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021-02-23 07:51罗梅吴甜甜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3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培智

罗梅 吴甜甜

摘要: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性教育是培养培智生的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让培智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能够认识社会,学习并掌握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社会适应性教育,可以说是培智生重要的人生起点。优化教育策略,提升社会适应课教学质量,是培智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培智;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

一、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的重要性

培智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其存在智力发育缺陷,或语言表达障碍,或个体行为能力严重欠缺等单一或多种生存问题,难以实现生活自理。为了让其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人格地位,为了让其具有自主生活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存要求的基本能力,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的作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培智生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学习锻炼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其在脱离所有亲人照顾的情况下,能够在未来长远的生活中自食其力,同时能够接纳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与众不同。培智社会适应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使培智生的智力得到某种程度的开发,可以锻炼其语言表达清晰度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在这些进步的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接纳度,提升其生活快乐指数。

二、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培智教育主体是培智生。社会适应课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社会适应能力。明确教育目的,是培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根据教学目的,制订成熟的教学方案,对方案进行透彻的理解与高效执行,是培智教师的重要职责。教育活动的统筹执行,需要教师具备有趣灵活的思维。比如,在进行“打电话”一课教学时,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掌握打电话的步骤,会使用电话有礼貌、清楚地沟通。教师在上课时依据目标可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弄清打电话的步骤;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学会礼貌、清楚地沟通;用情境式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体验打电话。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认知与理解,加深学生的心理印象。

(二)以多元化课程丰富社会适应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吸引培智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可以有效抓住培智生的学习注意力,充分激发其学习参与热情。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案的设定,教师需要以培智生的智力水平和其身体的实际行动能力为依据。根据现实情况,教师开展多元化课程,丰富社会适应课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集中培智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以使其忽略自身缺陷,增强学习体验与学习自信。比如,将音乐与游戏融入社会适应课教学活动中。音乐的韵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游戏的神秘和趣味性,又具有很强的带动性。教学与音乐和游戏相结合,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理冲击。这对培智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热情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教师利用多元手段,开展情景化教学,对丰富实践课程,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转换

培智生智力远远落后于正常学生,其语言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很弱。实践证明,通过视觉辅助学生理解、强化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前培智学校的班级大都融合了一定量的自闭症儿童,在认知上,自闭症儿童更容易对视觉上的线索保持注意力,能有效地整理及同时处理视觉讯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转换,利用好视觉策略去弥补他们听觉感知上的不足,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表达、自理及社交能力,加強行为和情绪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四)以爱的教育关注培智生的细节变化

培智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心理素质与普通学生的差距。在大部分的培智生心里,他们的与众不同是不合群,是不被喜欢。自卑情绪导致他们自我封闭和自我否定。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别人的主动关爱,对他们来说,如久旱逢甘霖。教师在与培智生的日常相处中,要体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用温和的语气与之沟通,用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情绪起伏。从细节入手,安抚培智生的敏感神经,在爱的教育中,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信赖的人,让学生不畏惧失败,勇于和周边人沟通,掌握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中的基本能力,这对社会适应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及效果提升,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五)发挥家庭在社会适应课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是需要多方协调并重的重点项目。教育成果,不是学生自身可决定的,也不是由教育机构所决定的。它需要教育机构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智教育亦是如此。家庭教育的支持,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多的有效参考信息。一个人在陌生环境与熟悉环境下,由于多种因素,其自我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家庭补充提供的真实信息,可以让教师对培智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进行性格与特点分析,以便在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更好地照顾到细节,保护其自尊心,维护其自信心,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上进心,对培智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培智教育要带动家长积极参与,这不仅体现培智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性,而且可以对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及管理。家校留心观察培智生的举动变化,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措施的调整,以及家长对孩子技能的协同训练。社会适应性课程,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家校协同教育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培智生,是一个需要更多关注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是社会的重要课题。对培智生的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育环境与教育策略,是培智生取得学习成果的重要依靠。最合适的教学策略,必定无法脱离培智生的个体特性。了解培智生,重视培智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优化培智教育策略,对满足培智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具有奠定基础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凤萍.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5):138.

[2]叶吟雪.谈如何提高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课堂实效[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9(12):46.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培智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于横竖撇捺中收获快乐
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作用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