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振华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问题一直是教师头痛的问题,所以广大教师应当及时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手段,针对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等特点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方面入手,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景模拟和展开交流讨论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此来达到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途径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主动地使用数学的知识、语言和思想来了解、描述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性思维,这是现代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课程,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锻炼出学生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应用意识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增强自身的知识应用意识,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顺利地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明白数学应用意识的价值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试卷上的应用题或是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而这种生硬、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使教师无法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数学知识教学。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成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在解答的时候明白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然后再以结合了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逐步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前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小红有一个苹果,将其切成两半后分给了小王一半,那么小红现在有几个苹果?这时学生会回答半个。然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小红将手里的半个苹果再分成两半后,将另一半苹果送给了小李,那小红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当有学生说出“一半的一半”这个回答时,教师便可以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即“一半的一半到底是多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再进行分数的教学,便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利用分数这个概念来对生活中不满整数单位的部分物品进行相应的计算,便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作用。
又比如,在进行《负数》的教学时,由于学生之前一直进行的都是正数的运算,并没有接触过负数的运算,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举出电梯的“-1”层和温度计的零下温度等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对负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以一些贴近实际的问题向学生展开提问,如:“张三去店里买洗衣粉,洗衣粉5元,但是张三只有4元,那么张三还差几元?如何用负数来表示张三不够的钱?”通过这种问题来引导学生将负数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二、利用情景模拟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养成
由于小學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小学生很难理解教材上的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导致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这类数学知识。但是在答题的时候,学生却无法有效地对这类死记硬背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继而导致其数学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让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并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情景模拟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以《分类与整理》为例,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器材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张主妇正在收拾生活用品(整理碗、被子、衣服等)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当学生说出她在收拾东西后,教师便可以顺势引出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并进行分类与整理方法的教学。然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如果让你们去整理图片里的生活用品,你们会按照什么标准去整理呢?要怎么整理才能又对又快呢?使学生能够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以《图形的运动(一)》为例,教师进行完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后,向每名学生分发一些白纸,并让学生使用手中的白纸进行对折式的绘画和剪纸,在绘画和剪纸的过程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学的知识去进行美术、手工课等课程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有研究发现,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低下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主动思维,所以学生若是无法发现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个概念便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交流讨论的形式,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统计和概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结束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后,以“抽签箱里有苹果、香蕉和西瓜三种卡片,小明、小红和小李在分别进行抽签后,小明抽到的卡片是什么?小红可能抽到的卡片是什么,不可能抽到的卡片是什么?小李可能抽到的卡片是什么,不可能抽到的卡片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运用之前学过的“可能性”知识点来推导,什么事情是确定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确定会发生的,以及什么事情是一定不会发生的,让学生能够以发现问题的方式亲身体验“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可能性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并利用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运用知识点解答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又比如,教师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后,可以用“小明位于A镇东偏北40°的方向,距离A镇100 km,开车以时速60 km的速度沿直线向A镇移动。小红的家位于A镇西偏南40°的方向,距离A镇20 km,小明开车能抵达小红家吗”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并通过引导和提醒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确定物体位置和方向,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醒,也能在讨论时充分地理解讨论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知识点灵活地对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作用。
任何教学目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进行正确认识,并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能力的渗透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地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改变学生死板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少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05).
[2]吴素俊.试谈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6).
[3]林宏滨,洪菲菲.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J].小学数学教育,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