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元素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

2021-02-03 22:32尹微微
大观 2021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舞蹈教学

尹微微

摘 要: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音乐和舞蹈都是传情达意、塑造形象和营造氛围的艺术。纵观古今中外,绝大部分的舞蹈表演都伴随着音乐。音乐对舞蹈具有引导、映衬作用。音乐为舞蹈提供情感内核,同时节奏、旋律、和声作为音乐的三大要素,与舞蹈的韵律、动作、情感表达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舞蹈教学中应重视音乐元素,探讨将音乐元素融入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途径,分析融合音乐元素对民间舞蹈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元素;民间舞教学;舞蹈教学

脱离了音乐的烘托,舞蹈表演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通过音乐配合,舞蹈表演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更完美地营造出意境和氛围。可以说,音乐是舞蹈的基础,舞蹈是音乐的艺术延伸。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与舞蹈结合,可以使听觉与视觉感官产生碰撞,最大化地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体验。因此,不应孤立地、割裂地看待音乐和舞蹈,二者应该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音乐既是舞蹈的基础,又是舞蹈的灵魂。在舞蹈教学,尤其是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音乐元素绝不应被忽视。

一、音乐元素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音乐为舞蹈提供情感内核

从音乐与民间舞蹈的起源来看,舞蹈是以音乐为依托而产生的,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往往就是舞蹈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音乐与舞蹈艺术发展至今,音乐为舞蹈提供情感内核,音乐决定舞蹈的情绪表达,这种关系依然没有变。试想一下,同一套肢体动作,如果配上不同的音乐,其表演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轻灵欢快的音乐,能塑造活泼俏皮的舞蹈形象;急促、有力量感的音乐,能带给观众潇洒、豪迈的感觉;缓慢哀戚的音乐,能使舞蹈渗透哀伤的情感。

(二)音乐节奏支撑舞蹈动作

音乐和舞蹈这两种艺术的融汇点在于对节奏的需求,这也是舞蹈需要音乐来支撑、引领的原因。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最基本要素,既是搭建音乐大厦的支架,更是支撑舞蹈形象的重要载体。比如美国Hip-hop音乐,它没有多声部和音,没有旋律。只有节奏,即可成为音乐;没有了节奏,音乐只能是自然音声,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同样,肢体动作之所以能称为“舞蹈”,是因为这些动作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一个个动作在特定节奏的引导下衔接在一起。在多人集体舞蹈作品中,节奏还有另一个作用——帮助舞蹈演员们动作保持一致。比如舞蹈作品《千手观音》,二十多名舞者都有听力障碍,她们是通过舞台震动的节奏来彼此协调。这从侧面说明了节奏对集体舞的支撑作用。

(三)音乐旋律影响舞蹈情感表达

旋律是音程有组织的序列。借旋律的高低起伏,音乐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比如,当旋律的上下跳进比较多时,音乐就显得激越、紧张、灵动;当旋律的波动起伏比较平缓时,音乐就显得飘逸、柔和、舒缓。音乐旋律与舞蹈动作有机融合、匹配,可以鲜明地凸显舞蹈的艺术风格,传递舞蹈作品的情感主题。比如由同名歌曲改编的蒙古舞《梦中的额吉》,歌曲开始处旋律波动小,轻柔而舒缓,饰演额吉与游子的演员通过肩、臂、腕部的动作,去表达梦中相见的场景,通过额吉扶腰、眺望等动作语言,表现母亲牵挂游子、游子思乡的情感。可见,音乐旋律对民族舞蹈形象的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和声帮助舞蹈完成意象塑造

和声是不同声部之间的搭配、协调,舞蹈意象是指注入创作者主观情感的艺术形象。如果为舞蹈伴奏的音乐为多声部音乐,那么舞蹈意象的塑造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声的帮助。如傣族舞蹈作品《凤尾竹下》,音乐开头是鼓声、碰铃声,表演者配合音乐做出孔雀头颈微颤的姿态,随着巴乌的吹奏,表演者利用肢体的腰背、摆胯等动作去表现夜风中两丛凤尾竹的低诉衷肠。表演者配合几种乐器的和声展开动作,依次刻画出孔雀、凤尾竹、茑萝花等意象,惟妙惟肖。可见和声对于塑造舞蹈意象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民间舞蹈教学中融合音乐元素的途径

民间舞蹈与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部分高校的舞蹈专业对于专门的音乐课程不够重视。这显然不利于培养优秀的、技能全面的舞蹈专业人才。在认识到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之后,就需要在舞蹈教学中有意识地重视音乐元素,完善课程设置,确保音乐与舞蹈的有效连接。

(一)深入体验音乐与民间舞蹈的关系

舞蹈本身就源自人们内心世界的表达,相比起其他舞种,民间舞蹈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往往就是当地文化特色的浓缩体现。如维吾尔族的顶碗舞,表演者头顶茶碗,用手上的顶针、小碟子敲击出音乐,配合着脚下变换的步伐,表现维吾尔族载歌载舞、欢庆節日的热烈场景。又如湘西土家族的摆手舞,每逢佳节,土家族人在树下悬挂大锣、大鼓,敲锣打鼓甚至鸣铳放炮,大家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动作多是模仿“打粑粑”“赶野猪”“开弓射箭”等,风格自然是粗犷大方、刚劲有力的。民间舞蹈可以不用局限于对身体动作的研究,而是将这些包含着特定内容的动作与该地特色音乐结合,将内心情感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民间舞蹈创编过程中,对其相应的民间音乐更是必须知之甚详,从民间音乐的风格、旋律节奏特征出发,匹配以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体现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音乐可以说是舞蹈创作的提纲,围绕着音乐的主题去构思动作,使动作语言更丰富。学生要想深入体验音乐与民间舞蹈之间的关系,就要多听各地民间音乐,多了解各地民俗文化。

(二)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夯实理论基础

要想理解舞蹈伴奏音乐,在舞蹈表演中准确传达出作品的风格,学生就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鉴赏力。首先,最直接和高效的手段是设置基础乐理课程,以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节奏、旋律、读谱等基本常识。这可以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对舞蹈表演有着提升作用。第二,在舞蹈专业课程中适当地开设一些有关音乐史、音乐赏析的选修课程。不同音乐流派、时代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审美风格,单从民间音乐来看,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属性大相径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认识各地民乐民歌的风格特点,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再辅以对名作曲家的艺术成就的了解,就能在舞蹈表演中对于音乐的应用做到心中有数,每接触一个新的舞蹈作品都能迅速掌握其伴奏音乐与舞蹈动作结合的精妙所在。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进而增强对舞蹈意象、舞蹈情感表达的领悟力。第三,学生还应尝试涉足音乐表演实践,如简单的识谱演唱和某种乐器演奏,将理论与技能结合。除了感受、理解音乐外,还可以用音乐去表达自身情感。

(三)综合提高音乐素养

舞者乐感和节奏感对舞蹈表演非常重要,音乐素养更是时刻影响着舞蹈演员的表演特点,是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舞蹈作品的创编阶段,往往就是围绕着音乐的情感特点和风格特点来设计舞蹈语言,如果舞蹈演员的音乐素养不高,即使肢体动作难度再大,其情感表达与音乐脱节,那也是不够完美的。因此,提高音乐素养不仅仅是高校阶段的学习任务,也是一个舞者需要终身学习的课题。舞者只有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在掌握一定音乐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舞蹈表演力,才能为舞蹈艺术生涯注入生命力。

三、融合音乐元素对民间舞蹈教学效果的影响

民间舞蹈有相当多的作品取材于生活,舞蹈的编导事先设置一个独特的情境、一种特殊的氛围。利用肢体动作语言阐述生活的美,表现民族精神和内在情感,是舞蹈演员的根本任务。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如能从不同民族音乐中感受文化的独特内蕴和风格差异,领悟舞蹈伴奏音乐的独特内涵,就能大大提升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将舞蹈与音乐相融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因此,舞蹈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安排好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音乐元素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运用能力,从而提升舞蹈表现力。

四、结语

如果没有音乐,舞蹈就无法进行情绪表达。舞蹈之所以被稱为艺术,不仅仅是进行一些机械化的舞蹈动作展示,更重要的是将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巧妙结合,而音乐恰恰就是这些艺术形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因此,重视音乐元素,加强音乐教育,是当前舞蹈教育中重要任务。总而言之,音乐与舞蹈不是独立的两门学科,音乐与舞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渗透。将音乐元素融入民间舞蹈教学之中,能帮助学生获得舞蹈表现力与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邱菽.舞蹈张扬个性,音乐传递力量:浅析舞蹈艺术与音乐的融合发展[J].黄河之声,2020(12):81.

[2]梅静.高校舞蹈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黄河之声,2018(24):119.

[3]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1):87-91.

[4]陈慧娇,吴琼.由中国民族民间舞看舞蹈与民歌民乐的同构关系[J].北方音乐,2019(19):242-243.

作者单位:

广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舞蹈教学
谈音乐元素的融入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探讨动漫人物性格表现和音乐之间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