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风建设的初效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

2021-02-24 08:22赵子瑶成晓典
林区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风生源学业

赵子瑶,成晓典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0)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新生作为大学生涯的重要起点,是养成思维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氛围的开端,对学风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18级、2019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问卷调查的方法,客观性对比两届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学业情况,以期从中探究出新生学业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为学校的学风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一、2018级、2019级学生学业情况对比

2018级、2019级园艺学院均招收园艺(8个班)、视觉传达与设计(2个班)和环境设计(2个班)3个专业,12个班级,两届学生的专业、班级设置和班级容量没有明显变化。2019级各专业学生的挂科率较2018级各专业学生的挂科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6.97%、14.36%、28.47%,其中,2019级设计类专业挂科率明显低于2018级。视觉传达与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在下文中均简称为视设专业和环设专业。

2018级男女比例为1∶1.67,2019级男女比例为1∶1.43,由图1可得,2018级、2019级的女生占比均多于男生,表明学院专业的设置可能更易受女生的青睐。根据数据统计得出,两个年级的男生整体挂科率均高于女生,分析原因可能是男生大学期间学习的自控力和努力程度不如女生。2019级男生的挂科率比2018级男生挂科率降低3.82%;2019级女生挂科率相较2018级下降了13.76%,从而使得2019级学生的整体挂科率低于2018级学生。

2018级省外省内人数比为1∶2.12,2019级省外省内人数比为1∶2.43,2019级省外人数明显少于2018级省外人数,由此看出2019年生源结构有所调整。根据数据所得,2019级省内生源挂科率比2018级减少5.12%,2019级省外生源挂科率比2018级降低了18.37个百分点,两个年级省内生源挂科率相差较少,省外生源挂科率有明显改变,这可能与省外生源数量变化、省外生源适应性有关。

由于省外生源占比不大,且各省份分数线差异较大,现以省内生源为例,对2018级、2019级生源质量进行对比。2018级、2019级园艺专业生源的高考分数整体处于中低分数段区域,2018级、2019级园艺专业的生源质量差别不大。2018级艺术类学生高考分数整体处于中低分区域,2019级艺术类学生高考分数整体处于中高分区域,2019级艺术类生源质量较2018级艺术类生源质量有所提高。结合省内园艺专业和设计专业的数据分析出,2018级和2019级学生挂科率的高峰值主要集中于低高考分数段,即挂科率随高考分数段的增加呈递减变化,且2019级不同高考分数段的学生的挂科率均低于2018级。

二、学风改善初效的原因分析

针对2018级学生学业情况,学院对新生学风建设进行了整改,2019级学生学业情况得到改善,采取的措施初见成效,结合新生学风建设相关工作的问卷调查,对整改效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发放问卷911份,有效问卷853份)。

(一)客观原因

1.生源结构的改变

省内外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的变化是挂科率下降的原因之一。2019级省内生源数量占比明显高于2018级省内生源占比,调查问卷研究表明,本省学生对当地的文化、大学的环境、教师授课语言表达的适应性更强,28.96%的省外学生表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对语言表达不适,往往出现上课听不懂,理解不到位的“水土不服”现象,所以两个年级省内外比例的改变,导致了两个年级挂科率存在差异性的变化;生源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生源质量与学生挂科率存在必然的联系,以学院两个年级的艺术类专业为例,2019级生源质量远远高于2018级生源质量,而且数据显示,两个年级的挂科率均与生源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这也可能导致2019级学生的整体挂科率远低于2018级学生,所以提高生源质量也是着力解决学生学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2.课程培养方案的调整

课程培养方案的调整可能影响了不同年级同一学期的挂科率。2018级大一第一学期园艺专业、环设专业、视设专业开设的课程均为14门,2019级大一第一学期园艺专业、环设专业、视设专业开设的课程分别为13门、11门、10门。可以看出,2019级同比去年同一学期的课程数明显减少,课程设置有所调整,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与实施课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使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推进教学进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二)主观原因

1.规范自习管理

严格、规范的自习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业情况。75.64%学生表示与高中相比,大学的课程要求、授课方式、学习方法、考核机制等均有很大的差异,课上教师不再“苦苦相逼”,课下没有他人“苦苦追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73.87%学生认为学院制定的自习奖惩制度可以规范自习学习氛围,侧面督促自己提升自控力,进而提升自习效率。此外,2019级扩充调整自习时间、合理利用自习室,加快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有效地降低学业挂科率。

2.构建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降低学生的挂科率。学院针对2018级学生学业情况,完善了奖学金、助学金、学业预警等奖惩激励制度,62.78%学生表示奖惩制度的完善调动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强化主动学习的动力;实行中期教学检查、增设新生中期学业检测制度,检验新生入学的学习成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78.21%新生表示期中检测对自身的学习起到警示作用,可帮助引导学生及时规划自己的学业,明确自身学习目标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发展的需求,落细落实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过半学生表示期中检测完后,对自己的成绩并不理想,经过班级帮扶小组的沟通,激励了自身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自己主动参与知识探究,增强了自我效能感、获得感,更好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实行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的四级叠套管理模式

2019年学院逐渐形成了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的四级叠套管理模式,改善新生学业不良的情况。宿舍是集大学生思想交流、德行养成、人际交往、学习娱乐的一个综合性场所[1],结合数据统计和调查问卷结果,学生学业情况与宿舍风气有一定关系,以宿舍为最小的教育管理载体,可在无形中熏染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的“比学赶帮超”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学院不断完善学生评奖评优、入团入党、扶贫扶智等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的外源动力,加之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将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层层叠套,使之联动起来,成为一体,形成良性的反馈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由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由外学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外源动力,内外结合,致力帮助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新生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成才。而今,有一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目标、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何为大学、为何而学、怎样学习就成了每位大学生必修的三门课程。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激励学生探究大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社团、创新科研团队,让其从实践中感知大学文化,明白何为大学;其次,强化育人意识,更新育人理念,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更好地融入到本科教学中去[2],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把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明白为何而学;最后,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媒介大力弘扬身边的真善美事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参与感,补足学生精神之钙,潜移默化的形成风清气正的学习环境,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明白怎样学习。让理想信念的灯塔在青年学子心中闪亮,指引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助力大学生涯规划,营造优良学风开端

大学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人生追求,对大学生活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实施途径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3]。大学生涯规划始于大学之初,为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打造优良的学风开端,帮助新生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研究表明,大学生涯辅导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是有帮助的[4],新生处于生涯规划的最初阶段,应切实增强大学生涯规划意识,邀请名师、专家开设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夯实学生的生涯规划理论基础,同时结合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事迹,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实践体验,引导新生明确学习目标。创新心理咨询、素质测评的形式和教育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订制符合学生个性、素质、心理的生涯规划,并伴随学生成长不断完善,形成专业化、持续化、动态化的生涯规划档案。构建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院四级联动生涯规划体系,利用生涯规划沙龙、生涯规划调研、就业信息平台等活动,持续推进大学生涯规划的体系走向全员化、系统化,为营造优良学风做好准备。

(三)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可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自觉,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加快良好学风的形成[5]。学院可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文化,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设早晚自习,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外有预习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形成“我要学”“我想学”的思想转变,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然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新老生交流会、主题班会、座谈会、优秀毕业生、考研学生和教师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深入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传授学习经验,授之以渔,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软技能;最后,构建良好的舍风和班风,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展专业知识范围,促使学生树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思想观念。牢固确立立志为学、自主学习的理念,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用好高校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高校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兴趣扩展和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学院可利用学生第二课堂,以学生本人为主体,按个人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通过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进而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兴趣[6]。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结合目前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农事教育、专业兴趣小组等不同形式的专业介绍及第二课堂的专业教育,借鉴外校一流学院的经验,切实增强专业介绍工作的创新力度,全方位、多途径、多角度的开展专业介绍及教育活动,加强专业介绍的工作成效,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科学建设、人才培养、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内容。以兴趣为内源动力,把学习寓于学生第二课堂和实践工作中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拓展学习及专业活动,加深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原理的理解,不断授予学生软技能,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感和获得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扎实稳步的提质增效。

(五)严格学风管理规定,推进学风建设体系

新生对大学的认知还不太成熟,科学严格的学风管理机制,可教育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教学节奏。落实、落细学校、学院有关学风建设规章制度的宣传普及工作,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让每位学生熟知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律意识。强化诚信考试、学风考风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学风监督,树立学风考风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构建学风互促平台,形成一班带一班,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学院特色的奖惩评价体系,紧扣学生的时代特性,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平公开各项评奖评优,表彰奖励优秀个人和团体,严格处理违法乱纪行为,形成良性的竞争型学习氛围,持续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体系。

(六)加强教学管理力度,完善师生评价机制

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可强化外在的约束力和管理力度,是学风建设有条不紊进行的有力保障[7]。明确辅导员、教师的权责分工,使其在各自岗位上扮演好自己角色,发挥好学风建设的主体作用[8],同时,确保辅导员与教师的无障碍沟通,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业效能;加强教师、辅导员对课堂的严格管理,可建立智慧化课堂管理APP,教师可直观掌握学生的到课、缺勤情况,辅导员通过数据的反馈,分析学生近期的学习、思想动态,及时帮助、督促学生调整状态,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学生适应大学教学;开设课后的师生交流平台,拉近师生距离感,积极开展交互式教学,设立师生互动邮箱、师生互动日,让学生能言、敢言、善言,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参与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在加强教师管理方面,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教的好学生就愿意听,因此,完善学生评价机制,要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教学主动权,改善课堂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学风建设。

四、总结

学风建设是高校恒古不变的关注焦点,大一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新生优良的学风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秉持立德树人理念,从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助力新生生涯规划、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新生学习兴趣、严格学风管理规定、加强教学管理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生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学风生源学业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跨省生源调控
炊事员的几宗事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