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为杰《元曲小唱》的艺术特色

2021-02-12 09:05李春晖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六度引子和弦

李春晖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广元市 628017)

高为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他在音乐创作、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教育教学等多个领域成绩卓著。《元曲小唱》是高为杰先生为元曲小令谱曲的一首声乐套曲,分为钢琴版、弦乐版和室内乐版三个版本,该套曲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三首含人声的艺术歌曲和一首间奏曲。作曲家选取了非同一作者所作的三首元曲小令作为歌词,与间奏曲一同描写了一位女性爱情故事的三个阶段:“从初恋的痴情相思,到热恋的缱绻不舍,及至最后失恋的伤心幽怨。”。该作品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各类作曲技法相结合,形成民族化的音响,突出旋律的歌唱性与古朴而现代的中国意蕴。

结构布局

整体结构

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是乐思呈示的载体,结构与乐思展开的统一性是音乐表现的前提条件。众多中国现代音乐作品在结构上摒弃西方曲式结构,打破传统来构建新型曲式和自由曲式,以现代的视角诠释古代审美,达到古与今、形与意的统一。该作在结构安排上有独到之处:第一,吸收元散曲的结构特征,《间奏曲》与“套曲”中的“器乐段”具有相同作用,起到情绪连接与过渡的作用。第二,整体与部分形成层次化的“起承转合”关系,体现在音乐材料、调性安排及其他要素之间。具体结构布局见(表1)。

表(1-1)

表(1-2)

局部结构与音乐表现

《折桂令·春情》。这首艺术歌曲是套曲“起”的部分,为带引子和连接的二段式结构。引子部分是整首曲子的缩影,作曲家将高度凝练的音乐语汇融入其中,奠定了音乐的基本情绪。它以微型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构建了全曲的织体形态和音响特征。模仿、移位、重复以及和弦的五声化手法,在引子中集中展现。A段共四句,第一乐句是动机材料的延伸,并有一次下行二度的移位。第二乐句以相同的节奏型重复了四次,仿佛是连续四次的叹息声。接连下行的伴奏织体意味着情绪在不断低落,句末颤音琴突然进入,打破了这一情绪状态引出第三、四乐句。三四乐句前两句音乐材料的进一步展开,以C商雅乐调式形成的大线条旋律。B段内部前两句的织体材料源于引子的第四小节并做进一步衍展。第四乐句用延长音、渐慢等方式将音乐处理成稍自由的速度,音乐情绪得到缓和,调性回归。

《红绣鞋·欢情》。本部分是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式结构,是套曲的“承”部。引子以中国民族韵味浓郁的四五度和弦开始,接着由bB宫五声调式骨干音组成的齿型音阶,以卡农式模仿手法先后下行,进行到Ⅵ级七和弦。Ⅵ级七和弦作延长处理,意为情绪转变,好似主人公爱情的到来。A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两句和声配置不同、调性多变。B段情绪高涨、音区升高、力度加强,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和声紧张性增强,伴奏中波浪式的音阶表现了“长夜漫漫,情意绵绵”的意象。通过分析可知,此部分在结构上具有对称性、属于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节奏音型贯穿发展,旋律运用“顶针格”手法。

《间奏曲》。此段作为套曲的“转”部,以循环变奏手法形成复乐段,过渡连接前后两首歌曲,“冲淡”了喜悦与悲伤的情绪落差,像是主人公短暂的沉思。提琴族乐器用泛音、滑音、拨奏等奏法模拟中国民乐拉弦乐器的音响效果,32至43小节中,大提琴与中提琴的滑音奏法最为明显。前奏中同节奏的素材在G羽调和D羽调各呈示一次,B段的素材源于A段。

《落梅风·蔷薇露》。本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爱情逝去后伤心幽怨的情感,二段体结构。作为整体中的“合”部,作曲家运用“起”部分中同主音bB羽雅乐调式,在调性上首尾呼应,起承转合的结构十分明显。引子中,节奏相同的柱式和弦用断连音奏法持续5小节,像是模仿“雨打荷花、蔷薇滴露”的景象,又似主人公无限悲伤的心跳和独自徘徊的脚步声。大提琴声部沉郁古朴的旋律是来自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独白。引子中大提琴声部的旋律被作曲家“裁剪”后,作为乐曲主体部分中人声旋律与大提琴副旋律的材料来发展,柱式和弦音型持续至曲终。

创作特点

调式运用特点

谱例1:

调式调性方面,作曲家把雅乐调式、同主音大小调及中古调式,采用调式交替手法结合运用,造成调性扩张,形成民族化的音响色彩。如《折桂令》[5-17]小节中,运用同音列调式交替手法,在bB宫系统内构成同宫系统调式交替,调式随音乐情绪的变化频繁转换。此外,频繁运用调式交替的目的在于形成调式色彩的对比性,使音乐的情绪和表现力更加丰富细腻。

和声语汇特点

该作中作曲家以西方大小调功能和声为基础,改变和弦的结构和排列法,运用附加音形成五声性风格,将和弦的横向运动、纵向叠置与旋律的五声性相融合,形成民族化和声色彩。

运用三度和弦附加六度音

谱例2:

附加音和弦是五声纵合化的结果,运用附加六度音和弦的目的是形成五声性音响色彩。如谱例2第1小节第1个和弦是以A为根音的大三和弦基础上附加六度音#F,呈现为二度和音和分解和弦形式。第3个和弦在G为根音的大三和弦上附加六度音E,和弦结构为G-B-D-E,与第2个以#G为根音的减七和弦形成和弦色彩对比。

运用七和弦附加六度音

该套曲中作曲家多次运用七和弦附加六度音和弦,目的也是通过和弦音与附加音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增加音乐的五声性音响效果。七和弦附加六度音相比三和弦附加六度音,增加了和弦音排列组合的多样性。如谱例3第1小节以G为根音的大七和弦附加六度音,和弦结构为G-B-D-E-#F,通过转位,组合成二度、四度和六度,形成了流动性的五声音阶。

谱例3:

高叠和弦应用

高叠和弦是七和弦的基础上继续三度叠置而成,高叠和弦被浪漫派及以后的作曲家广泛使用并进一步发展。在《元曲小唱》中,为构建音乐的五声性色彩,作曲家对九和弦省略和弦音和附加音,改变排列法,形成五声性和声音层。如谱例4前两小节运用具有五声性的九和弦。第一小节是A为根音省略五音的属九和弦,第二小节是以bB为三音的下属九和弦。属九和弦的音响效果相对紧张,通过和弦转位和改变排列法,减弱和弦的紧张性,增加了五声色彩性。

谱例4:

线性和声的运用

线性和声是这部作品主要的和声思维。作曲家将附加音和弦、平行三六度和音和调式音阶式进行融合在一起,削弱和声功能性,形成线性和声,增强了和声色彩性,与五声性旋律融为一体。如《落梅风》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映衬出了主人公感伤幽怨的心境,为此作曲家运用下行的旋律线、色彩性和弦居多为基础形成下行线性和声,与暗色彩的bb小调相应。谱例5整体是一个感伤的背景,大提琴声部是长呼吸式下行线性和声;一提、二提和中提声部构成模仿雨滴和露珠滴落的柱式和弦;在柱式和弦内部形成两条隐藏的、音阶式下行的线条性和声,分别为(bB-A-G-bG-F-E-D-C)与(bE-D-C-bB-bbB-bA);琵琶与颤音琴声部的下行旋律线是对人声的模仿。

谱例5:

配器特点

音色配置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刻画有重要作用,《元曲小唱》在乐器选择和配器手法的运用方面精雕细琢,配器注重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融合。如该曲中琵琶与小提琴的泛音奏法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对乐器演奏法的独特安排是作品配器的另一特点,如《间奏曲》中弦乐部分通篇运用拨奏,效果类似中国民族弹拨乐器,使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音色更加融合,使和声色彩与乐器音乐相统一,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起到重要作用。

该作中作曲家没有全部运用艰深的现代音乐语言,也没有局限于一种写作方法,是根据作品内容需要将各类作曲技法结合运用,增强音乐表现力、塑造作品的民族性,将一位女性的悲剧性爱情故事刻画的淋漓尽致。作品体现了作曲家精巧的构思、炉火纯青的创作技法以及中西贯通、兼收并蓄的创作思维。

猜你喜欢
六度引子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栀子花,六度开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