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陈鑫
摘要:本文从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背景出发,分析并归纳濒危动物信息数据,介绍了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流程,提出了濒危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要点,进而探索出更为有效和可行的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教学实践
一、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背景
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方向课,同时也是新时期设计学科领域发展的全新方向。目前,我国对信息设计学科的涉足,萌芽于二十世纪90年代。国内对于信息图形化设计的研究,在公共场所导视和网络媒介上都有所体现。近几年我国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其中主要是各领域内不同信息的图像化、视觉化的相关技术、设计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信息化发展的优势以及社会发展为信息可视化提供更多的搜集信息的平台、设计话题和设计元素。目前,信息可视化设计已经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简单的图表到地图,从交互式网站界面到产品导航系统等都可以看到各个类型各个种类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涉及到了多种学科。数据的收集、信息的整合和处理和存储方式,都改变着人们的行为认知和生活方式,将繁琐的内容整合通过设计的手段和方法使信息的传递过程更加简洁,以系统、逻辑、秩序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二、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流程
(一)濒危动物信息调研与资料收集
信息采集是信息可视化设计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学生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各种有关濒危野生动物的文献、图书、网络资料等,为后期信息整理奠定基础。由于濒危动物信息涵盖面广、信息繁杂,需有针对性的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本次课程改革濒危动物信息的收集是其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第一步,首先对我国濒危动物信息的现状、濒危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才能采用信息可视化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设计,其中濒危动物图像元素的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区域划分进行濒危动物信息的搜集,以班级为单位共分成7组,分别是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学生们将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移动互联网、校图书馆等手段进行濒危动物信息的调研。受新冠疫情影响,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校园采取封闭式管理,致使学生们不能去各地区采取实地调研,只能根据网络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总结出各地区样本的信息大数据。其次选取部分可信度较高的新闻样本,配合小组数据完善设计逻辑。同时,学生们还需要收集大量优秀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在这过程中提高设计眼界,进而为后期信息可视化设计奠定基础。
(二)濒危动物信息逻辑框架的建立
在收集濒危动物信息资料的基础之上,将濒危动物信息进行梳理,从设计基础、理论基础着手构建濒危动物信息设计的逻辑框架,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撑的濒危动物的各种数据信息设计表现,指出了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质。信息逻辑框架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在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过程中,针对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现存数量、形态特征、繁殖方式、濒危等级、濒危原因和保护措施等一系列与濒危野生动物相关信息进行探究、梳理与归纳,总结出信息的层次关系,提炼出有价值的濒危动物信息,形成合理流畅的信息逻辑架构,传递更核心的濒危动物数据信息,帮助人们高效地获取和解读濒危动物信息。
信息归类与分层是信息逻辑框架建立非常关键的一步。信息归类与分层,其实就是把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分层分梯次整合,同时为濒危动物信息后期图形的设计转换做好准备。以关于华南地区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为例,要求学生重点将濒危等级、形态特征、濒危原因三方面归类,设计者需要根据前期的归类、分层,构思策划并寻找适合濒危动物要求的类型与表现形式。濒危动物信息具体逻辑架构分时序性结构、空间关系结构、推导性结构、系统组织性结构、关联性结构以及综合性叙述结构。一般来说,濒危动物第一层次关系信息为主要位置,第二層次围绕第一层次表达,第三层次紧跟上一层次,之后以此类推。构建逻辑框架需要学生用手绘的形式,把自己的创意思维、整体布局、图形样式、图表类型等表达出来,以便后续进行濒危动物设计实践。
(三)濒危动物信息整合探索与设计
濒危动物信息的可视化设计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并结合其他课程理论,设计出具有创造力和趣味性的图形。运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将图像元素转换为插图,或使用柱状图、饼状图来表示数值,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濒危动物信息。对比也是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常用到的表达方式,对比可以是在同类之间进行对比,突出差异化,并用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形象地比较,能够使信息更加有趣并易于理解。从设计师的角度对其动物图像进行元素的提取和概括,进而促使自己能够设计出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的信息可视化作品。
人类的开发活动以及非法滥捕滥杀等因素严重威胁了野生动物的生存,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时刻关注濒危动物的保护。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是在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学科基础上,结合了图形设计、插图设计和字体设计等多门设计专业课程,囊括了信息图形、知识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视觉设计方面的内容。在这种层次上,加以充分适当的组织整理,表达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和内容。濒危动物信息的可视化设计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基础图形与信息数据列表进行图形转换,进而突出视觉设计主题。此外,不同地区的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的特点也有所不同,选用的表现形式与类型也是完全不同的,要学会运用新颖的设计手法完成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的社会实践。
三、濒危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要点
(一)线上教学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
新时代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好技术保障,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新型学习模式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从而实现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这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重大突破,成功的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格局,实现了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的创新,进一步突显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同时可以使大学生在课堂以外借助移动终端设备采取线上学习的方式随时随地学习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相关知识,并借助学习平台进行探讨,同时与传统教学方法做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线下合作学习的互动与探究
合作式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动机激发及决策技能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信息可视化设计教学进度中的参与程度,有利于学生和同伴之间的相互促进。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将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中晦涩难懂的濒危动物的相关知识在课前进行讨论,同时根据实际的讨论结果,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计划,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在信息可视化设计课堂上授课的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课后发起合作式探析,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自主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
为了研究濒危动物信息的可视化设计,提高人们对于濒危动物信息的获取,引导人们关注生物多样性。此次教学改革以两个教学班为单位,分别搜集了我国七个地区的濒危动物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濒危动物信息调研和搜集,通过对中国各地区濒危野生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将琳琅满目的信息分门别类,从而确立最终的濒危动物信息内容。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野生动物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濒危动物宣传保护的目的。在此目的的基础上,对各地区濒危动物现存数量、形态特征、繁殖方式、濒危等级、濒危原因和保护措施等信息进行提炼、分类,与相对应的濒危动物进行匹配,整合出各地区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有效数据信息。
中国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是本次教学实践的最终阶段,此阶段是在前期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整合后的濒危动物信息内容进行视觉设计呈现。其中
以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分析并解构了各类“濒危动物信息”中视觉可视化的可取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同时使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字体设计、图形设计和版式设计等课程理论知识,制作出一套生动形象,满足大众需求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
五、结语
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在本质上是将抽象的动物信息数据转换为直观易懂的视觉形象的艺术。在当下科技日新月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可视化与最新时事热点有机融合,以达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做好信息可视化设计教学,需要教师在当前信息时代教会学生如何快速有效的整合不同类别的繁杂信息,以在高信息流、高复杂信息交汇整合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仅仅初步进行了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改革,不断积累经验和理论,不断的在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多变的将时代需求与创新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提高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来俊男.信息可视化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教育,2019(6).
[2]余蕾.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3]王绍强.信息图表设计:全球创意信息平面设计[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7.
河北美术学院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和谐·共生”主题下濒危动物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XJG2020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