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美学

2021-02-22 07:02郑浩阳
艺术评鉴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柴可夫斯基

郑浩阳

摘要: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其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当中,直观彰显出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歌唱性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作品的三个乐章当中,都反映出了作者本人忧郁的性格特点,并将其卓越的作曲才能反映出来,使得听众对音乐的思想性进行回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旋律深入人心,对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本文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地位入手,探究了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美学特点,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081-03

在19世界的俄国,柴可夫斯基属于最伟大的创作家,也是在世界最早获得声誉的俄罗斯作曲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其创作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8年。柴可夫斯基与门德尔松、贝多芬、勃拉姆斯创作出来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协奏曲。在这首作品当中,不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还充斥着较为乐观的情绪,能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现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富有时代与地域风味。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当时正处于沙皇统治的背景下,政治环境恶劣。柴可夫斯基不仅需要承担生活的压力,还需要与大批低俗的音乐作品斗争,使其面临敌对者的破坏,不得不到其他的国家进行创作。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创作的,与当时柴可夫斯基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能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达出来。

一、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地位

在柴可夫斯基的人生当中,仅仅创作过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就是这首创作于1878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而他创作的这首音乐作品,也被称为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内涵,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在音乐史的发展中占据着稳固的艺术地位。在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国际比赛当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属于演奏者的必要演奏曲目,由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小提琴家将乐曲的精华演奏出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经久不衰,有了一百多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库当中,具有重大的艺术研究价值。这首音乐的整体风格较为纯粹,容易被广大听众所理解,还能形成情感共鸣。在这部音乐作品当中,具有较快的乐句,还蕴藏了抒情性的旋律,蕴藏的内容较为丰富,还有许多方面的变化。对于实际的演奏来说,不仅有技术方面的突破,还有情感的融合。演奏者需要细心的品味乐曲当中的思想内容,在柴可夫斯基完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献给了当时俄国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奥厄。但是奥厄认为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这部作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也就是说不能进行演奏。由此可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需要较为高超的技巧才能完成。柴可夫斯基认为进行器乐作品的创作属于重要的抒情过程,主要就是利用音乐,将心理的情绪抒发出来,借助音响流露自身的情感,就像抒情诗人利用诗句抒发情感一样。音乐也有更加细致的语言,以此对各种情绪进行表达。

二、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美学

在第一乐章当中,主要融入了中庸的快板,使用的拍子是4/4,并以奏鸣曲的方式进行演奏。在第一乐章当中,整体的规模比较宏大,不仅具有音域宽广的特点,并对俄罗斯民间的音乐特点进行了描绘,在乐曲当中融入了浓厚的乡村气息。在第一主题的片段当中,引出小提琴演奏的方式,使用D大调。第二个主题虽然融入了一定的忧郁情绪,但是整体的主题氛围还比较宁静。在展开部的末尾处,加入了小提琴的独奏华彩片段,在不断加快弹奏速度的基础上,引入下一乐章。

在第二乐章当中,主要就是以短歌的方式开展,使用G小调,拍子为3/4拍,三部的曲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蕴藏了抒情的片段,又被世人称作为抒情曲。整个乐章的情绪较为伤感,但是整体的旋律比较动人。其中蕴藏着深沉的情感,与第一乐章的温暖气息产生了较强的对比。在中间部分的乐章当中,使用了E大调,并且将小提琴作为主体,演奏的调性转变为较为明朗的调性。在第三个部分,强调了主体的内容,使得音乐表演更加动人。利用重复的引子,达成首尾呼应的创作目标。

在第三乐章当中,加入了活泼的快板方式,整个乐章利用了D大调,2/4拍子,并加入了回旋奏鸣曲的重要形式。在整个乐曲当中,对俄罗斯人民庆祝节日的画面进行了描绘。这两个主题的音乐形象与创造手法形成了强烈对比。对于主奏小提琴来说,需要将俄罗斯的雷巴克舞曲作为核心,并且迅速的转入到A大调当中。主奏小提琴再出现在第二个主题当中,主要就是体现出更加欢快的舞曲节奏。经过两个舞蹈主题的不断发展,体现出民间舞蹈的热烈场景。整篇乐曲进入到尾声之后,对这部协奏曲的情绪进行了总结,并且创设出愉快的舞蹈氛围。

三、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分析

(一)第一乐章

就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当中的第一乐章进行分析,柴可夫斯基对19世纪,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其以更加鲜明的个性与良好的音乐创作技巧,与歌唱性旋律互相结合,希望将音乐的诗意抒发出来,体现出苏俄民族的气势。第一乐章的整体内容比较宏大,能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乐趣直观展现出来,虽然表面是对大自然进行歌唱,但实际上是在歌唱生命与情绪。第一乐章的类型具有灵活性与丰富性的特点。柴可夫斯基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切分音与八分音符。在不断变化节奏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声响。就音程的关系进行分析,作者在第一乐章当中加入了规模较为密集的小提琴独奏部分,并经常发生在上行下阶的排列当中。在技术的整体表达方面,蕴藏了关于力度方面的变化,更能体现出俄罗斯的民间音乐风格。

乐曲的开篇利用了小提琴演奏,并逐步延伸到弦樂声部,根据乐队的节奏,使用引子声部,开展后续的演奏活动。乐队在弹奏完五个引子小节之后,独奏小提琴呈现出的抒情性、歌唱性的主旋律,从第23个小节开始,独奏小提琴都是在G弦上,加入揉音。希望对俄罗斯的田园风光进行描绘,到了第45个小节之后,演奏的速度与情感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变动,整体的情绪更加深沉。在第46个小节当中,从抒情的表演转变为技巧性较高的演奏,在一定程度上将乐曲推入到情绪高潮。在进行这一段技巧性乐段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的稳定性进行把控,速度一定不能过快,而是要与整体乐章相呼应。

在第二主题开始之后,加入了忧伤的情绪,最后的主题气势雄伟,采用独奏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方式,将整首乐曲的气氛推入高潮。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当中,使用小提琴进行华彩乐段的演奏,其中蕴藏了较为丰富的音乐内涵,相对来说技术难度比较高。在进行华彩乐段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多练习音准,还需要对小提琴演奏的把位变化进行控制。如果演奏的速度较快,演奏者需要更加注重弓段的合理分配,并且采用从慢到快的方式,练习技术难点问题。在明确整个主题情感变化之后,对乐谱当中的力度表情进行处理。在华彩乐段结束之后,使用独奏小提琴的方式,对音乐的氛围进行烘托。并且以右手强弓结束第一乐章的演奏。其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做好左手拉弓的练习。演奏细节方面需要注重音高稳定性。进行右手练习的时候,需要注重换弦过程中拉弓的连续性,一定不能影响整体的旋律。利用小提琴进行正确速度演奏的时候,就需要使用较快的弓速,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右手快速运弓的方式。演奏者需要试图对前半小节的重音进行特殊强调,还要保证其生动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节拍相对来说速度会变慢,而采用加快后半个小节速度的方式,不会破坏小节的节奏感,在实际的演奏与练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主要利用了短歌的方式,主要就是表达真实的情感。在刚开始的时候,短歌是较为舒缓的乐队前奏,给人们创造了忧郁的氛围,整体的音响效果也不强。与第一乐章的情绪进行比较,不仅力度不同,情绪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乐队的木管乐器,能以独特的音色进行意境的烘托,并且留给听众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并且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安静的思考。经过简短的几个小节之后,独奏小提琴呈现出了主旋律,旋律比较轻柔。在结束了几个乐句的演奏之后,单簧管与长笛都拥有了颤音回声,声音十分动听。对于第二乐章的情绪来说,都蕴藏了俄罗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结构布局方面,短歌的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利用三段式的表达方式。在中段的音乐当中,整体的音乐情绪发生了较大变化,旋律色彩也比较明亮,能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进行调性分析的过程中,从原来的G小调,变成了较为明亮的E大调,使得整篇乐章当中,乐句的走向更加富有诗意。基础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情感,不需要受到其他因素的束缚,而是真正与大自然互相融合。在第三段当中,又体现出了第一个主题的特点,乐队虽仍然还是使用木管乐器,但是却加入了长笛与单簧管,配合小提琴的演奏,形成与第二乐章的完美配合,转入到前奏的曲调当中,以此为第三乐章的开篇做好铺垫。

在第三乐章的开篇支出,需要下行伴音动机,逐步走向低音区,放慢演奏的速度,表示第二乐章的演奏已经结束,引入了下一篇章的新节奏。由于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具有整体旋律特殊、音乐结构特殊等特点,节奏也与众不同。在俄罗斯的舞曲当中,强弱拍交替,再加上俄罗斯和声变化的气息比较清新,使得俄罗斯的音乐更加迷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和声与旋律方面,都与俄罗斯当时的背景与民族特点息息相关,典型特点就是蕴藏了俄罗斯音乐的独特美感。

(三)第三乐章

在第三乐章开篇的部分,主部并没有呈现出来,整个开篇气势恢宏,伴随着紧张的气氛与简短的音群,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利用了低音进行了前两个乐章的音乐。在这一篇章的音乐当中,仿佛音乐迷失了方向,而顺利的过渡到第三个乐章当中,需要将伴音动机作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较为简单的华彩乐段,主要就是利用小提琴进行演奏,整个部分的声音较低,由几组力度较大的和弦构成,使得人们能感受到汹涌的气势。在此之后,音乐的性格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欢快、心情愉悦的民间舞蹈,以此彰显俄罗斯的音乐结构与特点。其中蕴藏了许多不平均的节奏,演奏者需要利用跳弓的方式进行演奏,使得人们能在脑海中对俄罗斯妇女的形象进行想象。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在欢快的庆祝节日,生活幸福美满。音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主题反复之前,半音音调产生了节奏方面的变化,并形成了全新的乐句动机,音乐也逐渐变成了下行的快速音群,仿佛就像人们在舞蹈中使用双脚,跳跃出更加轻快的节奏。在副部主题当中,从A-E的五度音发生了变化,希望能树立第三乐章的音乐形象,对较为轻快的节奏进行弹奏,并计划节奏的变化,利用不同的变奏手法。对于副部的主题来说,音乐的情绪在第二个主题当中,逐渐发生了变化,不管是调性色彩还是情绪,都加入了抒情内容。因此,要想弹奏出抒情的乐句,就需要利用小提琴,并且将其他的乐器作为伴奏,并在结尾的整个章节当中加入和弦,以此达到良好的音响效果。主要目的就是明确D大调协奏曲的主题,以此推动音乐的再发展。

四、结语

總而言之,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当中,整首乐曲的规模较为宏大,并且充斥着歌唱性与诗意性,将柴可夫斯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乐观性直观的表达出来。音乐作品属于作曲家的精神外现方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听众与演奏人员都感受到音乐的情感。演奏者需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涵,再进行弹奏技巧的展现。音乐作品的美并不仅仅是呈现技术,而是需要创作出更深层次的精神与情感。在实际的作品演绎过程中,形成创作人员、演奏人员的精神对话。因此,演奏需要情感与技术的互相融合,以此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情感抒发出来,增加演奏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赵鹏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人文阐释[J].音乐创作,2013(07):160-161.

[2]洪雪.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启示[J].黄河之声,2011(01):86-87.

[3]宋伟.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2010(20):21-22.

[4]吴圣武.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02):121-122.

[5]高源.浅析不同演奏家对同一作品的诠释-——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对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诠释[J].俪人:教师,2014(16):232-232.

[6]黄隽.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要点分析[J].神州民俗,2016(02).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柴可夫斯基的难言之隐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柴可夫斯基“自以为是”
美丽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