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萍
摘要:阅读是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改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语文教学“读”普遍缺席的现状,令人忧虑。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发挥“读”的艺术,用好“读”的艺术,贯彻新课标的新要求,引导学生读出语文味儿,在读中张扬人的本性,历练人文性,培养创造能力,从而丰富语文教改的实践内涵。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接近成熟的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因此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许多教师也给予了语文阅读教学高度的重视[1]。但是,从整体来看,仍有一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异化,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地位重视学生地位,发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取乐趣、完成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2]。教师要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去设计和开展教学,促使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生活建立密切的关联,让学生有学的欲望,并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响应新课标号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并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悟和体验。
如在教学《老人与海》时,教师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人物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体会内心独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己去梳理小说情节,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硬汉的“硬”体现在哪些地方,哪些方面体现了老人永不服输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的人生观,最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海明威的其他小说,进而对比他笔下的硬汉与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以深入理解自强自信、永不放弃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教师这样做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品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合理构建教学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文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只看重自己与文章的互动,将学生主体性给忽视了,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3]。针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构建教学情境,以便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实现有效的理解。以《窦娥冤》这一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剧本改编,然后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性格以及情感等的了解,有效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在剧本改编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深入文本,进而感受到傳统文化的魅力,接受其熏陶,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进步做好铺垫。
三、运用读写结合,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良好的语感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语言的浅层、深层含义,也能够凭借感觉完成自己的观点阐述和情感表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利用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体验、分析语言,并在自我表达中提升语感,进而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阅读《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赏析,挑选出自己心仪的句子,并结合生活中的景物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在模仿、分析中,能够逐渐体会朱自清先生在语言建构上的别具匠心,感受语言表达的美学价值,从而充实自己的语言储备,提高阅读感知与理解效果。再如在阅读《祝福》一文时,教师设计了写作人物,即要求学生结合篇章中的语言表达内容分析、阐述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并相互交流读后感。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源,有的认为外人的冷漠和鄙夷是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学生在表述中都能够从原文的语言中找到佐证,这样的读写结合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语言的品读中深入体会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以及鲁镇看客的面目;另一方面也能够启发学生探究语言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用批判的眼光分析文学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四、重视阅读对文化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责任
在高中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深切理解文化教育的意义,分析文化理解、文化传承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在阅读内容取向、阅读方式、文化吸纳态度等方面作出调整,引导学生透过文学作品分析文化现象,理解民族文化精髓,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经典名篇时,教师可以立足文化教育的角度设计如下问题:通读全文,你觉得烛之武退秦师彰显了我国什么文化传统?烛之武起初并不答应郑伯,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许之”?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启发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深刻思想,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高品质的学习,进而顺利、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刚.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89.
[2]罗振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探[J].试题与研究,2020(23):167.
[3]方珊.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45+47.
[4]宋罗勇.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