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凤春
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基础知识的教育,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目的,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大力转化班级里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方式进行探讨。
一、习惯培育,增强学习效果
很多学困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有效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效果不佳。面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对学困生教育的时候,应当尽量先从习惯养成出发,展开对学困生的教育,促进学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使其更好地学习知识,增强知识学习效果。如,课前预习、课中记笔记和课后复习是当下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学习习惯,然而很多学困生却未形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在平时,笔者会向学困生布置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知识预习和复习任务,经常性地检查学生的知识预习和复习情况,使得学生获得较好的监督,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让学困生在预习的引导下,更好地应对课堂上笔者对知识的讲解;在复习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此外,在学困生进行课堂知识学习时,笔者会以提醒的方式引导学困生作好笔记,促使学困生记下学习难点和重点,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二、结对帮扶,实现共同进步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素养的培育。面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尽量转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构建一对一帮扶小组,引导优秀生开展对学困生的帮扶,让学困生在“1+1”的教育形式下,获得针对性的帮助,逐渐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平时,笔者会多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定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笔者会让学困生和优秀生自由结成小组,由优秀生对学困生进行帮扶。为了增强帮扶效果和帮扶积极性,笔者还会定期觀察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对帮扶效果较好的帮扶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教育形式下,优秀生能够尽责展开帮扶,学困生也能够积极配合,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共同进步。
三、关注心理,鼓励式教育
积极向上的心理,是学困生学习知识的动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常年处在较低的层次,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更难主动地学习知识。因此,在展开对学困生教育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关注心理教育,对学困生实施鼓励式的教育。
为了使学困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充足的自信,笔者在工作中会设定与学困生沟通和交流的计划。每月,笔者都会与班级的学困生分别沟通和交流一次。在沟通的过程中,笔者会以朋友的身份与学困生展开交谈,促使学困生逐渐敞开自己的内心,讲述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依据学困生的问题,笔者会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学困生的帮扶,使学困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排解自己内心不良的情绪,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此外,笔者还会挖掘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并依据这些优点,展开对学困生的教育,对学困生进行更多的鼓励,使得学困生能够逐渐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展开知识的学习。此外,笔者也会关注学困生的进步程度,依据进步程度对学困生给予赞赏,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当下的学困生,把习惯培育、构建一对一帮扶小组和鼓励式教育三种教学手段结合应用,着力转化班级上的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够更好地展开知识的学习,增强知识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