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争取国际友好人士的历史考察

2021-02-01 13:02范海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尼赫鲁陈嘉庚南方局

范海龙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把国际上一切爱好和平、一切支持中国共产党和正义事业的力量争取过来,建立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抗战相持阶段的新形势,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下简称南方局)。南方局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国民党统治区的桥头堡,通过争取外国记者、争取与莅渝旅外华人华侨的联络交往、争取与莅渝外国政要加强沟通联系、争取与各国使馆和国际机构广泛接触等方式,积极贯彻落实了这一“争取过来”的外事工作方针,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搭起了与国际社会联系、交往的桥梁,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外事工作的新局面。深入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致力于民族复兴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一、争取外国记者

南方局积极与外国记者开展交往工作,并与一些著名记者,如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窦登、杜尔亨、费西等交往频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通过对这些外国记者的争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得以扩展。特别是在国际上报道皖南事变真相的过程中,外国记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

周恩来经常举办中外记者招待会,向中外记者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活动,这对于“冲破国民党当局对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各国记者对中共和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关注”[1]335。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为这些外国记者深入抗日根据地采访提供精心安排。从全面抗战爆发到1939年秋,史沫特莱、威尔斯、卡尔逊、斯诺等都先后访问过延安。通过外国记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比如,美国著名进步作家、记者斯特朗曾在抗战期间两次来华,写了《人类的五分之一》一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给予高度评价,“它的领导人的朴素和直率,以及他们对‘架子’的漠不关心”“真诚和廉洁”“深厚的同志情谊”[2]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著有《打回老家去》《中国在抗战中》等,“她为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以及为伤病员争取国际红十字会的帮助,改变部队缺医少药的状况做出不懈努力”[3]。卡尔逊自全面抗战爆发后,用18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对中国进行了游历,他以一个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到华北前线考察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在八路军的作战区域走访了几个月,回到汉口后即举行记者招待会,向他们讲述他在游击区的见闻。他的著作《中国的双星》着重介绍了八路军在敌后游击区的情况,热情赞扬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认为“日本人的战争机器,在受到坚持抗战的激发和训练、准备忍受种种困难的民众面前很难占优势。它不可能摧毁一支在持久的游击战中,以其行军速度和智力超过对手的军队”[4]。

(二)报道“皖南事变”真相

“皖南事变”的消息在重庆各报刊登后,刚访问过新四军来渝不久的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当天就在国民党的国际宣传处举行个人游行示威,抗议蒋介石残杀中国抗日军人。杰克·贝尔登对新四军的抗日斗争充满敬意,他游行时流着泪,大声疾呼:‘国民党的将军是刽子手,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在撒谎’”[1]334。为了使外国人士了解“皖南事变”真相,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与支持,周恩来将《新华日报》编印的大量材料,动员外国记者分别带到香港、南洋和美国发表,还“安排王炳南、王安娜、龚澎等去访问所认识的外国记者和外交官,告以国民党袭击新四军事件”[5]497。“皖南事变”后,周恩来电告回到美国的斯特朗,建议她发表所知道的情况,“斯特朗随即在纽约一些报纸和《美亚》杂志上揭露皖南事变真相”[5]501。

这些记者的著作和报道对美国舆论,乃至美国政府都有相当的影响。比如,居里(曾作为美国总统特史来华)就说:“斯诺及史沫特莱为之(中国共产党)撰著专书,以广流传,一般自由主义倾向之美人,受其影响甚大。”[6]也正是在外国记者的影响下,1945年2月10日,“美洲十家华侨报纸通电国内,要求结束一党专政,立即成立联合政府”[5]615。

二、争取与莅渝旅外华人华侨的联络交往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爱国华侨首领的统一战线工作,并多次强调:“应争取华侨中有正义感的分子(如陈嘉庚等)积极领导华侨工作”,通过他们“在华侨中宣传中国抗战,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及艰苦,号召他们给我们以各种帮助”[7]72。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周恩来、叶剑英、博古、董必武等南方局领导人多次会见归国考察参政的陈嘉庚、胡文虎、司徒美堂等华侨领袖,加强与他们的联络交往,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共赴国难,为完成民族解放的伟大使命而共同努力。

(一)促成陈嘉庚考察延安

陈嘉庚是著名的南洋爱国华侨领袖,他曾在抗战初期捐款几十万元支持国民政府抗日。1939年冬,陈嘉庚为了慰劳抗战将士及遭受战火的民众,决定组织回国慰劳视察团,登报发布通告,并征得蒋介石的同意。中国共产党对南洋侨胞慰劳团和陈嘉庚回国一事给予高度关注。从慰劳团开始筹备到陈嘉庚返回新加坡,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新华日报》发表相关报道、短评共计152条,足见其重视程度。1940年1月15日,《新华日报》二版转载中央社的消息称:“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于去年十二月六日函呈蒋委员长请示组织事宜。蒋委员长前(十三)电复嘉慰。”[8]这是《新华日报》首次报道南洋侨胞慰劳团的消息。3月26日,陈嘉庚、庄西言及秘书乘飞机先行抵达重庆。3月27日,《新华日报》在二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南洋侨胞慰劳团团长陈嘉庚先生抵渝》的消息,并全文发表了陈嘉庚和庄西言的演讲词。4月17日,南洋侨胞慰劳团正式抵达重庆。

陈嘉庚了解到凝聚华侨血汗的捐款许多都未用于抗战,而是进了国民党政府官员的口袋时,极为气愤。到了重庆,他发现重庆虽处战时,但奢侈成风,每每应酬动则百余元;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小到汽车用油,大到官员经商,无不使他愈加忧虑抗战的前途。陈嘉庚在会见蒋介石时,向蒋提出要到延安考察。对此,蒋介石“大骂共产党无民族思想,及种种口是心非,背义无信”,要陈“勿受欺骗也”[9]156。国民党要人则向陈嘉庚等人大肆灌输反共言论,说“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中共军队游而不击,专打国军”[10]137,等等。针对这一情况,1940年4月上旬,南方局的叶剑英、林伯渠、董必武排除国民党方面的阻挠,来到陈嘉庚下榻的嘉陵新村,就国共两党摩擦问题进行了交谈。事后,陈嘉庚应邀前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出席办事处举行的茶会。在茶会上,陈嘉庚发表了演讲,表示华侨热爱祖国,支援抗战,“兹若不幸国共两派意见日深,发生内战,海外华侨定必痛心失望”,“万望两党关系人,以救亡为前提,勿添油助火,国家幸甚,民族幸甚”[9]139-140。会后,陈嘉庚询问去往延安的交通和行程事宜。叶剑英一一作了介绍,并告诉他到西安后与八路军办事处联系,一切自然方便。两天后,陈嘉庚接到毛泽东从延安发来的电报,邀请他前往会晤。5月1日,南洋侨胞慰劳团赶赴前线劳军。对此,《新华日报》发表短评:“他们这次出发前线劳军,定能给将士们以莫大的兴奋鼓舞,而前线军民协力杀敌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必能给慰劳团诸先生以欣慰,而经过他们,更能增强南洋全体侨胞对抗战胜利的信念。”[11]87与此同时,陈嘉庚则随第一分团一路慰劳、一路考察,于5月31日抵达延安。正是在南方局的努力下,陈嘉庚访问延安计划终于成行。

陈嘉庚以往与国民党交往甚多,加上他又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所以比较信任国民党。相反,他对中国共产党,思想上有较多疑虑,如中共的民族工商政策、土地政策、民主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他接受了国民党的片面宣传。比如所谓陕北延安等处,“人民如何苦惨,生活如何穷困,稍有资产者则剥榨净尽,活埋生命极无人道,男女混杂人伦不讲”[9]187。但是,通过延安之行,陈嘉庚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区,官民平等无阶级,县长民选;治安良好,无失业游民,无盗贼乞丐;商店自由营业,无苛捐杂税。此时,陈嘉庚的思想发生了不寻常的飞跃,“如果说,在这之前他还比较倾向于国民党的话,通过在延安的考察访问,他已转而同情中国共产党,并义无反顾地把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10]142。1940年7月25日晚,陈嘉庚应国民外交协会之邀,做了“西北观感”演讲。7月26日,《新华日报》登出演讲词全文,国民党对此大为不满。陈嘉庚得悉后说:“事实胜于雄辩,共产党果有良好政治,自能树进势力,外间毁誉何关大局。”[11]87

(二)保持与胡文虎的联络

胡文虎是东南亚的华侨企业家,是拥有200万会员的客属总会(崇正会)的主席。1941年2月21日,胡文虎由仰光飞抵重庆参加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22日,《新华日报》第一版还为此作了题为《华侨巨子胡文虎抵渝》的专题报道,对胡文虎致力于慈善事业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胡氏宅心仁慈,广济博施,十几年前即决定提存永安堂赢利四分之一,为慈善公益专款,此后逐年递增至十分之六,盖胡氏之言曰‘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二十年来慷慨输将,或办公益,或作善举,或助建设,或资抗战达千余万元之巨,抗战以来,胡氏付资于义捐及公债者已达数百万元。”[12]胡文虎到重庆后,不适应山城早春雾冷天气。周恩来得悉后,立即派南方局工作人员俞飞(胡文虎儿时同伴)送去两件皮大衣。胡文虎在重庆期间,南方局通过俞飞和他保持接触。

胡文虎离开重庆前夕,周恩来、叶剑英于百忙中抽出时间,专程前往他下榻的嘉陵新村,和他推心置腹地交谈,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民坚持抗战的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政策和诚意。胡文虎对周恩来、叶剑英的坦诚相待由衷赞赏和钦佩,认为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政策完全是为国家和民族着想,深得人心,尤为广大侨胞信服。他表示,海外广大侨胞把祖国抗日救亡看作至高无上的事业,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维护团结,坚决反对分裂,反对投降,支持抗战到底[13]。

(三)加强与司徒美堂的交往

司徒美堂是美国安良堂的创始人之一,先后兼任该堂总理44年,并多次被推选为美国洪门致公堂领袖。1941年冬,司徒美堂回国活动,被国民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共产党对司徒美堂回国一事高度重视。1941年11月13日,《新华日报》刊登了《美洲侨胞领袖司徒美堂启程返国》的消息,“美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最近聘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于十月十一日由纽约首途归国”,并称其“为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凡华侨应与事业,经其提倡,无不一唱百和,旦夕告成。七七抗战军兴,彼即首倡组织全侨筹饷总会,四年以来,赖其努力领导,侨胞无不踊跃捐输,至今纽约一地,筹饷已达国币四千万元以上”[14]。11月20日,司徒美堂抵达香港,“可在港有半月余勾留,定下月中旬飞渝”[15]。司徒美堂在香港停留期间,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企图利用他组织香港帮会,以巩固其占领成果。司徒美堂拒绝了敌人的利诱,“在爱国洪门人士帮助下化装逃出,进入东江游击区,经曲江、桂林到达重庆”[11]185。

1942年3月10日,《新华日报》二版刊登了《旅美华侨领袖司徒美堂抵渝》的消息,并于三版发表了《欢迎司徒美堂先生》的短评。短评指出:“司徒老先生旅美六十一年。而对祖国的热爱,不仅没有淡薄起来,反而与日俱增,抗战以来,他领导旅美侨胞作热烈捐输活动,成绩斐然;尤令人爱戴者,为去春大局艰危之际,呼吁民主团结,其爱国家民族的热情,更令人起敬”[16]。司徒美堂到达重庆后,“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办事处开茶会款待美堂,并向美堂讲述延安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情况,最后,还邀请美堂到延安去看看”[17]208。1942年5月30日,《新华日报》三版全文刊登司徒美堂的《致旅美侨胞及洪门兄弟书》,并发表短评称:“侨胞领袖司徒美堂先生,发表致旅美侨胞及洪门兄弟书,对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具有充分信心。对侨胞和祖国,充满热爱。而对全国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之旨要,更再三表示其愿望”[18]。蒋介石让广东开平的刘维炽对司徒美堂进行盯梢,“劝他不要看《新华日报》,不要和进步人士应酬,讲话不要‘太老实’。刘还说,他代表蒋的意见,劝美堂加入国民党,可以安排为国府委员等语”[17]208。司徒美堂非但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拉拢,还在特务的重重封锁和严厉警告下,出席周恩来在八路军办事处举办的欢迎会,并发表《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演讲,斥责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内战。他的演讲在重庆引起轰动。

司徒美堂到达重庆以后,接触到不少人士,耳闻目睹,调查了解到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积极抗战,解放了大片国土以及政治的民主进步情况;也了解到国统区特务横行,国民党政府腐化无能,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倒退情况。两相比较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1943年,司徒美堂由重庆乘飞机返美国。回侨居地后,他积极奔走呼号,为八路军、新四军筹款筹物,“在整个抗战期间,司徒美堂从物力、财力上给予我们以很大的援助”[11]185。

三、争取与莅渝外国政要加强沟通联系

南方局还积极争取与莅渝外国政要进行交往、沟通,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地处国统区舆论前沿的《新华日报》,积极配合南方局的行动,通过消息、社论、短评等形式,对莅渝的外国政要给予了非常积极的报道。

(一)争取与尼赫鲁的联系

1939年8月23日,应国民政府的邀请,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受印度人民的委托,前来中国访问。对于尼赫鲁的来访,国共两党都非常重视。在此之前,早在8月14日,《新华日报》刊登了尼赫鲁将于月杪抵华的消息。中国共产党热切希望通过尼赫鲁访华的机会,加强相互间的接触与交往。

尼赫鲁抵华当天,即8月23日,《新华日报》二版以“本报特讯”的形式刊登了题为《尼赫鲁今可到渝,本市准备盛大欢迎,勾留数日即往西北》的消息。此外,还发表了吴敏写的《欢迎尼赫鲁先生》一文,说道:“当我们的抗战正处于第三年开始的时候,尼赫鲁先生所带来的印度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同情,该值得我们如何安慰和兴奋啊!”[19]8月24日,《新华日报》二版发表社论《尼赫鲁先生来华》,对尼赫鲁先生来华表示热烈欢迎,对印度人民过去的援华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呼吁国民党当局:“在我们伟大的国际同情之前,我们应当更加加强内部团结,坚持国共合作,消灭汪逆汉奸,肃清投降妥协,争取抗战的更大胜利。这样用实际的活的事实,来使尼赫鲁先生了解我们的抗日战争。”[20]8月27日,毛泽东致电尼赫鲁,欢迎他前往延安访问。9月2日,《新华日报》全文刊登了毛泽东致尼赫鲁的电文:“闻先生到重庆,中印两大民族从此更加亲密团结,为争取两大民族之自由解放而奋斗。鄙人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向先生致欢迎与慰问之忱,并欢迎先生来延安一行,以便亲聆伟论。贵会所派援华抗日之医疗队,现在八路军服务,全军感奋,并致谢忱。”[21]在尼赫鲁看来:“中国共产党人比国民党人更有远见,组织抗日战争也更有办法。前往延安考察访问,与中共最高领导人交换对有关民族革命斗争问题的看法,必将有所收获。”[10]110

但是国民党方面自然不会把陕北列入尼赫鲁的访问计划。深知中国内部政治情形的尼赫鲁估计直接提出访问延安,国民党方面会提出种种“正当”理由加以拒绝。所以,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向国民党当局正式提出要到华北去看望印度援华医疗队,且表示了坚决前往的决心。但在此时,欧洲战争爆发,国内要求他迅速返回印度,尼赫鲁不得不取消访问华北的计划。就在尼赫鲁归国之际,南方局抓住时机,与他取得了联系。按照南方局外事组组长王炳南的安排,其德籍夫人王安娜每天都与尼赫鲁会面。尼赫鲁则希望通过与驻重庆的共产党代表的接触和交往,来弥补他未能访问延安的不足。1939年9月1日,尼赫鲁会见了在重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王明、博古、林伯渠、吴玉章,“双方就中国抗战的形势、中国反帝民族斗争与内部阶级关系、国共合作及各党派合作情形、苏德协定与对欧洲和远东的影响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1]68。9月2日,尼赫鲁特致电毛泽东,对未能应邀访问延安表示遗憾:“我极想到延安观光并拜访您,但欧洲战争爆发,以致局势严重,使我必须立即返印。我很遗憾,竟这样突然地离开中国,但我希望能再有机会到中国来。我谨向你和英勇的八路军致敬并致祝意,谨祝中国解放事业的成功。”[22]9月4日,尼赫鲁又约见王明、博古,双方再一次就印度民族在北欧战中应采取的态度、中印两大民族共求解放及加强中印两大民族联合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当日下午,中共代表团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举行茶会,欢送尼赫鲁。尼赫鲁在致词中表示,他此次来中国“目的是在使中国民族与印度民族联合起来,使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生密切的联系”[23]。尼赫鲁的访华及其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推动了中印两大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二)与来华的美国总统特使居里联系

1941年2月,美国总统特使居里就援助中国抗战事宜来华访问。正如居里在马尼拉对记者讲的那样:“彼携有罗斯福总统致蒋委员长之问候函。现美国全国人民均对中国极表同情,而中国在美之信用亦极佳。一切到期之借款,均能按期偿还。彼续谓,此为彼来远东之第一次。所负之使命,为代罗斯福总统调查此间之状况。”[24]此间,中国共产党正在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进行政治反击,因而在政治宣传方面无不体现出借居里访华之机来压制试图制造分裂和摩擦的蒋介石,使其不至于挑起内战。

1941年2月7日,居里由香港转机抵达重庆。2月8日,《新华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居里来华的消息,并发表社论《增进中美友谊——特向居里先生致词》。社论对美国人民和政府给予中国抗战的援助致以敬意,认为在日本南进的情况下,将使第三国在东亚的利益被驱逐净尽,美国作为太平洋上一个维护和平的强国,应该在制裁日寇方面有更大的贡献。一方面要实行对日全面禁运,另一方面要对中国进行援助。美国的援华,“必然是援助一个真正打击共同敌人的朋友,以制止及削弱日本的力量”。但是,社论也强调,“它的援助是如此,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它自然也应该注意到援助的正常使用,使实际的结果,不致和原来的目的相违反”,“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决遵从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这是民族解放的唯一途径。没有了它,中国将失败,而从地图上失其地位,团结就是胜利,分裂就是失败,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就是无力量。没有民族团结,抗战是不可能的。在抗战中,中国需要各党各派、各民族、全国人民,加紧团结”[25]。可见,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旨在传达两个信息:一是强调日本南进的实现,以加强美国援华的紧迫性;二是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对待美援和团结抗战方面的立场。

1941年2月14日,周恩来在重庆与居里会晤。居里表示,美国赞成中国统一,反对日本,不愿内战扩大,主张政府改革,询问蒋介石有无投降倾向、新四军事变真相、中共目前民主主张和各项政策的内容。周恩来在回答居里所提问题之后,“提供若干材料揭露蒋,并说明蒋若不改变反共政策,将引起国内战争,使抗战熄火,日本南进”[5]503。美国政府得到居里的报告后,立即要居里向蒋介石正式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各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11]144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居里的接触,有效地遏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积极反共的嚣张气焰。

四、争取与各国使馆、国际机构广泛接触

为赢得和争取更多外国人士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打开外事工作的局面,南方局领导人利用各种机会,广泛接触各国使节和国际人士,扩大与外国使馆、国际机构的交往。南方局在外事工作中,主要抓住两个有利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二次反共高潮前后,南方局向英国、美国、苏联等驻华使馆提供国民党加强新闻封锁、制造摩擦和有关中国抗战情况的材料,敦促各国向蒋介石集团施加压力,以制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第二个时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为主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后,南方局向盟国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愿望,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一)第一、二次反共高潮前后加强与各国驻华使馆的联系

南方局成立时,国民党已经开始逐步走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是较为积极的,但到了1939年年初,国民党已经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限制对付共产党方面了。蒋介石非常害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发展会危及自身以后的统治,害怕中共在国际社会上声望的提高会削弱自身的国际地位。因此,他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共的抗日活动,封锁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消息,企图隔断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在这种形势下,周恩来指示南方局外事组以重庆为依托,加强与各国大使馆、国际机构的交往,广泛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揭露国民党的反共投降活动。

1939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南方局充分发挥《新华日报》的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呼吁各方制止国民党的反共分裂行为。同时,南方局将八路军、新四军重要战报和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的材料,提供给驻重庆的外国大使馆和外国记者。1940年底,国民党加快反共步伐,形势日趋严重。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大力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把国共合作正面临分裂的形势昭告国内外友好人士,“指出这种局面只对日、德等法西斯国家有利,对英、美、加拿大等国十分不利”[26]。南方局将1940年后半年来国共双方来往文电及国民党秘密反共文件编印成册,除提供驻华外国人外,还安排在外事组工作的王安娜带到香港和国外散发。这些对动员海内外舆论力量,制止和打退国民党的反攻高潮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皖南事变爆发前,周恩来与南方局工作人员积极同美国驻华大使馆和苏联驻华大使馆接触,向他们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准备发动反共内战的阴谋。1940年12月初,美国政府同意给中国政府一亿美元贷款,在此之后,蒋介石为强令新四军撤至黄河以北,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周恩来遂对美国大使馆一位官员指出,“‘即使新四军按照此指示’撤往华北,它‘或许还会遭到政府军的袭击’。12月23日,共产党的一个代表团访问了詹森大使,要求他为他们深陷重围的同志们向蒋调解。但这位大使得到赫尔批准,拒绝干涉他所说的‘内政性质的问题’”[27]。皖南事变爆发前夕,周恩来和南方局曾将同蒋介石就解决新四军问题交涉的经过,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馆,使他们了解“蒋介石以独裁者,以局势的主宰者自居”,“要求共产党的军队撤到长江以北”[28]的真相。

皖南事变发生后,为了使国际社会了解事变的真相,周恩来“安排王炳南、王安娜、龚澎等去访问所认识的外国记者和外交官,告以国民党袭击新四军事件”[5]497。周恩来还亲自前往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的家里,向卡尔介绍了国民党制造皖南惨案,破坏抗战的真实情况。后来,“英国政府收到驻华大使报告后,告诉蒋介石,内战只会加强日军的攻击”[5]497。南方局领导人还经常就国共关系、抗战、苏援等问题同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武官崔可夫进行交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皖南事变发生后,潘友新向蒋介石提出质问[5]500。崔可夫则提出,“国民党如继续内战,他有权暂停援华军火于途中”[5]496。同时,崔可夫还转达了斯大林关于“不愿意听到国共两军冲突事”“要团结抗战”[5]503的意见。南方局的工作使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都赢得了同情,赢得了人心。蒋介石政府则在国内外舆论的一片责难声中和英国、美国、苏联三国政府的外交压力下陷于异常孤立和被动的局面。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扩大与英美驻华机构联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英美在共同抗击法西斯斗争中成为同盟国,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和保护敌占区英美人士的指示。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这一时期南方局外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争取与英美建立对日军事合作,争取英美了解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战建国的主张及中共军队的抗日实力,使之重视中共抗日力量,从而影响英美政府的对华政策,经过他们牵制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以便共同抗日,并迫使国民党实行政治民主化,使战后的中国能实现和平与民主。”[29]30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南方局广泛与各界人士接触,进一步扩大对外联络渠道,加强对外宣传。

南方局与英美在华机构的联系更加密切。除了英美驻华大使馆、美军驻华司令部外,此时中国共产党加强了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的联系。美国新闻处处长是费正清,其任务是搜集中国以及日本各种书刊资料,供美国政府分析研究,作为决策的参考。此时,周恩来、龚澎、王炳南、乔冠华、陈家康等人不仅直接与费正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中共党员刘尊祺、孟用潜、金仲华、杨枣、刘思慕、葛未凡、田介人、韩幽桐、郭达等相继设法参加到美国新闻机构中开展工作”[7]333,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美方联系的又一渠道。

南方局广泛与国际人士进行接触。1942年初夏,周恩来与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中缅印战区司令部文职官员约翰·戴维斯谈话时,多次向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愿与美国建立军事合作的意愿,“在戴维斯表示希望中共在侦察敌情方面给美国提供便利时,周恩来建议美国派一个军官小组在陕西、山西建立观察站”[5]547。此后,周恩来又多次与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范启德和戴维斯谈话,表示“如果蒋介石允许,中共愿派军队接受史迪威的指挥,进入缅甸作战”[29]303。1942年5月下旬,周恩来会见随美国军事代表团来渝的斯诺时,表示希望美国军事代表团和美国记者团去延安参观。周恩来委托斯诺将宣传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业绩的有关资料带给居里,并附给居里的信函一件:“中共不论在何种困难情况下,都必定坚持抗战,反对内战。说明现在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已牵制日本在华兵力总数的将近半数。提出为了有效地打击共同的敌人,希望得到同盟国提供给中国的援助的一部分。”[5]545

南方局还专门抽调罗清、蒋金涛于1942年起负责编译出版英文小册子,“内容主要是选择《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局势的讲话、解放区建设情况、外国朋友写的解放区见闻等。散布对象主要是外国记者、使馆和其他外国友好人士”[30]。最初出的是油印本,1942年共出版了5期。1943年改为铅印,内容除介绍解放区的抗日斗争、民主生活和生产建设的文章外,还全文翻译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及其他专门小册子。“这种小册子到抗战胜利大约出了20多种。油印本每册约印150份,铅印本印了1000到3000份,一般由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冒着危险送到外国朋友手中,再转发到海外各地。”[29]304也正是在南方局多方面广泛的对外宣传下,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实力和战绩逐渐受到英美官方人士的重视。一些美国驻渝职业外交官,如戴维斯、艾哲逊、范启德和谢伟思等人,开始对国共关系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国际上一切爱好和平、一切支持中国共产党和正义事业的力量的努力争取,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切实贯彻“争取过来”的外事工作方针,打破了国民党对外事工作的垄断,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空间,逐步使中国共产党走上国际政治的大舞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影响和联系。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扩大对外交往,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营造发展的有利国际环境,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走向复兴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尼赫鲁陈嘉庚南方局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莫迪想动“尼赫鲁”,辛格急了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我们时代的尼赫鲁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