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应堂
作者单位: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骨科
胫骨下段骨折是临床上骨折发病率极高的一种骨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亟需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1]。若胫骨下段骨折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则会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即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针对发生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并发症的患者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骨折处的愈合,但增加了患者治疗疼痛感,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2-3]。本研究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4~56(39.69±2.5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55(39.58±2.33)岁。2组基线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骨科学》中胫骨下端骨折不愈合的诊断标准;(2)无合并其他部分骨折。排除标准:(1)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2)合并神经血管严重损伤者;(3)合并骨髓炎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取仰卧位,暴露患者胫骨下段皮肤,选择局部皮肤行切口,避免损伤患者周围皮肤,同时尽量充分暴露患者骨折处,做好常规消毒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皮肤和筋膜,清除失去血运能力的皮肤和筋膜,保留具有活力的皮肤和筋膜。于患者骨折端的中心切口处行5 cm长度的切口,确认骨膜较少的剥离情况。同时,为了保障患者骨折端不出现重叠现象,需要保证患者的下肢位置保持在中立位置上,予以加固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微创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早期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桃花四物汤加减治疗,组方:红花5 g,木香8 g,当归、田七、延胡索、熟地黄、制没药、牛膝、木瓜、透骨草、川芎、制乳香、苏木各10 g,秦艽、莪术、三棱、海桐皮、川牛膝、五加皮各12 g,伸筋草15 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加减,每天1剂,加水500 ml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服用14 d。后改为中药外治方法治疗,组方:伸筋草、透骨草各15 g,五加皮、莪术、三棱、海桐皮、秦艽各12 g,红花、木瓜、牛膝、苏木各10 g,加水2 000~3 000 ml浸泡0.5 h后煮沸15 min,去渣取汁,用毛巾覆盖在患肢上进行熏蒸治疗,待药物降至40 ℃左右将药液淋洗或浸泡患侧小腿的膝关节、踝部,每次0.5 h,每天2次,7 d为1个疗程,需根据患者的情况接受3~4个疗程的治疗,在此过程中可配合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关节恢复评分、痊愈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骨代谢标志物指标。(1)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满分为100分,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患者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2)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检测方法: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行肝素抗凝,采用LIANG-100型毛细血管血液比黏度计测定全血黏度,包括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在25 ℃水箱中测定;将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2 000 r/min,离心时间为20 min,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3)骨代谢标志物:包括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磷及血钙。检测方法: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采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骨钙素与碱性磷酸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浓度。
2.1 临床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2.2 痊愈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痊愈率及复发率比较 [例(%)]
2.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磷及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血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磷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指标比较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支撑人体体质量的重要骨骼,需要避免其受到损害,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一旦其发生骨折,对患者的生活有极为不利的影响。胫骨下段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骨折疾病,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骨折愈合时间延后或不愈合现象等情况可能是由于骨折端局部软组织情况较差导致[4],也有可能是骨折远端血管营养损伤导致。临床上,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因患者易出现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现象,降低患者预后效果,甚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5-6]。
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是胫骨下段骨折治疗后极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因此要注重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的后续治疗,为了促进患者骨折端的愈合,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即对患者患处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疏解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情况[7-8],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骨折愈合程度。中医学认为“瘀去促新生则可骨合”,也就是说骨折愈合的中心为气滞血瘀,而骨折治疗的重要准则为瘀除新生,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且采用内治的方式,方中熟地黄具有补血凉血的功效,而患者血受补,筋也会得到相应治疗效果;红花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可将造成疾病发生的瘀血清除;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调气理血的功效;当归具有补气养血,促进患者骨折处愈合的功效。患者经早期的活血化瘀治疗后,在中后期的治疗过程中主要以生肌合骨为主,采用外治的方式,通过温热作用,使患者骨折断端周围的毛细血管得到疏解,且出现扩张情况,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肢体疼痛感,且毛孔的扩张有利于药效的吸收,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方中的莪术、牛膝、红花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透骨草、五加皮、海桐皮、伸筋草及木瓜等药物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效。整体来说,整个药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之功效,对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有明显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愈合[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血磷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针对首次手术效果不佳的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在第二次手术时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可大大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术后愈合率。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治愈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