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探析

2021-02-04 07:32李明佳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资源配置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扩招是国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高职扩招学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学生数量骤增,生源结构复杂,工学矛盾突出。高职院校需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供给和经费保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联合培养工程;构建柔性管理体制,建立多元質量评价体系;对接精准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扩招学生;资源配置;协同育人机制;柔性管理体制;精准教学

[作者简介]李明佳(1984- ),女,辽宁阜新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辽宁  沈阳  11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7年度重点课题“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ZD2017015,项目主持人:王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2-0041-04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等报考,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使更多的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职扩招是国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的重大决策。高职院校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着眼于未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开创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高职扩招的意义

(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输送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职扩招扩大了服务面向,使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他们从工作岗位走进学校,将需求从生存转向发展,更加注重就业质量和自身职业发展。高职扩招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整体水平,为我国经济顺利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服务和改善民生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并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刺激就业、稳就业的措施,但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高职扩招“扩大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群体,涵盖了全体国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人群,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将对我国教育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高职扩招生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生源,他们急需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掌握新技术。通过高职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高职扩招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了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岗位减少等问题,有利于破解目前“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重困境,对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应不再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而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高职扩招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融合,推动了招生模式和招生对象的改革,加深了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有利于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扩招学生,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优化办学结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扩招有利于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数量骤增,教育管理理念如何转变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持续释放政策效应,加快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力资源红利。当前,高职生源中增加了大量有从业经历的人员,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改革高职教育办学模式。针对不同生源在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发展愿望等方面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分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根据高职扩招生源的不同,实行分类管理。

(二)生源结构复杂,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革

高职扩招后,生源类型呈现出多样化面貌,生源结构变得复杂:有具备一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较差的中高职应往届毕业生,有从落后农村到相对发达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还有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个人经历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等,这些差异最终会体现在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诸多方面。高职教育必将经历新变革,“人才培养将从原先的划一性走向更加丰富多元,服务对象从以往的单一群体转向多类群体,学制体系从固化走向弹性,课程设置从‘大锅菜式统一供给趋向‘自助餐式多元选择,评价考核也将从唯一标准导向多维标准等”。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强化特色,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

(三)工学矛盾突出,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加强

高职扩招不仅在招生“量”上有大幅度增加,而且招生对象扩大到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他们大多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工作,既要工作,又要学习,因此应采取弹性、灵活多元的教学管理模式,做到既满足学生自身需求,又严格保障集中教学学时,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实现质量型扩招。面对学生群体的变化和学生的工学矛盾,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势必增加管理难度、管理压力。因此,要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三、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供给和经费保障

基础办学条件较差,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发展和改革中面临的共性问题。高职扩招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倒逼办学部门和学校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1.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办学经费不足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政府需加大对高职院校资金投入力度,特别要增加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的专项投入。

2.保证实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目标。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情况纳入各级人大预算监督和政府教育督导范畴,与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挂钩。

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赋予学校更大的用人自主权。高职院校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授课,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同时,允许学校建立全新的用人机制,通过人事代理和“双聘”等方式引入高端人才和专任教师,形成一支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结构合理、教學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4.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出高水平高职教育。勤俭办学绝不是简陋办学,要摒弃“低成本、小投入、大培养”的落后办学观念,把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供给和经费保障,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协调发展。

(二)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联合培养工程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已提出多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合作成效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得不到稳定的人力资源供给和技术提升。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针对性不强,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导致校企合作程度低、质量低。高职扩招给校企双方提供了绝好的合作契机和平台。高职扩招的根本目的旨在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这就促使高职院校必须按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学生。建立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核心是“合作育人、协同共赢”。

1.在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学院。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双方协同管理,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在企业建立联合教育基地。学生层面,直接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教学任务由企业技术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度。教师层面,企业技术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让职业教育真正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联合培养工程,有利于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三)构建柔性管理体制,建立多元质量评价体系

今后的职业教育必然具有多层次、高品质的特点。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调研分析扩招生源结构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规划,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考核评价、就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冲突。

具体来说:教学管理方面,认真落实国家计划部署,实施弹性学制、在岗培养,解决扩招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管理方面,提高服务意识,配足配齐教学管理队伍,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同时,公布并解答教学安排、考试要求、毕业标准等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使学生面对学校生活不迷茫、不困惑,明明白白上大学,踏踏实实读大学。考核评价方面,健全教学评价制度,采取分层分类的评价方法。就业服务方面,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助力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以有效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总之,高职院校要优化内部治理,实施柔性化管理。

(四)对接精准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高职扩招生源,要充分考虑其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和年龄阶段,实施精准教学。高职院校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1.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扩招生源的特点,高职院校应遵循差异化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开展充分调研,摸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行业淡旺季及学生工作实际,科学设置课程,安排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严把“出口关”,让扩招生源在工学结合中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塑造高尚职业品格,做到真学、真懂、真知、真行。

2.多措并举,灵活组织教学。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考察调研、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利用校企合作学院、联合教育基地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

当前,职业教育的受教育群体出现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有接受职业教育的诉求,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面对百万扩招,高职院校任重道远,必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切实有效的措施,适应新的形势,真正实现“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5-6.

[2]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3]刘晓,刘婉昆.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9(7):5-11.

[4]翟建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2):111-113.

[5]梁克东.高职百万扩招须同步提升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9-04-02(9).

[6]任聪敏,石伟平.扩招100万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1-24.

[7]李珺.高职扩招“生源结构多样化”的新解读——基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视角[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6):36-40.

[8]孙小丽.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教学应对之探讨 [J].教育现代化,2019(A1):21-22.

[9]贺念念.“以点带面”多元化角色管理模式探究——高职扩招百万下对学生管理的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55-58.

[10]尹奎.高职扩招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30):129-130.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资源配置高职院校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