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第三中学 周志玲
学困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从学习方面给他们压力或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都不甚好。孔子《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绪。老师富有亲和力,能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让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学”,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许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就摇头叹息、失望放弃,觉得他们上课睡觉,作业不交,成绩不好,而且屡教不改,是老师和班主任的“噩梦”。把学困生“妖魔化”首先就划下了老师与学困生的鸿沟,老师对他们的不认可甚至是厌恶必然会加深对老师和学习的不认可。
老师试着去理解、接受进而喜爱学困生,是转化学困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我和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们经常会痛心疾首地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啊!原来小学的时候……”。学困生不是天生的,我接触过的学困生,有单亲家庭、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家庭原因,有曾经耽误学习导致学习跟不上而厌学,有贪玩懒惰自制力不强等等,在学校不学习对学困生来说也是很难受的,我们经常讨论:有的学生每天八节课都趴在桌子上,真的睡得着吗?
学困生也是孩子,不是思想邪恶、行为不端的“妖魔”,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老师注意和喜爱的。我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贪玩懒惰,经常迟到,但他对老师的教育从不顶嘴,与他沟通也很顺畅,沟通后发现,他不想读书是认为读书对他没用。在我与他争辩讨论完后,他接受了我的一些观点,学习状态有了很大改变,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有人给老师带上神圣的光环,把老师神圣化,认为老师是正确、科学、品德高尚的代表,不允许有任何知识和行为的失误。有的老师也在这样的要求和影响下,维护着自己的师道尊严,就算做错了也不承认。这在无形中拉开了师生的距离,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在教学时我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结合知识点爆料自己,比如讲文化素养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文明出行,我就用早上赶校车,不走人行道,横穿马路并跨越栏杆的事例告诉大家,这样是不对的。从学生会心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的亲切,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好好地培养师生感情,才能引导学困生学习。
优秀的幼儿园老师一定会蹲下身子,放低自己来亲近孩子,主动去理解童心,尊重幼儿的兴趣,才能赢得幼儿的热爱和亲近。高中生从身高上来说早已不需要老师“蹲下”,但从心理上说,学困生因为成绩自卑,因为不良习惯怕老师唠叨,所以下意识地躲开老师,这就需要老师主动接近学困生,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也可以安排一些事情给他们做,在多次交往接触中增进师生感情。
我任教的一个艺术特长班里,有五六个男生是班主任眼中学习不认真,纪律不严明的学困生,我上课时特别关注他们,有一次抽背政治知识点时,就在这几位同学中抽查,从他们激烈的竞争情绪中,我发现他们的积极和活力,于是就安排他们作为抽背知识点的小组长,督促其他同学的知识点背诵,而他们就直接找我背诵,他们不但乐于承担这样的管理工作,而且与我接触多了,上课也不好意思走神,作业也不好意思拖欠了,学习态度改善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