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不同性别成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调查

2021-02-07 01:56郑丹翎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郑丹翎,杨 森,张学军

银屑病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临床上以寻常型银屑病为主。众所周知,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感染、外伤、熬夜、精神压力是常见的银屑病危险因素。课题组多年前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了以上因素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正相关,现通过网络收集了40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纳入标准:被调查者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所有银屑病患者均符合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1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每个患者至少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诊断。填写问卷时,患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为避免不认真填写问卷,筛除了填写时间<8 min者;电子问卷中身份证号填写错误,导致无法计算年龄者以及计算病程为负数者。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调问卷,详细采集患者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信息。问卷经问卷星生成,将其链接或者二维码发至患者微信群。患者自愿填写并提交后,数据由网页自动生成导出,生成Excel表格。

1.3 观察指标

年龄、病程由相应日期推算。BMI=体质量(kg)/身高(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标准号 WS/T 428-2013),定义 BMI<18.5为体质量过低,18.5≤BMI<24为体质量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家族史包括一级、二级家族史,一级家族史指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有银屑病,二级家族史指患者的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银屑病。根据文献界定:吸烟指每天吸烟超过1支并持续1年,或1年吸烟总量超过18包;饮酒为平均每周饮酒2次以上,啤酒≥500 ml/次,白酒≥50 g/次;感染主要包括咽炎、扁桃体炎及感冒等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感染或表皮细菌、真菌感染;外伤主要指皮肤损伤及身体创伤;熬夜指夜间11点后入睡;精神压力为工作紧张、考试、失业等引起的精神改变。生活质量评分(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10分以上表示对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焦虑量表8分及以上表示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抑郁量表8分及以上表示患者处于抑郁状态。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有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资料375份。男性患者254例(67.73%),女性患者121例(32.27%),男女比例为2.01∶1。参与调查的患者当下年龄18~73(38.248±11.767)岁。首次发病年龄2~73(27.099±11.824)岁。男女首次发病集中分布于10~40岁,85%以上患者在40岁前发病(男性 85.04% ,女性 85.12%,总体85.07%)。由表1可知,男女两组样本现在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2,P=0.368),女性首次发病年龄较男性提前(F=8.553,P=0.004),男性病程比女性病程短(F=5.347,P=0.021)。首次发病皮损先主要出现于头皮和四肢,男女间皮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2.634,P=0.476),见图1。感受以瘙痒和干燥为主,男女患者主观感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3.193,P=0.670),见图 2。患者发病季节冬季最多,夏季最少,男女患者发病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4.276,P=0.233),见图3。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见表2,家族史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女性有家族史者比例较男性更大(23.97%vs 14.57%)。男性有家族史者37例,一级家族史者30例(81.08%),二级家族史者7例(18.92%)。女性有家族史者29例,一级家族史者23例(79.31%),二级家族史者6例(20.69%)。其余临床特征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类伴发病患者占同性有伴发病者比例见表3,具有伴发病的男女患者均以高血压、血脂异常者较多。根据受教育程度高低,对男女受教育情况做秩和检验,男性受教育程度中位数为5,女性受教育程度中位数为4,mann-whitney检验 Z=-3.061,P=0.002,男女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

表1 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方差分析 (±s)

图1 首次发病皮损率先出现部位的响应率

图2 主观感受响应率

图3 发病季节响应率

表2 患者临床特征分析(n)

2.2 不同性别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在男女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比例高于女性。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不同性别患者伴发病情况[n(%)]

表4 不同性别患者危险因素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以男性居多。疾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性别间的差异报道不一,绝大部分研究都表明男性占主导地位,这种差异可能与吸烟、饮酒、锻炼等生活习惯有关。女性发病年龄早于男性,与文献报道一致。女性发病早,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加关注皮肤,当出现皮损时,女性更容易注意到损害,从而尽早就医确诊。此次被调查的患者,当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女性病程比男性长,也说明了女性发病年龄更早。本研究显示大多数人在40岁前发病,而40岁是临床上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银屑病的分界点。首次发病皮损最常见于头部和四肢,病人主观感受以瘙痒和干燥居多。发病部位、主观感受男女病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冬季发病最多,夏季发病最少,与既往研究一致,但男女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银屑病中,维生素D具有调节免疫、抗增殖、促凋亡的作用,还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并且参与维护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夏季紫外线最强,冬季紫外线最弱,人体合成的维生素D随紫外线变弱而减少。因此,冬季最容易发病。另外,冬季相对较低的湿度会增加皮肤渗透性,诱导表皮增厚,并刺激炎症因子的产生。并且,冬季容易受凉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已被前人研究证明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冬季银屑病高发。本次调查显示,观察指标中银屑病发病情况、婚姻状态、是否焦虑、是否抑郁、是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有家族史的比例较高,具有家族史的男女患者均以一级家族史居多。这与银屑病是一种遗传相关性疾病有关。男性患者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也许是因为男性接受教育的机会高于女性。

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说明以上因素是男性更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在银屑病中的作用与脂肪因子有关。脂肪因子由脂肪组织分泌,当脂肪组织体积增大时,促炎脂肪因子分泌增加和抗炎脂肪因子分泌减少,会形成慢性、低度的、全身炎症状态。促炎脂肪因子包括抵抗素、趋化素、胎球蛋白-A、经典的促炎细胞因子。这些因子驱动血管功能障碍,免疫细胞组织浸润和激活,以及皮肤炎症和皮肤细胞功能障碍。有学者对台湾地区1 066人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后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超重或肥胖。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加在乎自己体形。研究报道,男性更容易比女性低估自己的体质量;男性尝试减肥的人比女性少。吸烟是银屑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在于吸烟可引起氧化应激并产生自由基,干扰银屑病相关的信号通路,烟草中的尼古丁还能诱导多种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并且吸烟可以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乙醇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银屑病,乙醇能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还能刺激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以及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另外受乙醇摄入影响的神经递质本身也可能对银屑病的炎症过程产生影响。男性吸烟、饮酒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推测是社会角色的差异所致。

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对寻常型银屑病银屑病防治有所侧重。①冬季可以选择去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的地方,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如密闭空调房),并且加强保暖。②患者主观感受多为瘙痒和干燥,对症治疗时注意止痒、润燥,并建议患者养成使用保湿制剂的习惯。③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对于男性,更应强调减肥、减少烟酒甚至戒烟戒酒的重要性。

该研究从资料收集到分析均在线上完成,由于是网络调查,专业性资料如影像资料、疾病严重程度等不易收集或判断。本研究通过微信群、问卷星收集资料,需要患者主动参与调查,因此收集的病例较少。若需要采集的患者基数大,且患者易自行判断填写的信息,那么线上调查是很好的选择,相比于传统纸质流调,线上调查化繁为简,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SPSSAU是在线版SPSS软件,此次研究中,SPSSAU相当于软件SPSS 20.0,但前者的使用更简便智能。该研究的调查方式及数据分析对未来医学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