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已转入内涵式发展模式,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追求卓越教学,开展双一流建设,强化一流本科教育基础性地位,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开启师范专业认证,培养大国良师。
关键词:专业认证;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3-0087-02
一、引言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宗旨是回归本科教育,我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已转入内涵式发展模式。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大学教育的时代命题是质量。在此基础上,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追求卓越教学,开展双一流建设,强化一流本科教育基础性地位,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我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为了保证大学教育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等重要举措。全国开启师范专业认证,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目的是培养大国良师[1]。
二、师范专业认证理念
师范专业认证的实质是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由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对照认证标准进行评价,检验当前和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中心教育观,师范生培养应遵循其成长成才规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二是产出导向培养观,依据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持续改进质量观,评价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内涵是建构“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持续改进。所以师范专业认证的关键是构建产出导向的培养体系:体系一是三个产出,基于产出的理念针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来设计人才培养不同环节的目标;体系二是三个评价,基于证据的思维证明不同环节的产出目标能够实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体系三是三个支撑,从三个评价到三个产出的证明逻辑路径为课程实施—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产出导向培养体系中的三个三,是认证标准各要素的内在逻辑,是认证的实操路径。师范专业认证认的是专业产出质量(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证的是是否建有OBE培养体系;要的是专业、课程、教师是否按OBE要求动起来,重的是是否建立面向OBE的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这些实质行为构成了师范专业认证的要义。师范专业认证分成三级监测,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高校每年度填报基本教学状态数据,通过监测平台,分析大数据,建立师范专业办学监测机制,为各地各校出具年度监测诊断报告,为社会提供质量信息服务,动态监测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以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管。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促进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持续改进,使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质量保障的发展趨势一是以利益相关方为面向的质量诉求,高等教育需要开门办学,关注各利益相关方的质量诉求,对接社会需求,满足个人发展。高等院校应当根据各利益相关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关注、获取、满足其质量诉求。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现代大学的功能已经变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人文交流。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三是以标准为导向的质量提升,质量为先,标准为王。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四是以证据为基础的质量保障,学校建立证据积累、整理、分析、使用机制,专家根据学校举证进行查证,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以证据为基础对教师培养质量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知识和教书育人技能习得情况的评价。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五是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建立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形成大学质量文化。基于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以评促强,目标是赶超教师教育国际先进水平,追求卓越,树立一流质量标杆,提高教师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教育部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要求,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也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进行贯彻落实。在国家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师范专业认证全面开展,普通师范类高校应该强抓机遇,真正促进专业内涵建设,跳出认证看认证, 抓住认证的实质内涵,用认证的“形”重塑人才培养的“魂”,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师范专业认证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重塑体现、促进改革、提升质量。
三、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框架是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专业认证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系统工具, 是永远在路上的工程,抓课程评价要从直接评价、间接评价、持续改进三方面入手。所谓直接评价就是指课程评价度,而间接评价是对应届学生和毕业一年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只有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才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常态化内部监控教学过程,同时关注外部评价,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根据专业特点,普通高校各学院应该组建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工作职责涵盖督教、督管、督学三个方面。督教是对学院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指导,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专业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教师包括校内外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进行监督检查;督管是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管理效果及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督学是对学院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等进行监督和指导。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将整理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给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以评促改。学校建立兼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专家库,由学校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承担监督职责,学院的评估专家作为成员,参与学校教学质量专项检查及各项评估工作,使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切实发挥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校、院两级评估专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工作条例,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的管理,建立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工作考评机制,加强对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工作的考核。校、院评估专家要秉承专业认证理念下的课程考核评价理念,明确评价目的,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逐条评价,证明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是否达成,发现课程教学短板,改进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专家要让任课教师明确评价前的准备,规范教学,科学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设定课程评价方式,设定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权重,即设定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和依据课程目标制作期末考试试卷。
评价方式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必须将课程评价改革推向深入。总之,课程评价的核心就是聚焦课程目标,着眼持续改进。有质量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一流的教师、学生、留学生和社会资源。
四、结论
新时代的英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深化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笃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学科专业意识,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产出导向理念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科学监控,合理评价,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师范生的学校主体地位,服务养师德育师能,成就从教志愿,适应师范生成长成才需求,落实从入学到毕业全周期指导服务,促进每一个师范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3.
[2]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4.
编辑∕陈晶
作者简介:张春玲(1972—),女,北京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外语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SJGY2019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