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莲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个名词。它对学生综合实力的建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依据,是衡量教学的标准。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方法和自然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主要以核心素养为教学背景,运用高效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核心素养对小学科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及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增加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实践性及科学性,实验操作能力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的重要基础,又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科学的意义
1.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育人要求。小学新课标指出:“学习科学这门学科,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认知能力的形成,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自然观,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动手活动的乐趣,多方位发展学生性格。”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科学的教学就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只有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科学学习中的任务,得到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小学生的教育,核心素养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文化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基础知识体系,用自己的思维代替教师的表达,培养自身的学科逻辑思维;自主发展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一定的拓展,不应满足于教师传输的知识,有能力将知识运用到生活或学习的实例中去;社会参与要求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响应社会活动。核心素养提出的每一项要求标准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当代的小学科学教育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获得探究科学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3.提升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科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探索精神的提升。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思想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势必会调整学习的态度,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科的学习质量。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开展策略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能稳定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討论中发展思维,学会合作思考。高效课堂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学习任务。但当前的科学高效课堂体系还不够完整,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较单一。下文将重点强调高效课堂的有效开展方式。
1.做好课前实验操作准备工作。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对于一些未知、新鲜的事物及科学现象都会充满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是构建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对新知识及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成的,这种探索求知的兴趣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因此,在日常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相关课堂教学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例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提前列出实验材料清单,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允许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样灵活的课前准备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探索知识的大门。
2.创设环节,提出问题。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基于一定的教学氛围。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更愿意在充满讨论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应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出适合上课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积极响应课堂,配合教师的教学路线。以广东科技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引入光的传播原理、小孔成像等有讨论性的问题,让各小组成员展开激烈讨论,并在讨论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3.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高效课堂主要应以导学案规范教学流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导学案的制作上,制作出有效果、有水准的导学案。在制作导学案时,教师可集体制作,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使导学案呈现出最高水准。以广东科技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理与健康》为例,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可将饮食、保护器官、呼吸等课本内容作为任务划分给各个教师,划分清楚,各有分工。这样制作出的导学案才能满足课堂需求。
4.加强学生学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的课堂活动也应以小组为核心。面对教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应竭尽全力,使小组讨论的成果呈现出最佳的效果。以广东科技教育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的生长》为例,小组成员应合理分配任务,可安排两名成员对番茄种子发芽的情况进行记录。两名成员要分析记录表,其中一名成员综合结果,最后代表小组在班上做成果展示。任务分配能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帮助成员高效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
5.活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设计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作好合理适时的评价,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汤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徐军华.加强实践教学,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3]尹梦东.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常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