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阳
【摘 要】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强调:“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关键词】 金话筒活动;农村幼儿;语言发展;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强迫幼儿记住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教师要正确引导、细心呵护幼儿“我想说”的愿望。
【现状分析】
现以我园两个小班的教学为例,两个班共有幼儿95名,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8名,父母工作由老人照顾孩子的有17名。我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调查发现,这部分家长往往以幼儿学到多少字、记住多少词汇作为衡量幼儿优秀与否的标准,而對幼儿的倾听习惯、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听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常常忽略或者轻慢。同时老人照顾的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孩子表现得较为孤独不自信,和父母缺少亲子沟通,致使这部分幼儿语言发展相对缓慢。而以上调查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教学班,情况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干预措施】
我园近五年来在全园12个教学班持续开展金话筒活动,成效初显。现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进行阐述。
一、科学分组——优化组内人员结构
教师经过一到两周时间的观察与摸底,把全班孩子分成5到6个小组,每组有6-8名幼儿。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同时因为年龄、性格的不同,就会显现在口语表达和与人交往方面有很大不同。那么教师分组时就要考虑以下因素:性别、年龄、身高、基本性格类型、孩子和谁同住、家庭环境、居住环境等,保证每个小组人员构成基本相同、结构基本相似。
这样分组有三个好处:1.每个小组成员稳定,这将保证每周活动能正常进行,不会出现因为孩子个人原因而活动停止。2.每组孩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促进小组成员共同成长。3.家长之间也有了彼此成长、相互交流的平台。
二、固定时间——每周一下午的保留栏目
假如有人问:“金话筒活动几时开展呀?”“星期一下午呗。”幼儿园的每位老师、家长们都知道,肯定会这样回答你。因为大家都知道,金话筒活动已经成为园里的一个特色活动,每星期都在固定的时间:星期一下午进行。这是幼儿园长达五年的一个坚持,在每位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在每个孩子与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下,每周一下午的金话筒活动成为我园的一个特色活动,一个品牌栏目,一张专属名片!
三、亲子时光——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已经知道,幼儿园有许多孩子父母外出务工,或者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这部分孩子的语言发展明显缓慢。在金话筒活动中,我们定了三个目标:1.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能生动有声有色地讲故事。2.积极参与、乐于大胆表现自己,体会表现自我的乐趣。3.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小班幼儿活动前,我们会召开家长会,主要请父母参加。在家长会中要讲清金话筒活动开展的意义、目标、孩子分组名单、活动时间、相关要求等,明确告知家长在活动中的角色,希望得到孩子父母的支持与配合。活动进行中,年轻的父母认识到此项活动在孩子语言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虽然不能天天陪伴进行亲子阅读,但尽可能保证在孩子小组活动前就提前进行准备,并且能主动和小组内的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共同成长的学习方式。
四、特色课程——助力金话筒活动的有力举措
为了高质量、持续有效地将金话筒活动开展下去,我园汲取其他幼教机构的经验,结合园里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一线教师与广大幼儿、家长的反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有益的探索,陆续推出以下特色课程与活动,助力金话筒活动的发展:1.早晨儿童入园时的“晨间阅读”活动;2.下午离园时间的“听阅读”活动;3.每周一早晨的“小小星”国旗下讲话;4.每周四下午的“阳光宝贝”校园广播栏目;5.每周五的“图书漂流”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与金话筒活动相结合,不但大大鼓舞了幼儿和家长参与金话筒活动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教师指导幼儿参与活动的综合能力,是我园语言类特色课程的全方位集中展现,旨在让幼儿园所有小朋友掀起热爱语言学习、喜欢自我表达的语言氛围!
【活动效果】
1.金话筒活动通过亲子阅读、讲故事、唱儿歌、诵经典、演讲、看表演、做主播、担任小主持人等多种形式,从各个方面创设语言表达的环境,鼓励每个孩子来参与,愿意表达,并成为活动的主体。
2.金话筒活动中,故事讲述时能丰富幼儿的词汇、句子,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口语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胆量,培养幼儿的自信与勇气,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3.金话筒活动通过孩子愿说、敢说、会说、爱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