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桃
摘要:我们要清楚的是,知识是自己构建的,而不是他人传递的,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该把握这一内核,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及自主认识才能够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多个方面能力的成长。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也需要明确这一点不断地通过任务驱动来体现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同时也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使其在不断的应用探究当中成长。基于此,本文作者就以任务驱动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为题,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的教育方法符合了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即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通过任务驱动的有效运用,还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在高中信息技术实践当中,通过任务驱动来做好教学辅助,真正地实现师生之间主体的转变,让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不仅仅是能够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教学体系,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实践,从而加深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将任务驱动与现阶段和未来阶段的教学理念相融合,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情境来实现多元化的教育,以满足高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也更好地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任务,实现教学引导性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也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创作来赢得学生的关注,也更好地激发起学生任务探究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情境任务的创设出发,实现教学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实践,不断地提高其应用水平。
以《信息获取》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播放有关于节约用水来保护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视频,然后为学生展示一些环境破坏对我们生活影响的数据,或者是实例,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来谈一谈对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的认识,以此来引出整个教学主题,实现任务驱动。在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自主探究设计主题来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的方式,针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任务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来提高其设计解决策略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内容进行评价,并让学生讲出自己依据本节内容所掌握的知识,以此来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也真正地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创设小组任务,实现思维拓展性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就有一定的发散性,但是仅仅是依靠个人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是难以充分地发挥其思维发散与拓展性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任务进行交流探讨,能够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认识问题,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与此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还能够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做好教学巩固。
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首先就是要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并且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特点。在此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寻找生活当中哪些是需要数据管理的。例如超市的购物系统就需要条形扫码阅读器来扫描每一种商品通过应用程序来显示商品数据库中查询的价格并计算金额。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让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管理,例如调查学校图书馆与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为图书馆设计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小组内学生通过确定数据库建立的目的来设定步骤,然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设计不同的数据库,再进行小组之间的思维拓展与讨论,选择出最优秀的数据库设计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也以生活应用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創设时事任务,实现教学应用性
在教学实践当中结合时事热点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当中。以创设时事为基础,能够让学生探究生活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实现了教学与生活的相互联系,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性。
以《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所学主题设计一个PPT,讲述自己认为的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来进行探讨,例如互联网+概念兴起对我们学习生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让学生利用PPT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观点,能够更好地对其信息的获取和整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自主理解,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相互探讨,来进行优点的挖掘和不足的反思,更好地促使学生自主成长。
从上述理论中不难看出,以任务驱动为基本方法,不仅仅是保障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还确保了学生学习之间的自主性,使得学生的知识认知更加连贯,同时也能够使其在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预习新的知识,在知识的循环当中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知识体系,实现了自主学习和为社会输送自主学习型人才的目标。在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的教育实践当中,教师需要创设不同的任务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也更好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为社会输送现代化、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志阳.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中小学电教:下, 2020(8):2.
[2]汪滢.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16):2.
[3]黄海龙. 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与运用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