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格威德政治格言诗中的政治问题分析

2021-02-12 09:05郭柯卉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阿特皇权教皇

郭柯卉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南昌 330063)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德国皇权与教权之争达到白热化,皇帝力图维护中央集权,诸侯坚持封建割据,教皇发现德国君主和诸侯之间的利益冲突可以利用,于是从中挑拨离间,制造分裂[1](106)。

福格威德便生活在这个德国政治、经济四分五裂以及诸侯专横的年代,他渴望国家统一[2](11),因此维护皇帝的统治、支持中央集权。作为一名宫廷歌手,他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时事评论权力,通过诗歌来传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并反映现实存在的政治问题,以达到警示的目的。他批判帝国的发展现状并呼吁菲利普加冕;他也攻击教皇并公开指责他滥用职权。因此世人评价福格威德既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抒情诗人,又是第一位政治诗人和爱国诗人。他在德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犹如我国文学史上的屈原[2](22)。

政治问题

福格威德发明了多种音调,不同音调所描述的主题各不相同。例如为人所熟知的“帝国调”以及“第一&二菲利普调”主要描述当时的政治历史发展状况;而诸如“不满调”“维也纳宫廷调”“第一阿特兹调”等音调则集中论述当时所出现的政治问题。

教权干涉皇权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世纪的欧洲奉行神权至上,各阶层之间等级森严,基督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皇作为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德高望重。早在10世纪初,教皇与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便已初见端倪。那时日耳曼人刚登上历史舞台,虽用武力征服了罗马帝国,但其文化发展仍然滞后,尚不能治理这个国家,此时教会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人人笃信基督教的大背景下,日耳曼人靠教会治理国家,因此教会染指世俗权力,这逐渐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基督徒笃信信仰和世俗不同,因此皇权和教权本不应相互干涉,但实际这很难实现。起初皇帝和教皇相互合作,教皇靠皇帝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皇帝靠教皇的支持巩固政权、管理国家。

渐渐双方都不再满足于此,都试图插手对方的事务,从而扩大自己的权力覆盖范围,因此开始了长达数世纪的皇权教权争斗。在这期间皇帝与各诸侯之间同样纷争不断,教皇利用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阻碍皇帝集权,从而使得皇帝与教皇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3]。

在皇权与教权的激烈纷争中,福格威德立场坚定,支持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往往体现对于教权压迫皇权的控诉,对于宫廷腐败和宗教虚伪的批判与揭露。对教权与皇权之争问题的描述,便体现在“维也纳宫廷调”《君士坦丁的赠礼》一诗中:“君士坦丁国王给罗马教皇献礼众多/我愿跟你们详细说说/有十字架,王冠和矛/天使立即大声喊道/‘唉,唉,第三次喟叹/早前基督教界秩序井然/直到送来邪恶的礼物/你们的蜂蜜变为胆汁/由此在这世间产生巨大灾祸!’/如今王侯享有无上荣光/你们至高无上的主人却很怯懦/教会替他们作出选择/亲爱的上帝,我们向你哭诉/教会想扭曲世间所有权力/天使将真相与我们诉说!”这首诗是关于“君士坦丁皇帝的赠礼”以及这些礼物所带来的不详结果,即教会和教皇干涉了帝国的政治以及国王的选举。所谓的赠礼(君士坦丁皇帝将西罗马帝国移交给西尔维斯特一世教皇管理)愈加激发了现任教皇对世俗权力的渴望,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产生。福格威德通过此诗哀叹教会拥有强大的世俗权力并抨击当时在大众传播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和讨论的“君士坦丁皇帝的赠礼”。值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揭露了“君士坦丁皇帝的赠礼”实为伪造,但在中世纪时该伪件被用作教会世俗权力合法化的依据。

宗教虚伪、压榨人民

福格威德对于教皇的不满还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不满调”的两首诗歌《唉,如基督一样》和《承认吧,捐款箱先生》中。他在这两首政治格言诗中所用的语言更加具有指向性和批判性,突出反映了宗教的虚伪以及对德意志人民的压榨以及表达了诗人对教皇看似合法实则是滥用权力的做法的反对。

1198年1月8日,年龄最小的枢机主教洛萨·冯·塞尼被选为教皇,即后来的因诺茨三世教皇。凭借其收复和扩张教皇属地的政策,他成为德意志国王的最大反对者。如《唉,如基督一样》这首诗所描述的:“……他说:‘我使两个德国人争夺唯一的王/为了让他们使这个国家遭殃/同时要装满我们的钱箱/我将它们都放入我的捐款箱/你们所有的钱都将属于我/你们德国银币送进我罗曼钱箱/你们的牧师啖鸡酌酒/并让德国人把素持斋’。”这是有史以来用德语表述的最好的政治辩论之一。福格威德以时事评论的形式,运用“虚构场景”的技巧,即亲自面对被攻击的对手,亲自揭露教皇的行为。哈尔巴赫(Halbach)将该场景恰当地描述为“小品剧式的滑稽短剧”[4](175)。

再如《承认吧,捐款箱先生》一诗,表述更加精准,福格威德直言教皇愚弄德意志人民,掠夺人民的财富却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承认吧,捐款箱先生,教皇派你们来/是为了使他致富使我们德国人贫穷/当装满的钱箱为他运至拉特兰宫/他便如从前一般使出阴谋诡计/……我认为,只有少数银钱用于帮助圣地/因为牧师从未分发巨额财物/捐款箱先生,你是被派来施加伤害/也就是说,你在德国人中寻找傻瓜。”

这两首诗着重表现对教皇奢侈生活的指控,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两首诗都强烈反对教皇因诺茨三世于1213年复活节下达的命令,即竖立“柱形捐款箱”以筹集十字军东征的资金。皇帝一派人士认为这是对宗教权力的滥用;福格威德则更加直接,他谴责教皇的意图实际是一种欺诈,这位罗马教皇,一个意大利人,却想要掠夺体面的德意志人民的财富。这些指控原则上是中世纪教会批评的一部分,但福格威德却以其精湛的描述超越了其他所有相关的论述。从这两首诗中可以将福格威德的指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帝国政治中的阴谋、挪用德意志信徒的“奉献款”以及神职人员的奢侈生活。福格威德通过一种诗意的技巧,即用带有谴责意味的“顿呼”手法(把不在场的人当作在场的人招呼,把非生物当作生物招呼),将“柱形捐款箱”拟人化,以此来进行批判和指控[4](175)。可以说中世纪晚期再无其他政治诗歌能表现出与之媲美的效果,其在政治鼓动方面的成就足以为后人所称道。

宫庭腐败、阶级差异显著

福格威德的“第一菲利普调”也不全然反映政治现状,《耳朵病重者》一诗便突出批判了宫廷腐败问题:“……侯爵和勇猛的战士将财产挥霍/战士中的每一位都曾适合比武/我熟悉他那奢侈的生活/即使整车的美酒需要花费一大笔财富/他也不会让骑士的酒杯空着。”这首诗提及的是福格威德的另一位施主赫尔曼一世(Hermann I.)。讽刺的是,因受制于施主,该诗一半称赞侯爵对待下属的慷慨,为骑士尽情供应美食美酒;一半谨慎谴责侯爵腐败的宫廷生活,即挥霍财富,只管享乐。

同样涉及赫尔曼一世的还有隶属于“第一阿特兹调”的《我和格哈德·阿特兹先生》。福格威德在这首诗中通过警告和责备赫尔曼一世和他的宫廷以及描述自己和格哈德·阿特兹(Gerhard Atze)之间的争执,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于阶级差异的指控,这在其政治格言诗中有着深远的意义:“阿特兹先生在艾森纳赫射杀了我的马/为此我向他所效力的人提出上诉/此人是对我们有着审判权的领主/这马至少有三金马克的价值/这时却听到一件稀奇之事/自从涉及赔偿开始/让我一等再等始终僵持/他讲述了一件严重的罪事/我的名马和那老马是亲戚/而那匹老马咬了他的手指/并且他因此事而感到羞耻/我举双手发誓/对此一无所知/谁能为我立誓?”对于这首诗,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事实是:在艾森纳赫,一位名叫阿特兹的贵族老爷有意或无意地射杀了福格威德的一匹马,但他不想支付必要的补偿。福格威德认为自己损失惨重,因此提出指控,并求助于双方共同的施主赫尔曼一世。但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社会地位差距显著,显然难以满足福格威德的诉求。因此他借由诗歌的形式,运用“诗意的武器”,向社会地位优越、有一定影响力的对手进行论战,指责对手恶意的身体损伤,即所谓的马咬伤了手指。底层人民对于阶级差距抗争无果的辛酸与愤慨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世纪的欧洲文学深受基督教思想的控制和影响,身处皇权与教权斗争中的福格威德开始借政治格言诗表达其政治立场。他维护皇帝权威、赞成统一、反对分裂,并对坚持分裂割据的诸侯和挑拨君主与诸侯之间关系的教皇深恶痛绝[1](106)。

福格威德的一些政治格言诗在政治宣传和鼓动方面无疑是抒情诗歌史上用德语所展示的最好的作品之一,他颇有见地的政治观点和看法受到贵族的赏识,使其政治格言诗地位足以与其宫廷爱情诗平分秋色。福格威德作为诗人能抓住尚未被广泛重视的现实政治问题进行创作已属难能可贵,他进而还能通过诗歌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这在当时的诗人中间更是绝无仅有[1](106)。这位具有开创性成就的诗人因其有待发现、钻研的作品颇多,因此给予了后世的诗人、作家、词曲作者以及学者充分创作和分析的空间。

猜你喜欢
阿特皇权教皇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A Brief History of Rome
扫院子的男孩
亲吻修女前,教皇提出警告
回归的梦想
花之舞,舞之韵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教皇演讲遭蜘蛛“骚扰”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