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滨
说到花椒,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麻辣的川菜,它不仅可以除去各种鱼类、肉类的腥膻臭气,也可增进食欲。不过,除了此用途之外,花椒还是一味流传千年、历史悠久的中药。
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解鱼腥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寒湿胜所致的腹痛腹泻,亦可治疗虫积腹痛、湿疹、阴痒等症。
注意:花椒性味辛热、燥烈,多食易消耗肠道水分,形成便秘,故不可多食。孕妇、糖尿病等阴虚火旺者、肠热出血者均不宜食。
提到葱,人们脑海里闪过“京酱肉丝”“小葱拌豆腐”“煎饼卷大葱”等。不过,葱白咬到嘴里味道辛辣窜鼻,药用还可以让鼻炎患者的鼻塞瞬间通透。
葱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腹泻,也可外敷用以治疗疮痈疔毒。《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葱白豆豉汤能治疗“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意思就是说,它是为刚刚感冒,身体发热但不出汗,感觉怕冷,头痛鼻塞的人而准备的。
不论是人们淋雨回家后的一碗姜汤,还是女性生理期暖腹的红糖姜茶,还是吃螃蟹配姜汁的习俗,生姜的药用价值都已深入人心。俗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不仅是家常调味品,也是临床中常用的一味中药。
生姜:味辛辣,性温,归肺、脾、胃经,有着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之功。常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胃寒呕吐、腹痛、泄泻、肺寒咳嗽,以及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寒凝血瘀所致的头痛、肢体疼痛等,有解药物和食物中毒之效。盛夏时,有些人难免贪凉,若使用空调不当,容易引起风寒侵袭,導致伤风感冒。此时若能喝上点姜汤,助机体驱逐在表的风邪,也能防治风寒感冒。
芫荽,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香菜”。不管是在各种热汤菜品,还是凉拌菜里,芫荽已经成为厨房里一种不可或缺的常用佐料。《本草纲目》就曾赞芫荽有“内通心脾,外达四肢”之功。
芫荽:性辛,温,归肺、胃经,有发表透疹、健胃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麻疹不透,感冒无汗,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芫荽性温,因热毒雍盛疹出不透者忌食;小儿麻疹已经透发后即不能食用;患有慢性皮肤病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人不宜多食。
大蒜可以说是厨房里最常用到的佐料了,不管凉拌冷拼还是鸡鸭鱼肉都少不了它。论味道,姜味最轻,葱味较重,蒜味可谓直冲云霄。生活中如此常见的大蒜,作为中药又有什么作用呢?
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有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之功。可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及蛇虫咬伤等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蒜中的多种天然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凝结、降血压、抑制细菌、真菌及病毒的作用。
注意:阴虚火旺,肝热目疾均忌服生品,慎服熟品。大蒜外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灼热、疼痛、发泡,故不可久敷。
厨房炖肉、炖菜必备之“大料”,也就是我们中药里的八角茴香,也称为大茴香。它与花椒、肉桂等五种香料共同组成“五香粉” 是厨房的常用调味品。
八角茴香:味辛,性温,入肝、肾、脾、胃经。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注意:八个角的大茴香无毒,与其极为相似的11~13个角的莽草却含有莽草毒素,误食易引起中毒反应。大家购买时注意鉴别,避免购入假冒伪劣产品。
作为一味炖肉常用小佐料,小茴香的功能极为强大。它不仅能够去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更含有丰富的茴香油,能够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具有健胃、行气之功。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其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还多增加了暖肾散寒止痛之功。主要用于寒疝腹痛、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呕泻、尿频、遗尿等,为治疗疝气的要药。在唐代药学著作《新修本草》中,评价小茴香为:“善主一切诸气,为温中散寒、立行诸气之要品。”足以证明其功效。
注意:因本品气味辛香、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忌用。孕妇应慎用。
一说起胡椒,就会想起河南人民热爱的早餐——胡辣汤。那香香辣辣的口感,早餐来一碗,提神一整天。其实,胡椒不仅是厨房里的必备调味料,更是中医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
胡椒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果实,根据采摘季节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不仅咱们中国人爱吃,西餐里也常用到这两种调味品。
胡椒亦为温里药,具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解毒、和胃之功。多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反胃呕吐、泄泻冷痢、食欲不振,并可用于解药食阴毒。最宜于肠胃寒湿病证的治疗。
注意:胡椒辛热纯阳,易动火伤阴,故阴虚内热、湿热蕴滞较重者不宜用。
在家做饭,不仅营养卫生,避免了外出聚餐的危险,也可以学习到中药知识,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好方法。除了以上讲到的,细心找一找,还有许多隐藏在厨房里的中药。今天的小知识,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