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海 朱德友 王建刚 王术云 李晓敏 刘爱芹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又称为臀上皮神经炎,是以腰、臀部弥漫性疼痛或感觉异常,以髂骨嵴中部症状最为明显,可伴有下肢放射痛但通常痛不过膝为特点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导致患者难以下蹲、弯腰、转体,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针刺、针刀、推拿等疗法虽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是患者症状容易反复,因此非常有必要寻找一种有效持久的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手段,笔者运用热敏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热敏灸组、针刺组,每组患者30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①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疼痛,呈刺痛、胀痛或撕裂样疼痛,且常持续发生,一般疼痛部位较深,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侧放射,但常不超过膝关节,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无下肢麻木;②患者常诉起坐困难,弯腰、过劳时疼痛加重;③多数患者可以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一般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有压痛,局部能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包块[1]。
1.2.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同意接受本方案治疗,服从本研究要求,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过程中均未服用任何消炎止痛药物及激素等药物,未采用其他治疗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①不接受此治疗方案者;②神经功能缺损者、意识障碍者、交流障碍者等无法正常完成治疗者;③合并有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
1.2.4 剔除标准①纳入后各种原因未进行治疗者;②自行加服影响疗效药物者。
1.2.5 脱落标准①因各种原因出现脱落及失访者;②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或者发生不良反应不宜继续者;③自行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1.3.1 热敏灸组取穴:热敏腧穴。操作:保持室内安静,患者放松,患者俯卧位,将3根纯艾条(每根纯艾条规格:直径18 mm,长度200 mm,厂家:南阳绿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捆绑为一根,医者手持捆绑好的纯艾条,点然后在阿是穴、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腧穴附近距离皮肤2~3 cm高度艾灸,予以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等手法,激发热敏灸感,发生腧穴热敏现象,此探查穴位区域为热敏腧穴,予以饱和热敏灸,灸至腧穴热敏灸感消退后治疗结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 d。
1.3.2 针刺组取穴:阿是穴、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操作:患者俯卧位,腧穴使用75%乙醇消毒,选用长度为40~90 mm、直径0.25~0.35 mm的一次性毫针(中研太和牌,厂家: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进针得气后予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 d。
1.3.3 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先予以热敏灸治疗,操作同热敏灸组,再予以针刺治疗,操作同针刺组。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 d。
1.4 观察指标疼痛改善情况:参考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数字评定量表(NRS),用0~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0分),10为剧痛(10分)。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让患者自己标出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5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94年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腰臀痛消失,功能恢复;有效:腰臀痛减轻,劳累或弯腰臀部仍有牵拉痛;无效:腰臀部疼痛无明显缓解。
2.1 3组患者NRS评分比较3组患者NR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种治疗方法对本病均有很好疗效。治疗后,热敏灸联合针刺组与热敏灸组、针刺组NR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敏灸组、针刺组N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例,
2.2 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与热敏灸组、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敏灸组、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臀上皮神经从髂嵴以上或沿髂嵴边缘穿出深筋膜,在进入臀部时由髂嵴上缘的骨纤维性管固定,神经由此处穿出,多数在深筋膜的夹层中,经臀肌间沟的上部,平行于臀肌间沟的双层筋膜中,下行一段距离后再至皮下。杨芳等[3]认为脊神经后支行程中的出孔点等6个固定点,都是臀上皮神经容易遭受压迫或损伤的部位。由于臀上皮神经的特殊解剖结构,腰部在进行各种活动或慢性劳损时可造成神经牵拉,使腰背肌筋膜及纤维组织的劳损增厚、炎性水肿等,引起骨纤维管狭窄,导致臀上皮神经与髂嵴间的骨纤维管发生磨擦或受到嵌压而引起疼痛[4]。
热敏灸属于灸法的一种,是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在总结原有传统艾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悬灸疗法。陈日新教授等认为艾灸也要得气,即“气至而有效”,通过寻找热敏化腧穴,予以个体化饱和消敏灸量,艾灸的灸感可以直接到达病变部位,疗效优于传统艾灸[5]。热敏化腧穴对艾灸刺激具有“小刺激大反应”的特点,艾灸得气、气至病所是提高艾灸疗效的关键[6]。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筋痹”“筋伤”等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通过在阿是穴等腧穴附近悬灸热敏化腧穴,产生透热、扩热和传热等热敏感传,可促进气血运行,使气血畅通,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热敏灸刺激疾病的反应点, 激发机体相应穴位的传感功能, 达到温经通络、激发经气、活血化瘀的功能[7]。臀上皮神经卡圧综合征穴位热敏化腧穴多出现在秩边、大肠俞、髂后上棘、环跳等区域。本病的针刺治疗,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选取阿是穴、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等穴。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可降低病灶周围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改善微循环和淋巴回流,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减轻或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故可缓解疼痛[8]。
本研究结果表明,热敏灸、针刺治疗均可有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并且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一热敏灸、针刺治疗,疼痛减轻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后两者单一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本课题样本量相对偏小,今后还需进一步大样本深入系统研究并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以验证其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