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素养有助于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学生具有音乐素养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本文将从教学理念、个体发展、情境教学、兴趣方向、鉴赏水平、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情感体验、第二课堂、理论实践十个方面对中职音乐创新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具有较高的音乐水平。
【关键词】中职音乐;音乐素养;情境教学;师生互动;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2-077-03
【本文著录格式】王萃.关于中职音乐创新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22):77-79.
引言
音乐素养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提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保障音乐创新教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具备音乐素养后,可以更好地对音乐进行认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使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围绕音乐素养开展专业的教学任务,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
一、中职音乐创新教学中音乐素养的主要体现
音乐素养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理论基础,需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深入地理解,有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音乐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实践,使其具有较高的音乐创造力,能够对音乐细节进行把握,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审美,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在音乐中具有较多的审美元素,如旋律、情感等,学生需要认识到这些审美元素,这样才能保障音乐理解的正确性,进而清晰地把握音乐的感情基调。审美感知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需要学生大量地进行实践,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理解音乐名家对审美元素的应用,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进行模仿与创作,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审美感知水平。审美感知更加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审美,并且需要以实践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增加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条件,使后续的音乐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需要以审美感知作为音乐创作的源泉,使音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使音乐的感情更加地饱满。
(二)艺术表现
音乐中具有较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使音乐的特色更加鲜明,增加音乐的艺术水平,因此,在音乐素养培养时需要注重艺术表现的培养。在音樂艺术表现中主要包含以下形式:第一,声音艺术。以声音作为音乐的媒介,对音乐旋律进行组合,使音乐更加具有节奏,进而对声音的艺术价值进行体现。为此,需要注重声音的组织形式,使声音更加具有艺术性,进而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第二,听觉艺术。音乐需要具有良好的听觉体验,能够引起听觉感官的共鸣,从心灵上给予听众震撼感,使音乐更加具有听觉艺术价值,进而增加音乐的感染力。第三,时间艺术。音乐需要以时间作为载体,在时间中进行音符的流动。时间与音乐节奏、旋律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需要注重音符细节的把控,使音符的流动更加地自然,进而将音乐更好地进行展现。第四,情感艺术。音乐中可以融入丰富的情感,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保障情感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
(三)文化理解
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通过文化理解可以加深对音乐的认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有助于学生对音乐风格的理解。音乐文化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中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将本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使音乐具有良好的文化特性,进而赋予音乐更多的文化内涵。第二,文化传承。通过音乐可以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使传统文化能够以音乐的方式继承下来,使音乐更加具有本民族特色。第三,情感文化融入。音乐中可以融入较多的情感文化,如爱国精神、劳动精神等,使音乐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时代的气息,使音乐文化能够更好地被继承。因此,通过文化理解可以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够更好地对音乐的情感进行把握,进而对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中职音乐创新教学中培养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教学理念
为了保障中职音乐教学能够顺利地开展,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改善,提高音乐素养教学水平,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音乐素养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对音乐进行创新。因此,需要提高对音乐素养的重视程度,将音乐素养培养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进而使中职音乐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工作,以中职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合理地制定音乐素养培养策略,使音乐教学能够充分地发挥效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通过音乐素养对学生的音乐潜力进行开发,使学生对音乐具有良好的创造性,能够对音乐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使音乐创作过程更加地完善。由此可见,改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使教学目标更加地明确。[1]
(二)注重个体发展
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而保障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障音乐的学习效率,使音乐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其次,需要建立音乐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进行探索,使其音乐素养不断提高。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需要注重相互配合,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音乐学习经验,进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保障音乐的学习效率。最后,需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音乐学习,使学生在音乐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进而保障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积极响应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注重情境教学方式,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情境教学创设方法如下:首先,需要选择背景资料较为齐全的音乐作为教学对象,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对音乐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情景有更加地深刻的认识,同时有利于音乐情感氛围的烘托。其次,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音乐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视频、图片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使学生对音乐具有良好的感官,能够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清晰地掌握,保障情景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最后,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对音乐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具有较强的专注度,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有效地培养。[2]
(四)把握兴趣方向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烦躁情绪,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具有良好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音乐素材选择时,需要注重多样化的方式,不能只局限于某一风格的素材,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把握,使学生对音乐能够具有广泛的认知。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感知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使音乐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避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进而导致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心理。另一方面,需要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够在音乐中发现乐趣,使音乐学习过程能够事半功倍,进而保障音乐的学习效率,使教师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由此可见,把握学生兴趣方向非常重要,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五)提高鉴赏水平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理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加深学生对音乐素材的理解,使学生对音乐能够产生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在音乐感情基调方面,需要清晰地进行掌握,这样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才不会出错。其次,需要对音乐创作背景、作者经历等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哲理性,提高对音乐的认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需要加强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训练,通过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具备音乐创造的思维,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强化,进而使学生对音乐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因此,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鉴赏水平,使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具有创新性,保障音乐创作过程能够顺利完成。[3]
(六)增强师生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师生互动形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式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况,对目前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判断,进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全面提高。第二,实践式互动。在音乐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音乐创作进行点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改进,使音乐创作更加完善,进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显著提高,并且保障师生间的交流更加有效。第三,小组式互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音乐学习小组,先由小组对问题进行探讨,再由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可以起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七)丰富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安排更加完善,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需要基于音乐素养进行展开,并且保障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進而保障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方法展开形式如下:首先,需要注重音乐基础的教学,使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功底,为音乐素养的培养夯实基础,保障后续的音乐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使音乐教学具有良好的效率。其次,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例如:可以将音乐表演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课上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使学生能够在表演过程中树立对音乐的自信。最后,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考核,督促学生不断提高音乐水平,进而为音乐教学提供重要保障。[4]
(八)激发情感体验
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控能力,使学生对音乐情感具有良好的体验。激发学生音乐情感的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资料进行收集,对音乐的内容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对音乐的感情基调进行把握,使学生对音乐感情具有良好的体验。其次,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鼓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感情融入到音乐创作中,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使学生的音乐情感更加丰富,对音乐的理解更加透彻。最后,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这样更容易与音乐情感产生共鸣,对音乐情感进行清晰地掌控,进而对音乐产生多元化的理解,提高音乐的创造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九)开展第二课堂
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第二课堂的教育,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使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能够全面提高。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对第二课堂进行利用,进而保障学生音乐素养的学习效果。其次,需要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方面得到充分锻炼。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使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得到全面地锻炼。最后,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在音乐素养方面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音乐素养水平。此外,教师在第二课堂中需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使第二课堂能够得到有效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5]
(十)理论结合实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创作能力,能够有效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其次,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水平。以音乐《茉莉花》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茉莉花的氛围,并且以茉莉花为背景创作自己的音乐,这样可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使音乐教学得到有效创新。最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音乐实践,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培养,保障理论与实践具有良好的结合效果,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素养是提高音乐水平的重要方式,中职教师要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使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更加有效,保障音乐教学方法高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课堂具有良好的气氛,并且增强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静.基于音乐素养培养的中职音乐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21(3):95-97.
[2]高群婷.夯实音乐课堂基础 提升中职学前教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探究[J].才智,2020(32):39-40.
[3]邵硕.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128.
[4]鲁永鑫.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J].品位经典,2020(8):139-140.
[5]周亚娜.探析中职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和情感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9.
作者简介:王萃(1989-),女,江苏扬州,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