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珺
摘要:企业的运营与资金息息相关,只有具备充分的资金资源,才能够助力企业的持续经营和运转。实际上企业的资金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资金是指企业所具备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而企业拥有的广义资金,则是指企业具有的所有可以变现的资源。在财务核算方面,企业的狭义和广义资金的计算方式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企业分为单体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于单体企业而言,资金管理主要与财务方向有关。财务方向可以分为扩张型、平稳型和收缩型。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资金计划的制定和施行;第二,关于经营活动的资金管理;第三,关于投资活动的资金管理;第四,关于融资活动的资金管理;第五,对于资金的统计与分析。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理论概述
(一)单体企业的资金管理
对于扩张型企业而言,资金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保留自身的财务实力;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地进行融资。通常,部分企业会选择通过负债的方式来获取外来资金。由此一来,可以较好地缓解内部与外部扩张之间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通过外部融资也能够使企业形成杠杆效应,进而避免企业的股票或者净资产利润下降。通常,处于快速扩张战略之中的企业,负债会相对较高,而收益和分配则会相对较少。对于平稳型单体企业而言,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更为注重财务报表的稳步增长,以及对于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通常,会尽可能地使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平稳型与扩张型企业并不相同,在运营过程当中,平稳型企业会尽可能地避免负债。因此,对于平稳型企业而言,通常负债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而分配则相对适当,且分配逐渐会趋于正常化。对于收缩型企业而言,更为注重避免破产和财务危机,因此,在财务操作上通常会非常谨慎,会尽可能地避免资金外流,同时会增进现金的流入,以此来降低成本。
(二)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
企业集团由多个单体企业组成,而各个单体企业的财务特点可能并不相同,有些企业可能处于收缩期,而有些企业则可能处于扩张期。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处理方法会相对复杂。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而言,需要权衡考虑各下属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到最适合整体发展的战略。对于企业集团而言,其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与单一企业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方面:首先,关注的重点并不相同,单一企业更为注重的是对于企业费用的管理和控制,而企业集团则更看重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其次,单一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并不相同,相对于单一企业的架构,企业集团的架构会更为完善,在专业程度上也通常会更具优势。其次,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的资金进行管理,而企业集团则会涉及到对于未来计划的运营预算,以及对于收支计划进行管理。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体系建立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想要实现全方位的资金管理,就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对于资金管理组织的设定;第二,对于管理制度的起草和颁布;第三,对于资金管理体系策略的构建。商场如战场,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利润和长远的发展,需要权衡考虑多方面因素。商场的经营环境相对复杂,企业每一个关于资金的决定,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集团的命运,因此,资金管理对于整个集团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也需要设定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管理。对于资金管理的组织建立,有必要设定层级关系之间的区别。首先,应设定决策层;其次,应设定管理层;最后,应设定操作层。各层级之间的职责各不相同,应妥善处理好各自份内的工作。同时,根据企业集团规模的大小,应适当地设定相应的部门,通常可以包括财务部门、资金部门、结算部门、银行部门等,可根据企业集团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企业组织的良好运作,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企业集团组织的业务范围通常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事物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明确各人员的分工,而且,企业集团通常具有较多的员工,也有必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各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标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对于企业资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環节,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进行完善之后,即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集团的资金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体系,协调好各方关系。
(四)集团资金账户的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账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供选择,通常包括对账户采用分散、集中,或者两条支线等模式进行管理。所谓账户的分散管理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一企业分别设立资金账户,其间并无从属关系,基本上属于独立运营。通常,只有在特大的集团项目上,才会涉及到资金的集中管理。这种模式是我国早期企业集团常用的管理模式,通常适用于成立之初,或者业务构成较为分散的企业集团。所谓账户的集中管理模式,与分散管理模式相反,是通过统一的账户来管理各下属企业,为了最大化地将企业资金进行汇聚,并加以投入利用,尽力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等情况。在这种模式下,下属企业通常仅开设集团内部账户,而不会开设对外账户。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对企业集团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然而,这种模式也对企业集团有着较高的要求,有些企业集团的业务分布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各地的政策可能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这些都是企业需要权衡的因素,在适当时候也要和银行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来分别对收支账户进行管理。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会涉及到不同的类型,比如以生产为主导的企业和销售为主导的企业,对于这两种业务之间的互补,则较适用于收支分开的管理模式。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理论的应用分析
(一)资金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所谓资金计划的起草制定是指对于企业尚未发生的资金进行预算和提前安排。根据企业集团实际运行情况的不同,企业提前编制计划会存在不同的周期,如年度、半年度、季度或者月度等。当涉及到不同周期时,应该注意其间的融合。关于预算资金的起草计划,可以分为两类,即业务计划驱动和预算驱动拨款等两种模式。所谓预算驱动拨款模式指的是企业集团事先制定出总的计划,然后各下属企业按照集团的计划为标准,制定各自的计划。而业务驱动模式则是根据各下属企业的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制定计划,然后集团制定总计划。
(二)经营活动资金管理
对于经营活动的资金管理,主要涉及到企业结算业务,及企业的收款付款、内部转账业务,同时还包括利息和结算的手续费,以及集团的相关票据进行管理等内容。企业集团因为规模较大,其内部架构也较为完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部分企业可能会借鉴银行的存款利息模式,对下属企业的账户进行利息结算。鼓励下属企业创造更多的资金收入。同时也会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下属企业的成本管理、结算费用等内容进行控制,使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融资活动的资金管理
企业集团可能短期会涉及到较多的融资项目,对此,应该进行融资活动的资金管理,包括对融资额度的管理。随着银行投资产品的丰富,风险也相应产生,应该控制融资额度,避免风险过大。企业集团内部的各个企业应该合理控制各自的融资比例,而这个比例应该是依照企业集团整体运营战略制定的,只有遵循各自的科学比例,才能使企业集团更好地运营并长远地发展。当某一下属企业想要增加融资时,应该事先与企业集团进行联系,并且依照企业集团的综合战略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决策。同时,企业集团应该注重定期、活期、长期等类型存款的比例,并且合理分配存款与贷款的占比,以达到科学配比。企业集团之间的融资,既包括内部融资,也包括外部融资,通常企业集团会优先采取内部融资。当下属企业需要向银行进行融资时,应该向企业集团进行汇报,当综合考量评估之后,再决定相应的可行性方案。
(四)投资活动的资金管理
企业集团会涉及到投资活动,包括资金管理、内部贷款、银行存款、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的投资及由此产生的手续费、利息或者收益等内容。根据企业实际投资内容的不同,应该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如对内或者是对外投资,或者根据投资的类型进行区分。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投資需要谨慎,相对于融资要更加谨慎。所有的投资业务必须要经过企业集团的许可,而投资当中涉及到的问题,也应该和企业集团进行及时沟通反馈。企业经营过程中若需要贷款,企业集团通常将外部或者内部的贷款资金放在一起,然后模拟商业银行的做法,将贷款下放到下属企业,同时也会模仿银行的手续费、利息、存款周期等模式。债券、股票、股权及期货等,实际上也是投资的可选内容,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产品虽然收益率较高,实际上承担的风险也较大,在实际投资当中,应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然后再进行选择。
(五)集团资金统计与分析
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助力企业越来越良好地发展经营,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问题并及时改正,在制定下一阶段战略目标和执行计划时,使利益最大化。企业集团资金的统计涉及到的工作量非常大,只有前期进行类别的细分,才更有助于实际统计的效率。相关人员应完整、合规地记录企业经营当中涉及的每笔业务或资金往来,才能够建立健全完整的资金体系,实现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企业资金管理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对企业资金的平均值、结构、业务模式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析所适应的场景和能够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在选择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
三、结语
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企业集团的整体运营和发展,对此,应该充分考虑企业集团上、下、内、外的各种实际情况,并且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和分析,选择最为适合的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同时,应适应时代变化,紧密围绕国家相关政策,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
参考文献:
[1]路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张慧.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余祖盛.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作者单位: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