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是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探讨思政元素挖掘方式,阐述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思政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2C-003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祝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国家发展对青年人的期望与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的教育目标,自觉承担育人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2020年,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面进行重点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面向教师的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等方面问题的情况摸查,面向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况摸查。在调研过程中就28个问题对学校12个专业(学科)教师,5大类专业一、二、三年级中职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350份,其中教师350份,学生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3份,问卷有效率为92.8%。同时还通过座谈会或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向学校中层干部、学生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学生代表深入了解一线教学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调研情况可以看出:
一是中职学生德育任重道远。中职学生处于15—18岁的青春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境界、道德水平、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现代职业的核心能力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而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如果能對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生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建设者,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
二是中职教师思政素养欠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校有12.27%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主要原因有“不知道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缺乏思政元素案例库,不知道如何做”;有87.73%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融入思政元素,但其中部分教师表示不太能够把握德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准确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时,有53.1%的学生态度积极,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职业院校教师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很多教师尤其是工科专业教师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卓越的成绩,但是思政教育意识淡薄,部分教师虽然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但缺乏示范案例进行参考,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尚不明确,因此造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或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
二、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核心元素分析
(一)宏观层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人的终身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以旅游专业为例,在介绍我国旅游资源如泰山、庐山、黄山等风景名胜时,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秀美山川,激发爱国热情;在讲述曲阜三孔、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历史古迹时,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在展示南湖红船、延安宝塔、雨花台等图片资料时,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曲折历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中观层面: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
良好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自我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塑造学生优秀的个人品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可以通过引入计算机专业最高奖项ACM“图灵奖”和IEEE“先驱奖”获奖者的事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计算机专业的先驱者所具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通过讨论当下信息社会隐藏的数字风险等社会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计算机类专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技术责任、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遵循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奋斗者。
(三)微观层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为行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深度挖掘每门课程中能够体现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行为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数控专业为例,通过学习在数控加工中基于工件精度控制的工艺参数优化过程,展开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如何遵守职业规范、塑造职业精神的讨论,培养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行为能力;通过工业产品设计中图纸建模到图片建模再到设计建模,强调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思维,通过质量意识、节约意识、规范操作等多个侧面的思政教育内容的传递,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和民族复兴的社会责任感[3]。
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学校顶层设计和教师实践探索相结合实现思政互动
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学校的顶层设计,要建立学校党组织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各职能部门联动、系部(专业)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把课程思政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改革智慧和探索热情,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实施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在顶层设计中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各类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总结,按照学校的要求自觉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而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不断完善。
(二)课程纵向贯通和专业横向融合相结合实现内容整合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因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构建课程纵向贯通和专业横向拓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一方面,不同专业课程思政须根据课程属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实现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形成训练的循序渐进和系统构成;另一方面,专业课程的横向融合、课程共建,从局部到空间整体,构建课程思政设计体系化思维,拓展、提升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教师不可以“单打独斗”,要加强合作,围绕思政目标,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
(三)思政课程育人和课程思政育人相结合实现效应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专业教育要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需要在“同向同行”的理念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各专业(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师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课程思政提供策略指导和理论服务,发挥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其他各专业(学科)教师要主动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挖掘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共同构建各专业全覆盖、有层次、多元化的协同育人内容体系。
四、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着力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首先应当在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引导。其次,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因此,教師要不断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尤其要关注思政教育的前沿动态。最后,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思政教育培训,开展课程思政能力教学比赛,分享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以提高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的能力。
(二)科学设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每一个专业都要厘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新时代精神传递相结合。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所以该专业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社会责任意识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三)系统梳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强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岗位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落实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上。系统梳理专业(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尽可能地挖掘出适合每一个项目的思政元素,将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以数学课程教学为例,将数学的文化素养内容穿插到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列出数学历史人物和故事,阐述教学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例如,在引导学生作出正弦函数图像时通过观察图像的周期变化及曲线的升降,提升数学审美。再如,在教学中巧妙设计传递正能量环节,在讲授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忌讳生搬硬套,讲求润物细无声。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生动的案例为突破口,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通过张学良、饶斌、孟少农等先驱的奉献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前辈们艰苦卓绝、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培养爱岗敬业、执着专注、匠心筑梦的职业情怀。一些积极的时政案例还可以引发学生有效的探讨,如学生可以从华为“断芯”事件体会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从鸿星尔克为河南疫情捐款5000万体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等。还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向学生传递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
(五)探索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教学实施中,探索增值评价,将德育考评纳入原有的考核体系,教师通过平台在线生成和课堂实时评价有效兼顾课前预习、课中探讨、课后拓展,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提升、核心素养养成。同时将非智力因素评价纳入考核,通过平台上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在实践中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教学诊断,从而建立目的、行动与效果之间的反馈关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进而不断修正提升,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俊辉,丛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三层四解五步”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2021(9).
[2]骆永华,雷静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J].现代职业教育,2021(29).
[3]胡卫芳.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行同向实施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21(5).
责任编辑:许洁
收稿日期:2021-09-21
作者简介:余晓燕,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1800)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