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视角下高职生可雇佣能力提升的探索

2021-02-10 12:43贾凌燕姚峰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高职教育

贾凌燕 姚峰

摘要: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和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提出校企协同视角下高职生可雇佣能力的探索。高职生需要通过完善自我、服务企业、持续学习等方法,提升竞争力,巩固专业力,具备转型力。校企双方应通过搭建平台、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等措施,做好培训、落实训练、明确责任,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协同;可雇佣能力;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2C-0078-03

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发展。科教兴国,大国工匠,国家强大需要各行业人才做精、做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对于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也是学者、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协同育人,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可雇佣能力。目前国内关于高职生可雇佣能力的相关研究与探索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很不利。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高职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可雇佣能力和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基于此,笔者提出校企协同视角下高职生可雇佣能力提升的探索。

一、可雇佣能力的内涵

英国学者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最早提出可雇佣能力的说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开始在公共政策中运用可雇佣能力一词,为了应对竞争压力,组织和雇员纷纷关注可雇佣能力。进入21世纪以后,研究者通過实证研究探讨可雇佣能力的影响变量。从微观视角来看,可雇佣能力是个人获取就业的能力和特征。英国哈维(Harvey)认为,可雇佣能力的本质是雇员实现初次就业、保有工作、做好工作以及再顺利转换工作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可以后天养成。从中观视角来看,可雇佣能力常被用于考察一个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种功能上的柔性,以及组织在任何给定时间内获得适当数量具备胜任力的员工的能力。从宏观角度来看,可雇佣能力涉及雇员在就业市场的潜力、雇佣技能和影响其职业发展能力[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即为具备较高可雇佣能力的人才。

二、高职学生提升可雇佣能力的必要性

(一)完善自我,提升竞争力

人的发展是终身的。高职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取得自己的职业位置,需要不断完善自我。除了职业专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职业通用能力,进而提升竞争力。在交流沟通、服从纪律、信息搜索等核心能力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需持有主人翁精神,克服以往的缺点和弱点。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职场发展中提升竞争力。

(二)服务企业,巩固专业力

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认为企业只是自己工作的地方,干得好不好和自己的未来没有关系,大不了再换一家。殊不知,企业和员工是互相支撑、互相成就的关系。专业能力强的员工,可以在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优势,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也可以让努力的员工更多地参与实践和培训,并且包容错误,使其专业能力越来越强。企业相对完善的平台,可以让员工充分施展才华,使其专业能力不断巩固。毕业生只有对企业有忠诚度,在工作中专业能力越来越强,才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

(三)持续学习,具备转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受近年来全球疫情的影响,职业流动的需求增加,跨区域就业流动的需求下降;远程办公、非正式务工变得更加普遍。职业教育需要摆脱长期的路径依赖,应培养学生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应对能力[2]。2020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9个新兴职业。新兴职业的出现,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所有的毕业生保有持续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信息素养,打破一种职业做到老的旧思想,与时俱进,具备随时转型的能力。

三、校企协同,助力高职生可雇佣能力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提高应对产业发展变化的能力,职业学校打造“产、学、研”校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基地及社会培训基地。随着产业发展、转型加速,高职生的可雇佣能力在校企协同合作中能够切实得到发展和提升。

(一)搭建平台,做好培训

以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成功申报并开展“1+X”智能财税、研学旅游策划和管理等12项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各系认真落实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与正保安盛、厚建软件、维晶科技、苏宁金融、南京证券、金陵饭店、科大讯飞、华为、江苏领航集团、国旅江苏分社、南瑞电力、苏宁金服等知名企业签订协议,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企业为学生定期培训,2020年238名学生参加“1+X”智能财税等级证书考试,通过154人,合格率达64%。学生在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中开阔视野、发展能力、发展思维,可雇佣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加强管理,落实训练

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可雇佣能力进程中,要明确能力要在平时的实际训练中养成,而不是纸上谈兵。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35个专业实训室,包括国际商务实训室、家装实训室、华为云计算中心、云财务共享中心、计算机信息技术基地、融媒体中心、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茶艺室等,供学生实习训练。还建立了3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等。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切实获得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和进步,不断发展其可雇佣能力。

(三)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碍就是办学边界不清楚。目前,职业院校探索的混合制所有办学,困扰最大的还是产权边界问题。混合所有制办学对职业教育的多元渠道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如果不将产权问题落到混合所有制層面,此类合作最多就是类似人才订单类的校企合作。不通过明确立法,学校就容易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校企合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成本的分担,收益的分享等问题,都需要相应的明细指导政策。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校企合作才能不断落实推进,学生才能从中获得可雇佣力的发展。

(四)智慧校园,推进变革

教育信息化在校园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网络变革教育的硬核力量。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度重视智慧校园的建设,完善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也推进各类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创建网络试题库、校园名师课程等。在疫情期间,学校的教学并没有因为疫情受到太多的影响,优秀老师还被邀请进行“金陵微课”的讲授。建设智慧校园,不仅推进学校管理的变革,也加快了培养学生可雇佣能力的脚步。学生在信息化校园的学习中,了解先进的网络技术,提升自身信息素养,通过网络课程、网络交流、网络回放、AI实验等等,打破时空的约束和限制,交流能力、信息素养、专业能力都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小玲.雇员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及其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臧志军.后疫情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公共政策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0(12).

责任编辑:许洁

*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参与对可雇佣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983),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数字中台体系赋能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2020/10/014)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1-11-01

作者简介:贾凌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职业教育;姚峰,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210014)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高职教育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