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礼鸿,刘祥治,陈仲良,邱创嘉,张晓勇
(潮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潮州 52100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属于一种常见多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源自鼻咽部黏膜鳞状上皮细胞[1]。我国男性NPC患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段在30~50岁[2]。NPC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回吸性血涕、听力下降、耳鸣等,往往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出现了颈部转移淋巴结肿大。鼻咽腔的解剖结构颇为复杂,与颈部重要间隙相邻,NPC一旦发病后极易累及周边正常组织,附近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与头面部紧密相连,而且由于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增加手术治疗难度,使得手术治疗受到限制而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导致患者术后复发概率高,所以放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NPC患者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的关键,NPC临床诊断鉴别的金标准是鼻咽内窥镜,但该检查方法对早期隐匿性小病灶的诊断极易出现漏诊,不能准确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侵犯程度。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具有较高的空间与软组织分辨率、图像质量,可以清晰呈现NPC病灶与侵犯范围,能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因此,MRI-DWI是一种NPC早期临床诊断筛查、分期、治疗后随访常用的检查方法,DWI有关参数可以间接体现肿瘤异质性,为NPC临床准确分期以及疗效预测等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潮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8例N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42.96±2.84)岁;58例患者中男38例,女20例;T1分期患者10例、T2分期患者11例、T3分期患者24例、T4分期患者13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6 ~ 28.4 kg/m2,平均(22.82±1.69)kg/m2。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史、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以及活检病理与鼻咽镜检查等确诊为NPC患者;②DWI检查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者;③年龄18~79岁;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相关研究内容的顺利完成。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重要器官和系统功能不全;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性感染等;③DWI图像存在伪影者;④存在DWI检查禁忌证者;⑤合并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或者相关手术史者;⑥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相关研究内容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1 CT扫描:患者呈仰卧位,指导患者配合扫描工作的进行,应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 AS扫描仪从距离胸锁关节5 cm位置持续扫描到颅骨顶端部位,相关参数如下:应用层厚0.3 cm平扫,实现0.3 cm重建,管电流220 mAs,管电压120 kV;重建图像,重建间距与层厚,将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等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具有5年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共同确认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技术(VRT、MPR)、X线片对椎管受累、附件骨折及椎体骨折数目诊断情况,如果存在诊断上的争议,提交上级(副)主任医师进行综合评断。
1.2.2 MRI-DWI扫描:采取飞利浦Achieva 1.5T双梯度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行鼻咽部及颈部进行MRI-DWI扫描检查,常规扫描包括行横轴位SET1WI、CORSTIR、SAGT1WI、PDWI序列的MR平扫,同时选择Gd-DTPA,静脉注射1 mmol/kg,行头颈部矢状面、冠状面、T1轴位、横轴面T1WI、T2WI平扫的增强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成像序列,鼻咽部病灶横轴位IVIM-DWI、DCE-MRI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肿瘤,B值分别为 0 s/mm2、20 s/mm2、50 s/mm2、100 s/mm2、150 s/mm2、200 s/mm2、500 s/mm2、800 s/mm2、1 000 s/mm2,扫描时间为10 min 8 s。由2名经验丰富(具有5年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应用Firevoxel 289E软件(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enter for Advanced Imaging Innovation and Research,NY)处理图像,结合增强图像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注意避开周围大血管及正常组织,通过MATLAB编程软件(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对相关的定量参数值进行直方图分析,得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真实扩散系数(p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erfusion-relatedincoherent microcirculation,D*)及扩散分数(microvascular volume fraction,f)等。
1.3.1 观察记录病对比CT扫描与MRI-DWI扫描两种检查结果的TMN分期。①T1分期:局限于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没有侵犯咽旁间隙;②T2分期:侵犯咽旁间隙,毗邻软组织侵犯(翼内肌,翼外肌,椎前肌);③T3分期:颅底骨质和/或鼻旁窦;④T4分期:侵犯颅内、颅神经、喉咽、眼眶或广泛软组织侵犯(超过翼外肌外侧,腮腺)。
1.3.2 在Firevoxel 289E软件中导入MRI-DWI原始图像及表现扩散系数(ADC)图,构建病灶整体3D-感兴趣区(ROI),计算病灶ADC值,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将接受MRI-DWI检查的患者按照TMN分期划分成四组,对比四组的ADC及其与TMN分期的相关性,分析MRIDWI扫描情况下不同TNM分期组及其与ADC值的相关性。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采取Spearman相关分析各个T分期组和ADC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T扫描图像显示具有原发肿瘤的患者为47例,MRIDWI扫描图像显示具有原发肿瘤的患者为57例,CT扫描总检出率81.03%显著低于MRI-DWI扫描的98.28%(P<0.05);CT扫描的T1分期检出率44.68%高于MRI-DWI扫描的17.54%,T3分期患者检出率23.40%低于MRIDWI扫描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方式在T2分期和T4分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DWI检查的TMN分期结果对比[n(%)]
MRI-DWI扫描T1分期、T2分期、T3分期、T4分期的ADC结果随着分期的增长而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不同T分期和ADC具有相关性(r=-0.335,P<0.010)。
表2 MRI-DWI扫描不同TMN分期的ADC结果对比( ±s)
表2 MRI-DWI扫描不同TMN分期的ADC结果对比( ±s)
参数T1分期(n=10)T2分期(n=10)T3分期(n=24)T4分期(n=13)F P ADC(×10-3 mm2/s)0.85±0.400.73±0.140.66±0.310.59±0.106.4660.001
NPC是耳鼻咽喉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3]。NPC的发生和环境、饮食、EB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紧密相关,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长趋势。NPC多发生于咽隐窝,侧壁较为多见,其次容易发生在鼻咽顶壁。NPC具有较为明显的种族聚集性、地域差异性特征[4],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南方地区是世界范围内NPC发病的主要地区,我国NPC患者大概占八成左右[5-6]。目前,NPC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诱导化疗+放射治疗,但有些患者治疗效果预后不理想,治疗后病变依旧发展。NPC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肿瘤浸润范围、患者机体耐受情况、淋巴结转移、负面心理情绪状态、TNM 分期(临床分期)等多种临床及预后因素,其中,治疗后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是TNM临床分期,精准的临床分期有助于保证治疗方案的针对性,一定程度上提升预后效果。准确的TNM临床分期是制定科学、正确、完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基本前提,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病理检查、鼻咽镜、前鼻镜、影像学检查、检验学指标等是作为NPC的常用检查方法。鼻咽镜由于自身检查范围的限制,所以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容易漏诊。MRI-DWI是一种无创检查的成像方法,能够检测出活体水分子微观运动生理学以及形态学的早期变化,在临床诊断鉴别肿瘤样病变上的准确性、灵敏度较高,近年来在NPC临床诊断分期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诊断人数低于MRIDWI扫描,T1分期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MRI-DWI扫描,T3分期患者检出率显著低于MRI-DWI扫描(P<0.05),笔者认为,CT扫描具有后处理技术强大、分辨率高、可以快速扫描等优点,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于X射线的吸收率和透过率不同,应用电子计算机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一系列转换形成图像,对于软组织的成像效果较好,能够反映出更多的信息,显像的质量也相对更优,能够呈现假体周围软组织肿胀等情况。但在NPC患者中,病灶侵犯发生率较高的部位是颅底骨,一旦侵犯至颅底骨,其临床T分期为T3和T4[7],需制定对应的化疗或放疗治疗方案。因此CT扫描对NPC的侵犯范围诊断灵敏度相对较小,难以精准判断NPC是否发生远处转移。而磁共振成像技术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MRI不仅能够有效显示出患者肿瘤形态学方面的相关特点信息,还能够在细胞、分子水平方面较好地反映出患者活体组织内部的生理及病理状态,尤其是DWI的分辨率与图像质量皆较高,能更为准确呈现头颈部病灶,较大程度上降低颅底磁敏感伪影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更加精准测量ADC值,也是目前唯一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MRI-DWI扫描下不同T分期组和ADC具有相关性(P<0.05)。这是因为DWI的参数ADC值和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相关[8]。相较于正常组织而言,肿瘤组织具有更小的细胞外间隙、更紧密的排列、更大的细胞密度,其同样具有完整细胞膜,所以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更高。参数ADC值随着临床T分期增高而减小,由于T分期越高,会累及周边更大范围内的组织结构,表明肿瘤细胞密集性、增殖速度都在增加,肿瘤异质性以及侵袭性也在增强。因此,NPC患者实施DWI扫描所测量的ADC值可作为临床T分期诊断的有效参考值之一。
综上所述,NPC采用MRI-DWI扫描在临床诊断鉴别中的准确性较高,能实现较为精准的临床分期确定,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