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院校建设质量评价的关键点、难点及着力点

2021-02-13 16:36牛彦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高高水平院校

牛彦飞, 吴 洁, 李 洁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教务处;b.经济贸易系;c.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1],这是国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积极应对国际专业教育竞争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双高计划”的实施有效调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了一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标志着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面对“双高”建设要求及人才结构的调整需求,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点聚焦于能否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存在的问题,能否通过高质量建设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能否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度、标准和资源。“双高”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深入分析质量评价面临的难点问题,优化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确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动态发展评价原则,构建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2]。

一、“双高”院校建设质量评价的关键点

“双高”建设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有望通过“双高”建设项目的推动,破解内涵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建设内容来看,“双高”建设致力于“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突出强调了“双高”建设时期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关键点的转变,即能否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否通过高质量建设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能否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度、标准和资源。质量提升理念和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将随着“双高”建设的推进,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得以贯彻和体现。

(一)从普及到提高: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此时已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双高计划”的实施作出了政策谋划[3]。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这在政策层面进一步为“双高”项目的具体实施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前期项目探索[4]。2019年,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基础上,国家正式启动实施“双高计划”,将中国的高职教育推上了“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舞台。

“双高”建设强调“引领改革”,其质量评价的关键点在于各高职院校能否以“双高”建设带动整体改革创新,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双高”建设要求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保障,办学特色如何凸显,综合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如何提升,专业动态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对接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内涵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结合地区和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以“双高计划”为引领,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科学合理、动态发展的能够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带动院校整体改革创新,统筹谋划、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共同推进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二)从适应到支撑:通过高质量建设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双高”建设旨在“支撑发展”,其质量评价的关键点在于能否达到通过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所谓“支撑发展”,指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致力于当前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培养适应高端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人力资源保障、技术服务与支持作用。从“双高计划”的管理理念、建设内容和分类布局上看,“双高”建设可以看作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建设项目,从申报、遴选、建设到验收,全程采用了项目式的管理思路,而列出的10项建设内容就是项目的具体抓手。从分类布局来看,第一轮“双高计划”将建设立项单位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其中“A档高水平学校”10所、“B档高水平学校”20所、“C档高水平学校”26所,“A档高水平专业群”26所、“B档高水平专业群”59所、“C档高水平专业群”56所[5]。一方面将“双高计划”项目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建设,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建设立项单位的特点,又分为不同的档次和不同的类型,充分体现了“扶优扶强,有重点地打造若干既能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又独具办学特色,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在世界舞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6]的建设主旨。通过各建设立项单位若干子项目的建设,推动“双高计划”这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以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质量和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从引进到输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度、标准和资源

根据“双高”建设发展规划,“到2035年,一批高职院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1]。加快和扩大新时代高职教育对外开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国家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开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制度、标准和资源。

“双高”建设指向“中国特色”,其质量评价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度、标准和资源。所谓“中国特色”,即立足中国大地,充分结合经济、社会以及教育自身发展情况,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制度、标准、资源,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能够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反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7]。所谓“世界水平”,即通过扶优扶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使若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制度、标准、资源等走向世界舞台,具备鲜明的国际竞争力及话语权[6]。

二、“双高”院校建设质量评价的难点分析

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已经进入一个以质量提升为指向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系统、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7]。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起步较晚,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在当前“双高”建设要求下,还存在评价标准、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反馈机制等亟待优化的前提下,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是高职教育评价标准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在以往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指标体系衡量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致使高职院校的发展出现趋同现象,甚至有的评价标准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体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特色的评价指标尚未纳入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二是高职教育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内部质量诊改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虽然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专业建设或就业水平进行评估,但并未得到高度的社会认可。而传统的专家现场考察的评估方式,又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客观性弱,针对性不强,反馈意义不大。三是高职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在理论研究方面,经中国知网文献查询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学生能力、就业质量、师资水平等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范畴,忽视了高职教育系统化评价研究。在实践推进方面,无论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评估工作,还是高职院校内部开展的质量评价活动,其侧重点也多是针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某一环节,如教学质量评估、就业质量评估、学习质量评估等[8]。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规律尚待进一步深入探究,与“双高”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双高”院校建设质量评价的着力点

上述问题的有效破解,迫切需要聚焦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评价,充分调研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现状,分析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双高”建设的特点和要求,本着从排斥到选择的原则,将内涵发展核心指标引入评价体系,优化质量评价标准;本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原则,确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动态发展评价原则;本着从封闭到开放的原则,支持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格局。

(一)从排斥到选择: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评价标准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和部署,并要求职业院校每年提交涵盖教育教学、学生发展、产教融合、服务贡献等内容的质量年度报告,但这些指标大多仅用来公示,并未就此进行评价考核,尚未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质量考核标准。“双高计划”是国家“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高职发展策略的延续,通过集中投入和重点建设,提升高职教育治理能力,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双高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动员启动过程、竞争性运作机制、专项化资金配置,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先行示范逻辑,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9]。

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计划可以是阶段性的,但基于职业教育质量控制与提高的评估应是持续化的,评价标准也应随着不同的建设阶段不断变化,从而有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依据“双高”建设要求和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全面思考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学生、教师和企业等多个主体,结合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宗旨,分析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应包括校内资源、学生培养、师资力量和企业反馈四个一级评价标准。其中,校内资源这个一级评价标准,从院校领导能力情况、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校企合作情况、特色人才培养情况和国际合作情况等六个方面构建二级评价标准。学生培养这个一级评价标准,从学生专业达标情况、初次就业情况、专接本升学情况、创新创业比赛情况和技能比赛情况等五个方面构建二级评价标准。师资力量这个一级评价标准,从双师型教师情况、教师科研情况、指导竞赛情况、参与教学资源建设情况等四个方面构建二级评价标准。企业反馈这个一级评价标准,从学生薪资情况、岗位适应情况、岗位晋升情况和为企业服务能力情况等四个方面构建二级评价标准。从评价体系设计与标准制定的角度来说,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应从三个维度来进行优化。一是要以“模块特征”为出发点,打造模块化的成体系又相对独立的高职教育评价标准;二是要以“中国特色”为基础,用中国特色的评价指标提升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三是以“双高计划”为支撑,建立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一流质量标准,以点带面,使整体教育质量得到保障。

(二)从静态到动态:确立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动态发展评价原则

“双高”建设强调“坚持持续推进”的基本原则,按周期、分阶段推进建设,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完善持续支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的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双高”项目化建设属性和动态管理原则,在优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项目化管理方法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实施评估,确立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动态发展评价原则。

从分层的视角,设置“双高”建设的评价底线,以评价标准规定“双高”建设评价底线要求,要求“双高”院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必须达到“标准化”的评价底线;从分类的视角,要求“双高”院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在达到底线标准基础上,建立分层分类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各地、各院校、各专业群可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改革,以特色标准引领差异化发展,实现多层次、特色化递进式发展。实践操作上,一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起点的高职院校,设计分层分类验收标准,指标制定中纵向分层和水平分层同等重要,水平分层(即组织类型或组织目标分层)上形成纵向分层,才能创建良好系统生态,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这样既可促进竞争,也能摆脱胜利者和失败者对立局面。二是根据“中国特色”建立一流高职评估标准。“双高计划”验收要融合全球趋势和中国国情,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流标准。三是适当拓展项目周期,为“双高”项目建设实施提供充足改革空间。通过更长建设周期与实践探索,破解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面临的问题[9]。

(三)从封闭到开放:构建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

“双高”建设强调“坚持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10]。作为一种兼具“职业性”和“跨界性”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殊性,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第三方评价已逐渐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保障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切实取得实效,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构建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企业等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既有利于高职院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布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明确改革的主要方向,为指导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1]。

参与实施高职教育质量评估的第三方主体要兼顾阶段性与可持续性,构建符合中国职业教育建设特色的评估标准和程序,收集有效的评估指标数据,科学采集、分析及统计各项评估指标的信息数据,涉及教学参与者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需要直接参与现场体验教学过程等,针对“双高”建设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涉及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环节,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学校与企业相互配合,最终达到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终身化评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双高高水平院校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