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策略

2021-02-04 07:32陈璐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职业技能证书

[摘要]1+X证书制度是继订单式培养、工作过程导向及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之后推出的又一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大改革。可以预见,随着对X证书认识程度的加深,证书的种类及试点数量会越来越多。为顺利推行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作为主要试点单位,要加强研究,防止落入1+X 证书试点误区;各司其职,努力克服1+X 证书试点困境;科学设计,扎实推进1+X 证书试点工作;严格把关,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

[關键词]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作者简介]陈璐(1973- ),女,浙江江山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2-0013-06

自1+X证书试点方案发布以来,教育部已发布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计472个,快速回应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可以预见,随着对X证书认识程度的加深,证书的种类及试点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试点工作也表明:1+X证书制度在受到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X”证书能否完全替代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证书标准在行业企业是否具有代表性?X的范围如何设定才能满足学生获得多个X证书的需求?“1”与“X”,哪个更重要?如何实现书证衔接和融通?如何保证X证书的权威性?因此,为顺利推行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作为主要试点单位,有必要加强研究,科学设计,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进。

一、加强研究,防止落入1+X 证书试点误区

1.准确把握1+X 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明确试点院校的责任担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能否助力人力资源提升职业能力水平,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X证书制度正是国家为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我国社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迈入实质阶段,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做出的一项全新制度设计。其核心实质是要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满足新时期越来越高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缓解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因此,试点院校要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尤其要进行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产业之间的多元协同效应;重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开发和实施“证书型”课程,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知识与技能融合。

2.科学理解1+X 证书制度的内涵要义,厘清1与X的内在逻辑。1+X证书制度中,“1”指学历教育,是个体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的反映。“X”指职业技能水平,是个体在专业(群)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或技艺水平的体现。它既是对学历教育所对应的关键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强化,也是对与职业领域相关的职业能力如市场开发、成本控制、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企业急需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更是对“1”中未能及时体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补充。可见,实施1+X证书制度,是在彰显“1”的基础上提升“X”,两者是主体与辅助的关系,不能过分强调“X”证书的考取却忽视“1”的学习。

3.充分认识1+X 证书制度的重要作用,推进职业教育再次改革。1+X证书制度是继订单式培养、工作过程导向及现代学徒制等改革措施后推出的又一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大改革。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治理手段之一,1+X证书制度旨在通过开放性治理,引导职业教育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向变革。这就意味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协同育人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1+X证书制度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执教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重大推动作用,本着高处着眼、实处着手的原则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创造积极的氛围。但在试点初期,需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一是1+X证书制度下,可以参加与专业对应的或其他专业的X证书认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盲目考取证书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意味着考取的X证书越多越好,更不能将是否获得X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二是不能简单理解1+X证书是两种证书的叠加或知识与技能的叠加,从而陷入应试化和功利化的境地,这样既不利于专业发展,也会影响正常的校企合作。要杜绝将X证书的获取率视为办学质量提升的错误认识,理性规划学生获取证书的种类与级别,探索科学的培训内容和规范的培训方式。三是X证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学历层次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做好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行业企业的用人层次和标准来确定“1”的学历层次与“X”证书等级的对应关系才是根本。

二、各司其职,共同克服1+X 证书试点困境

1.培训评价组织要牵头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在推行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校政行企之间关系密切。政府部门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调整的人才需求;行业企业关注人才的产出价值,树立企业形象,引领行业发展;学校重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学生则关心提高技术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合理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是顺利推进1+X证书制度的重要保证。1+X证书试点方案指出,培训评价组织是X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负责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颁证。由此可见,培训评价组织是1+X证书制度的总策划,理应在当前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还不健全、企业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加强自身建设,主动发挥主导和核心作用,牵头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协同联动机制,为1+X证书制度的落细落实保驾护航。

2.职业院校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书证协同发展。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通过试点院校培训、评价的学生可获得X证书,这意味着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进一步开放,职业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将被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目前,职业院校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开展技术技能训练为主,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缺少适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场地与设施、胜任职业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承担阶段性X证书考核的资源与能力以及与X证书考核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而1+X證书制度试点工作则要求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时要凸显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行业组织、培训评价组织的深度参与,形成横跨学校、社会、产业的大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系统构建适合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不同专业X证书的类型与标准,并以此为指导,按照专业教学组织与证书培训一体化发展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力求专业课程体系与X证书鉴定标准一致,推进专业教学与获证培训的协同发展。

3.行业企业要参与1+X 证书制度实施,提升证书质量和声誉。行业企业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参与主体,有义务协助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院校做好标准制定、教材开发、技能培训等工作。但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育人不如人意,与职业院校建立较好合作关系的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或代表性企业参与制定的X证书标准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还有待检验,职业培训师资能否符合1+X证书制度的要求也是问题。因此,如何协调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活动的营利性这一矛盾,不仅是吸引更多非教育型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提升X证书的质量和声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就业创业、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的保证。

4.教育部门要主动作为,完善顶层设计与统筹指导试点工作。虽然为避免部门之间职能重叠、交叉管理,已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部委之间的职责分工,但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一项新举措,教育行政部门理应主动作为,以更加诚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保障、更加务实的措施,牵头完善1+X证书制度的顶层设计和试点工作的统筹指导。一是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为不同行业企业制订X证书标准提供基准参照。我国现有8大类1481个职业种类,如果没有统一的内核和质量保证机制,势必导致X证书标准的参差不齐,影响其社会声誉。因此,加快资历框架建设,建立通用等级标准,形成可实施、可比较、可应用的X证书体系,势在必行。二是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指导,为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没有明确职能分工,有可能导致多部门在落实1+X证书制度时因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而相互推诿。目前,受制于统筹资源能力有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更多地充当“二传手”角色,难以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要统筹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利益相关方协同治理体系,健全工作运行体系和机制,加强试点工作的规范管理。三是强化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指导。1+X证书制度是新生事物,在试点工作中势必会产生问题或误差,如果不及时整改或纠正,则不利于试点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定期对试点院校的工作绩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评价,建立1+X证书试点退出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宣传推广。四是坚守职业教育公益性,避免过度市场化。1+X证书制度需要借助市场机制和政府购买的形式来推动,但由于职业教育的公益属性非常明显,故不宜完全交给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运行,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

三、科学设计,扎实推进1+X 证书试点工作

1.精心遴选试点专业(群),科学确定X证书类型。1+X证书制度要求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行业能力标准来评价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所开发的每一个技能证书均要求与行业企业真实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相对应。因此,在遴选试点专业(群)和确定X证书引入类型时,既要考虑专业(群)现有教学标准、课程体系与X证书标准的匹配程度及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办学条件能否满足证书培训需要,也要考虑该证书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的程度、社会认可度、含金量、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及学生考取证书的主观意愿等。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学标准与课程体系。构建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教学标准与课程体系,不是简单增加几门培训课程,而是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度调整。首先,要研究标准所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对X证书标准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按照连续、递进的原则进行梳理、分类与组合,实现X证书标准与教学标准的有机对接。其次,基于“书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内容与X证书的前后衔接、过渡与铺垫,为学生参加X证书考核提供知识储备,也要考虑课程的“多元服务”,为学生获得相近专业领域(或专业群岗位)的X证书提供可能。最后,试点专业要以常规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新理念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尤其要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学历教育过程与证书培训活动相互融合,从而适应职业培训需求。

3.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推进产教融合新机制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顺应社会需求,对接职业岗位,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首要特征。1+X证书制度的推出,为产教融合注入了黏合剂,丰富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制度载体,加大了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话语权,彰显了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独立存在、互相依存、融合发展的耦合关系。当前产教分离、校热企冷的情况依然存在,对此,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1+X证书制度和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契机,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技能证书及标准内涵的调研、开发、论证,试点社会认可度高、与本校专业融合度强的X证书。校企共同拟定培训与考核计划,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职业活动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及培训内容开发,实现课程与证书标准的“互嵌共生”。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训练装备技术验证和标准量值测定等,确保训练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校企共同开展师资培养,促进“三教”改革,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教学与培训能力,打造一支知行合一、德技双馨、育人水平高超、具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

4.强化培训能力建设,构建教培一体的职教体系。改变过去重视职业学校教育,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一个融教育与培训为一体的大职业教育体系,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目标之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支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成员在学历证书考试时免修部分课程,也支持获得学历证书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参加X证书考试时免试部分内容,这说明X证书培训既包括对在校学生的培训也包括对社会学员的培训。因此,职业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面向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以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工作,使其在获得X证书的同时也为学历提升积累学分。同时,也要抓住高职扩招的有利时机,在对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社会学员进行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灵活开展X证书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本领。

5.参与学分银行建设,建立成果互认的转换规则。学分银行是参照银行客户管理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登记与储存的一种方式,当学习者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X证书考核、职称晋升时,可以通过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化以冲抵一定的学分,从而避免相同或相近课程的重复学习。试点院校应系统分析国家资历框架中相应学习成果等级标准的内涵要求,依据其规定的知识、技能要求,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评价方法,确保学生毕业时获得的专业学习成果满足国家资历框架标准要求,同时明确学习成果认证、比对和转换的规则,以便在国家资历框架标准和国家学分银行实施后,让X证书在学生或社会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中持续发挥作用。

6.强化治理能力建设,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是对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体检,能否顺利开展及成效如何,与职业院校的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密切相关。一是建立1+X证书试点运行机制,包括1+X证书的引入与退出机制;实施工作方案、计划和工作制度;行政、教学管理制度修订等。二是开展质量监控机制建设,及时纠正或整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建立证书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将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社会反映的信息及时向培训评价组织反馈,促进培训评价组织完善标准,提高证书含金量。三是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建设,对试点工作的初期投入可能要远大于直接收益、学校的治理能力与试点工作的实际要求相互脱节、学生获得的X证书与提高就业质量的初始预期还有差距等风险要有清醒的认知。

四、严格把关,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权威

1.加强审核,确保证书入校门槛不降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职业院校纷纷响应,努力争取成为试点单位,但如果证书入校把关不牢,将严重影响X证书的质量与声誉。试点单位要严格审核,决不让不能反映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X证书或社会认可度低、实用价值小的X证书进入校园。一是审核X证书与标准的开发建设是否到位。X证书的权威性取决于其内涵、考证质量及社会认可度,X证书与标准的开发建设直接关系到1+X证书制度改革的成效。但在国家资历框架公布之前,要在1481个职业种类中形成有统一内核和质量保证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难度很大,目前已公布的X证书标准之间也存在内核不一致、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因此,职业学校在试点工作开始前,首先要对计划引入的X证书及其标准内涵进行调研分析。例如,审核X证书及标准的开发建设者的行业影响力是否能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甚至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所开发的证书是否与区域产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具备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以及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可度,能有效帮助考证者提高就业质量?引入的证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自身的培养能力能否满足试点需求?所开发的培训教材、学习资源,建设的考核站点和考核颁证等能否保证考核评价的信度及效度?这些问题都需要试点学校在证书引入前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等进行一一论证。二是审核X证书考核培训内容与“1”是否匹配。不同等级的X证书对接不同的学历层次,反映职业能力水平的差异,但相同等级的X证书应具有通用性,持有人可享受同等待遇。这就需要职业教育“1”的等级和“X”的等级都依据一套共同的标准(如资历框架)为各种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提供通用等级和标准。可见,X证书考核、培训内容的划分和确定极其复杂,既要考虑与学历证书学习内容的同级匹配、融通互认,也要实现不同等级X证书的考核、培训内容相互衔接与能力递进。职业院校在选择X证书时,必须将该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比较,分析哪些能力通过已有的课程学习可以达到,哪些能力在已有课程中没有涉及或没有达到,需要培训补充。三是审核培训评价组织与学校之间权责是否清晰。当前,培训评价组织依托培训机构承担X证书开发、引用、考核和颁证任务,但部分培训机构之前很少涉及标准制订和管理,缺乏组织大范围、大型考试的经验。双方合作之前,应明晰各方职责、协调各方利益。培训评价组织要对试点工作进行预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预案。试点学校也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进行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试点环境,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训练,确保技能培训质量不下降。X证书培训,既可以由学校自行开展,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或双方联合组织,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除X证书培训标准与相应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相对接,内容设定与学历证书相融通、不重复外,还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培训内容要基于工作过程、随着生产实践的变化而相生相长,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先进性,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问题。二是培训工作量安排要适中,切不可为提高X证书通过率或增加培训收入刻意延长培训时间、损害学生利益,甚至影响1+X证书制度的推广与持续发展。同时,也要防止为获得X证书,通过缩短课时、压缩知识技能学习量等方法人为降低学历教育要求或照搬培训内容、将学历教育简化为职业培训的做法。尤其在试点工作初期,由于原有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不强,书证融通成效不足,将学历教育与X证书教育进行简单叠加或简化为培训的做法更不可取。三是重视培训过程考核与评价。受训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娴熟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也不单指X证书通过率,还包括培训满意度、社会声誉等。建立规范、科学的考核与評价体系是对培训过程及相关工作的体检,既能监测受训者的技术技能水平,也能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安排培训进度。

3.加强监管,确保证书考核评价不走样。根据教育筛选理论,X证书是代表劳动者职业能力的依据,是雇主甄别求职者能力的教育信号载体,其开发与使用的实质是促进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有序衔接。X证书的考核评价是检验评价学习者知识技能水平的最后环节,其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直接关系到X证书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试点方案虽然明确了1+X证书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机制和内、外部的监督机制,但也指出考核方式要有灵活性,而这为建立一个量化、可控的考核评价机制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保障考核质量、控制考核纪律,在X证书考核时要做到考核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考核过程把控的严肃性和考核监管的及时性。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考核内容既要体现学习者的形成性学习积累,也要展示终结性考核的成果,可量化、可评判,体现职业导向,能代表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传递正确的教育信号。考核过程的严肃性,既包括考核过程中相关文档资料的规范有序,经得起核查、质疑,也包括监考过程中防作弊、现场评分不放水、试卷批阅有依据等。考核监管的及时性,主要指及时建立不同X证书的通用评价指标体系,防止X证书之间的考核评价标准有较大差异;及时建立多元监督机制,除行政部门和教指委行使监管权力外,尽快将社会力量纳入监管体系,作为监管力量的主要补充;及时处理违规事件和表彰、奖励先进典型,促进1+X证书制度的不断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2]彭小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难点与方略[J].教育与职业,2020(3):5-12.

[3]覃川.1+X证书制度是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04-107.

[4]孙善学.对1+X 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5]史洪波.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的背景、意蕴与实践——基于教育筛选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19(15):13-18.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职业技能证书
河南省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研讨会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广东“湾长制”试点将在年底前实施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
宿州市埇桥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