的职责就是协助老师、服务同学,传递学校和老师下发的信息、反馈同学的问题和期望,是连接老师和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干部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在一次次的上传下达、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2.学生干部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协助老师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积极努力,在学习中有更强的自觉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3.学生干部有较好的学习能力
学生干部时常接受理论知识教育,通过科学的理论思想武装和引领自己,在工作中也能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组织方式和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学生干部积极的学习态度也会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得学业成就得到提升。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可以说产生行为的直接因素就是动机。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动机联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人的行为[3]。当一个人产生了需求,他就会拥有相应的动力,当一个学生有了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就可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并迸发出巨大潜能,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学业成就。因此,学校要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加强自我管理。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专业相关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增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促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上更加主动。
校园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对大学生三观的确立、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引领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学校应重视环境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和软件资源建设
完善图书馆、教室、自习室以及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大学生更多安静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专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完善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的空间建设外,还需要加强“软件”资源建设,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教育活动和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
2.加强学风建设
目前大学生混学分、混日子的想法普遍存在。上课睡觉、玩手机、打游戏、考试作弊成为流行风气,这不仅对学生自身有严重危害,还会造成周围同学的效仿。因此,必须严厉打击学风不正行为,采用淘汰制等方法让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加强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涉及各方面,需要学校各部门采取全方位行动,共同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清除不正之风。
3.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之间接触最多的就是室友,室友之间像家人一样相互感染,营造健康正能量的宿舍氛围,并可以有效激发整个宿舍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等方式,加强室友之间的监督,在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提升大学生学业成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必须加强辅导员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和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增加平时成就在总课程成就中的比重,严格要求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迟到早退和旷课情况,打消“懒、庸、散”的学习态度。同时严查考试违纪行为,严把毕业出口关,严格落实取消“清考”制度,让学生时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发挥榜样作用
优秀学生干部在学习上和能力上都是大学生中的代表,在学生群体中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激发其他同学积极向上的意识,促进其快速成长。因此,强化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对提升大学生学业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其他同学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2.发挥监督作用
学生干部既是干部也是学生,他们能更好地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和想法,比老师更亲近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发挥着比老师更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应当积极引导身边的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监督和督促同学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