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摘 要】 初中历史教学已经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虽然收获到一些不错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匹配、教学方法不合适等等,本文主要探讨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度”。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三度;教学质量
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不忘历史”的人,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前进的动力,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时,历史教师应当怀有一颗敬畏的心,学生在学习时也同样如此。
一、提高教学目标的清晰度
目前,有很多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目标过于泛化、空化。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等。这类教学目标没有鲜明的特性,每节课都可以用。那是否意味着教师不用认真备课,每次都用一樣的教学目标呢?
清晰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标准:第一,表达出鲜明的学科特性;第二,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明确的指向。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开元之治》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描绘了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既可以称为“开元盛世”,又可以称为“开元之治”。教师为此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1)掌握并解释“开元之治”的含义,学会使用历史语言(唐玄宗开元盛世间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繁荣等主要史实);(2)通过多媒体,借助图片和模型,在脑海中再现“开元盛世”的盛大景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3)总结本节课学过的知识,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了解唐朝的兴盛和衰亡的过程,对唐朝的历史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定达到了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历史事实解释历史概念,则表现了学科的特点。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想象力、观察力也有所提高。如果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比喻成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轮船,那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视为轮船前进所必需的指南针。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可太过盲目化和随意化,毕竟这是教学的方向,需要认真对待。
二、优化教学内容的适切度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切实安排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适切度。有时,一味按照目录安排教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优化教学内容适切度的前提是教师精准解读教材,把握考情和学情。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和代表人物。教师研究教材发现,这一课的内容只强调了诸子百家在学术上的地位及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一些理论性的讲解,学生可能不太感兴趣。课文后面还有课后作业,展示了一些孔子的语录,旨在引导谈一谈孔子语录在现代的教育意义。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学生只要看到这些学术人士的经典语录,大概就能够了解他的思想。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孔子、墨子以及庄子的经典语录,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道家是朴素的辩证思想。经过这样一番调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参与讨论这个时期学术大家的思想观点,并结合现代教育谈论学者的学术价值与意义。比如,有学生就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联系起来。
三、保证教学方法的实效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少教育者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借鉴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时,需要保证教学的实效度,防止教学“变味”。比如,有的教师想使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提的问题过多,问得学生一头雾水。
教学的实效度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作业情况中表现出来。以《灿烂的青铜文化》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主要使用了三种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和观察法。首先,教师较为系统地向学生讲述了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了解青铜文明和奴隶的悲惨生活。接着,教师使用观察法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不仅看到了制造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还看到了奴隶的悲惨生活。然后,使用讨论法,教师以一个问题来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青铜文明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成就?”不少学生结合夏、商、周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来讨论这个问题;还有的学生探讨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和奴隶制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都得到了良好的培养,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实效度。相反,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过于注重观察法和讨论法,而忽略了讲述法,课堂表面上十分热闹,实际上实效性难以保证。
历史教学的三个度也可以看作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尺标。如果教师主导的历史课堂没有达到这三个标准,说明教师的专业执教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下多学习,多请教,多归纳,多总结。
【参考文献】
[1]曹文垒.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2).
[2]单丽.试论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