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华,鲍峰,冯俊
作者单位: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胃肠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手术类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诊疗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手术仍属创伤操作,难免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其中切口感染是胃肠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多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抗生素药物的选择需谨慎,若抗生素应用不当,患者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反而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并加重治疗的负担[2]。鉴于此,本研究比较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预防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3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3例,女67例;平均年龄(47.6±4.7)岁;手术时间(169.6±62.7)min;原发病:痔疮46例,直肠癌27例,直肠息肉25例,阑尾炎52例。对照组男82例,女68例;平均年龄(47.6±4.6)岁;手术时间(171.3±50.5)min;原发病:痔疮45例,直肠癌28例,直肠息肉26例,阑尾炎51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知情同意。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资料健全者;(2)无其他脏器系统病变者;(3)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4)符合手术治疗指征;(5)预计生存时间≥4个月。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具有精神意识障碍者;(3)对本次药物过敏者;(4)患者体质差,估计难以耐受手术者;(5)手术前已出现感染者;(6)中途退出/转院者或不愿加入本研究且不予合作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g/支]1.0 g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术前0.5~1 h给药,手术时间超过6 h者术中加用0.5~1 g,术后每6~8小时0.5~1 g,至手术后24 h停止。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四川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75 g/支)1支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调整剂量,若手术耗时>3 h,则追加1次,至手术后24 h停止。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血液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2 d及4 d炎性指标,空腹用含促凝剂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3 ml,样本采集后放置30 min,3 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红蛋白。采用罗氏-Cobase602化学发光仪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
1.4.2 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全身发热及切口感染,胃肠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的规定[3],符合以下几点即可确诊:(1)存在腹部手术切口或出现真皮组织受损;(2)手术切口周围出现红肿、压痛并伴有脓性分泌物,或存在蜂窝织炎。发热判定为患者体温检测≥38 ℃。
1.4.3 成本分析:主要是指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即患者入院治疗的一切花费,包括床位、用药、注射及相关治疗费用。间接成本即患者劳动力下降、丧失,甚至死亡产生的费用[4]。
2.1 手术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手术前2组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术前,血红蛋白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4 d,2组各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术后2 d、4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 2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热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成本分析比较 观察组成本为(6 295.4±312.5)元,低于对照组的(7 124.5±285.2)元(t=24.001,P=0.000)。
自我国步入小康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及饮食习惯的不规律,导致胃肠疾病发病率直线上升,且患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5]。手术是目前胃肠疾病保守治疗无效的主要方式,在一些基层医院,胃肠疾病的开腹手术比例较高,但切口大,难免会出现腹腔内器官暴露在外及器械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量较大,若手术室内灭菌未彻底,术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即为胃肠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占医院感染14.00~16.00%[6]。相关研究显示[7],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患者自身机体内源性因素,同时包括围术期医疗外源性因素,即术中切口感染、感染防范不足及术后住院环境、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一旦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影响患者康复,严重情况甚至会引起全身感染,影响医疗质量并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需予以患者相应预防措施控制切口感染发生。
目前临床关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意义已获得认可,且在Ⅰ类切口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同时抗菌药物的选择也是衡量外科手术的质量及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8]。由于手术切口感染的一般致病菌通常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在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时,因综合考虑抗菌谱、费用、剂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目前头孢类是首选的抗菌药物,其中头孢唑林是第一代头孢类药物,其血药浓度高且药物动力学优异,同时不良反应少,价格适中;而头孢呋辛则是第二代,属广谱抗菌药物,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其能和致病菌细胞膜中青霉素的结合蛋白产生作用,使转肽酶发生酰化作用,进而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繁殖,最终可达到杀死细胞的目的,该药能有效杀灭致病菌,易被患者吸收,同时能在人体组织各处分布,具有较长的药效持续时间,毒性较低,不会明显影响肝肾功能,适用性较高[9]。两种药物均被临床推荐为预防围术期感染非过敏性人群的首选药物。本研究进一步对比两种药物的优劣,得出以下结果:术后2 d,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术后4 d,2组各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热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种药物均能达到理想的抗菌效果,有效预防胃肠道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这与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相符[10]。但本文通过成本计算分析,使用头孢呋辛预防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所花的成本稍高于头孢唑林。即头孢唑林性价比更高,考虑可能为该药属初代头孢抗菌药物,既能有效杀灭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同时价格更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均能有效预防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但头孢唑林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