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探析

2021-02-10 02:33张园园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胰腺癌胰腺螺旋

郭 臣,刘 文,张园园(通讯作者)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 影像科 山东 济宁 272100)

(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山东 济宁 272100)

胰腺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胰腺为腹膜后器官,胰腺癌发生后发病比较隐匿,同时胰腺癌缺乏包膜,在生长时呈现浸润性、侵袭性生长特点,发展比较迅速,也被称为“癌中之王”,所以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即便病灶面积比较小,但经常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扩散的情况[1]。有调查显示[2],85%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后,已经无法采用手术切除方式治疗,极少患者即便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也非常高。可见,早期因胰腺癌症状不典型,易被患者忽视,待明确确诊后,往往已经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迁延,预后变差[3],因此胰腺癌早期诊断也成为临床研究的中的重点。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在胰腺癌诊断中,CT、MR都显示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次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收治的9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多排螺旋 CT与MR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收治的9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MR组与CT组,各46例,分别行MR诊断与多排螺旋CT诊断。CT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9~74岁,平均(62.79±2.46)岁,病程1~3个月,平均(1.58±0.34)个月;MR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8~75岁,平均(63.14±2.33)岁,病程1~4个月,平均(1.67±0.3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穿刺病理、手术病理确诊;②患者均知情同意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对造影剂过敏者;④无法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多排螺旋CT检查:仪器为GE 64排螺旋CT机。参数设置:对CT机进行设置,层距3~5 mm,层厚3~5 mm,螺距0.938/1,电压120 kV,电流250~300 mA;窗口参数:平扫:W200~210,C50~60;增强:W220~250,C50~70。检查步骤:对本组全部患者胰腺部位进行平扫,从肝门至胰腺钩突下端。然后将CT对比剂(碘海醇)80 mL经肘静脉以5.0 mL/s速率输注,对注药后25~30 s胰腺动脉期注药后65~75 s胰腺静脉期及180~200 s胰腺延迟期进行增强扫描。扫描期间指导患者呼气后屏气,扫描结束后将图像发送至工作站,再进行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

MR检查:仪器为GE 3.0T超导磁共振及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包含脂肪抑制T1WI扫描、T2WI扫描两种类型。参数设置:T1WI:层厚3.6 mm,重建层厚2.5~3 mm,翻转角12°,TR/TE为4.4:1.1,重建间距0;T2WI:层厚5.5~7.0 mm,TR在2~3个呼吸间期,层间距1.5~2.0 mm,TE为102 ms。扫描时,增强前及增强后均屏气1次完成扫描。经MR系统内部规定图像窗位、窗宽,窗位即窗宽的中位数,窗宽是获取的图像信号最大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扫描前6 h叮嘱患者禁食,扫描时,以3.0 mL/s速率注射MR对比剂(钆特酸葡胺),用量为0.2 mL/kg,对注药后25~30 s胰腺动脉期、65~75 s胰腺静脉期、180~200 s胰腺延迟期在增强前后分别进行T1WI序列扫描。扫描区域从肝上缘至胰下端,全部序列均为轴位成像。

1.3 观察指标

对CT及MR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对两组胰腺癌灶在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显示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CT检查41例胰腺癌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准确率为89.13%(41/46);MR组中42例胰腺癌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准确率为91.30%(42/46);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527,P>0.05)。经病理检查显示,CT组中早期胰腺癌17例,进展期胰腺癌29例;MR组中早期胰腺癌19例,进展期胰腺癌27例。胰腺癌早期与进展期影像诊断比较显示,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MR诊断准确率为97.74%,高于CT诊断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展期胰腺癌诊断中,MR诊断准确率为88.89%,CT为93.1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胰腺癌早期与进展期影像诊断比较[%(n/m)]

2.2 胰腺癌灶三期两种诊断方法显示值比较

MR组诊断的胰腺癌灶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值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胰腺癌灶三期两种诊断方法显示值比较( ±s,HU)

表2 胰腺癌灶三期两种诊断方法显示值比较( ±s,HU)

组别 例数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CT 组 46 106.89±11.75 52.64±7.93 56.08±8.14 MR 组 46 119.06±18.2865.77±11.58 62.25±12.37 t 6.195 6.026 4.371 P<0.05 <0.05 <0.05

2.3 两种诊断方影像资料比较

如图1、2所示分别为典型病例CT、MR影像。图1中,A~D分别为CT平扫图像、CT动脉期图像、CT胰腺期、CT门静脉期图像,E、F分别为MR T2WI图像及MRCP图像。其中图像A、E、F无法显示肿块,而B、C、D则可显示肿块,且图像C中肿块显示最清晰。图2中,A、B分别为CT动脉期、胰腺期图像,C、D分别为T2WI图像、MRCP图像,肿块显示最清晰的是B,A中隐约可见肿块,C仅能显示胰头饱满,D无法显示肿块,但清晰显示出恶性胆管梗阻扩张及梗阻点。

图1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图像比较

图2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图像比较

3 讨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中,胰腺癌比较常见,该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胰腺癌发生后,病情变化比较快,但因该病缺乏典型症状,因此误诊率、漏诊率相对较高,对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4]。有报道显示[5],胰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普遍低于其他恶性肿瘤疾病,仅为2%~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已经上升至第8位,死亡率上升至第5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6]。在对胰腺癌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群仍然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群体,但该病又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与不良饮食行为、烟酒史及胰腺炎等因素密切相关[7]。因此,对胰腺炎患者需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控制患者病情,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临床在胰腺癌诊断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是金标准,但由于该病发病初期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都存在不重视的情况,未及时行病理切片检查,导致病情延误,预后变差。临床中在对胰腺癌进行根治时,关键在于根治性手术实施的时机,对胰腺癌尽早进行诊断,能够使手术尽早实施,使胰腺癌治疗的疗效得到改善,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存质量提升[8]。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胰腺炎检查中,CT、MR、超声、血液生化免疫学检查、穿刺病理学检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等均比较常用,虽然检查方法比较多,但CT与MR扫描检查的应用最普遍。与传统CT检查相比,多排螺旋CT检查的优势在于速度快,8 s即可完成一期扫描,缩短了检查时间。研究显示[9],对肝脏、胰腺部位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效果更明显,门脉期、胰腺期、动脉连续扫描能减少患者呼吸对扫描结果产生的影响,避免诊断准确性受到影响。且对胰腺癌经多排螺旋CT扫描后,CT图像经后期处理,增强扫描后对肿瘤部位可薄层重建,使肿瘤的外表轮廓、形态更清晰地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10]。而MR检查的优势在于无射线损伤,造影剂更安全,且随着相控线圈技术、采集技术的发展,在扫描速度上明显提升,可实现重复、连续的动态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诊断准确率大幅提升。MR检查是借助氢原子的存在方式、含量之间的差异得到影响结果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且MR对水分子含量变化的敏感性比较高,在检查过程中观察的角度和成像的参数更多。现阶段,随着采集技术的改善及相控线圈技术的发展,在胰腺癌诊断中MR扫描速度大幅提高,能实现重复、连续的动态扫描,层厚也更薄,使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大幅提升[11]。从MR在胰腺癌诊断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小胰腺癌采用MR诊断时辨别能力更强,对胰腺周边血管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癌细胞扩散情况等能清晰显示,与传统CT诊断相比,MR在上述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更明显[12]。在扫描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方面,多排螺旋CT与MR差异并不明显,但在临床应用中二者还存在一定争议[13]。当腹部专用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与3.0T高场强磁共振结合使用时,磁共振在体部多期检查中应用的能力明显更强[14]。现阶段不管是CT诊断技术还是MR诊断技术都在快速发展,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进展期胰腺癌诊断准确率方面,CT诊断与MR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与MR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胰腺癌灶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值方面,MR扫描均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在胰腺病灶不同时期显示值方面,诊断优势更明显。

综上所述,在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MR诊断在胰腺病灶不同时期显示值方面检查优势更明显,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胰腺癌胰腺螺旋
胰腺多发脂肪瘤一例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胰腺损伤CT诊断及注意事项
胰腺超声检查
胰腺癌的“非典型”症状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