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官僚主义趋向消亡的合理路径选择

2021-02-01 13:02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民主权力

冯 笑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西安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我们党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奋力拼搏。一方面,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尤其是干部中还存在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反官僚主义仍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项极其紧迫且至关重要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提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对官僚主义。如何解决官僚主义问题,杜绝官僚主义现象,制止官僚主义作风,弘扬政治正气?全面科学的理念、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可行的办法是消灭官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树立现代法治理念和理性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时代,一般的社会秩序是宗法、纲常、血缘、伦理,是民众对官僚进而对皇帝的绝对服从,整个社会具有帝王崇拜和绝对从属思想, “人治”与“礼治”相结合,缺乏“法治”理念和理性精神。虽然,当代中国早已告别那个以皇帝为本的“人治”时代,但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相当严重。这其中,既存在官僚过度的问题,又存在官僚不足的问题,前者指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后者指理性不足。从权威服从角度理解,理性集中地体现在全社会对法律的严格遵守上;从历史维度看,我国缺乏法治传统和习惯;从现实维度看,我国法治建设起步晚、历程短,法治体系和框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尚欠的重要表现就是理性不足。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过去法治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法”的认识和理解,依次提出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等理念。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144法治已经被提到国家治理的高度。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法治建设也卓见成效。但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要真正满足人民的政治期待,我国法治建设还路漫漫尚需继续前行,同时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养也还需要时间。

法治社会,必须树立法律权威。“在一个民主政治中,一个公民可以无拘束地谴责某项法律,并通过政治过程寻求对它的变更,但是,直至这项法律被变更,它都应该得到他的服从。”[3]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权利参与制定、修改法律,但是法律一旦确立,每个人都必须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这就是法律的权威所在。 当然,“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4]。所以说,法治离不开人民、离不开民主,二者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坚持“民本位”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是一个有“官国”传统(1)“官国”传统的提法是我国著名党史专家梁柱教授的观点。梁柱在《毛泽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官国”传统决裂的人》和《论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和反特权思想》等文章中有“官国”的说法。的国家,中国人把做官看得很重。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是特权政治,它“给予了做官的人、准备做官的人乃至从官场退出的人,以种种社会经济的实利,或种种虽无明文确定但却十分实在的特权”[5]。因此,做官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潜在的一个梦。

当代中国,要打破“官本位”,必须树立民主理念,培养民主意识,形成民主习惯。民主,绝不是简单的口号式地宣誓,而是要真正地实现“民本位”。“官本位”和“民本位”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力的主体是谁,是官则官本位,是民则民本位。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承诺就是人民民主,要使人民真正成为政治主体,成为权力的拥有者和支配者。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人民对党和政府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特权极权、官本位等封建思想深入中国社会根基,官民对立的痕迹仍依稀存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民主是否实现、能否实现,最根本的是权力问题。权力问题解决了,民主就实现了,官僚主义作风自然也就杜绝了。官僚主义作风的实质就是“官”作风。因为当官,所以高高在上,“官”作风由此而生。剖析根源,主要是因为权力在手所致。难道拥有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官,高高在上,是指对待人民群众。当面对比自己大的官时,必然是俯首弭耳。何以至此?官员对人民没有敬畏之心,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仕途之路并非人民可以左右。所以,消除官僚主义作风,最根本的是理顺官民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不断证明,我国的民主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体制的疏漏导致人民的权利缺位和官员的公仆角色缺失。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权力机制势在必行。

首先,要从根本上审视权力授予机制,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中国现行制度下,官员由人民或人民代表选举产生,人民有任免权,也有罢免权。因此,官员对人民应该是有几分敬重甚至惧怕的。但事实上,制度执行时程序层面的“打折扣”“去分量”,让情况有所不同。权由民赋、权对民忠,某种程度上形式化了。人民是权力的真正授予者,人民是权力的真正享有者。人民真正掌握了官员升迁、降职、罢黜之大权,官员何以敢小觑民众?

其次,要重视权力制衡机制,防止发生极权现象。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官员个人及家属谋私利,也可以为老百姓谋福祉。失去制衡或制约的权力,最终必然落为私利攫取工具。建构党政各部门相互制衡体系、健全相关的权力约束制度是引导权力为民服务的必要路径。

最后,要强化权力监督机制,增强人民监督力度。缺乏监督的公共权力极易异化,官僚主义也就容易滋生。党内监督、党外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人民监督要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庞大的监督体系,使官僚主义无孔可入。尤其重要的是人民监督,因为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才是最广泛、最细致、最真实、最接地气、最能反映公众利益和现实问题的。要保证人民监督权的充分发挥,前提是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的保障,即各项基本民主权利的行使。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人民监督权的保护,防止官员对提出问题的民众进行打击报复。最终,使人民群众愿监督、能监督、敢监督,使人民的监督权落到实处。当权力真正握在人民手中,全社会民主理念和意识的培养就绝非海市蜃楼,人民的民主习惯也将逐渐形成,让官僚主义无所遁形不再是一纸空话。

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现实的人”,体现人文关怀

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解放,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个体的人的解放。“现实的人”是我们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和终点,反对官僚主义亦不例外。官僚主义说到底是人的问题,解决官僚主义问题绕不开“现实的人”这一历史范畴。

专制主义、严格的等级划分和普遍存在的人身依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学者张分田认为:“君主专制制度实属一种尽人皆奴的社会模式。”[7]37奴性思维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中国民众的内心世界。处于封建时代的人,缺少对个体权利的自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政治意识尚未形成,只有十分有限的政治参与意识。张分田在他的《亦主亦奴——中国古代官僚的社会人格》一书中对古代中国民众的参与意识作了如下划分:非参与意识、无主体性参与意识和有限主体性参与意识[7]85。无论是哪一种都表现为有限参与或参与受限。跳出被奴役的状态,做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完整人格的人,需要时间,需要自觉,更需要官僚运行模式的彻底改变,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8]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政府的管理或治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政府也是良莠不齐的,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成为人类长期以来不断探求的政治课题。政府的功能究竟是什么?要干什么?柏拉图认为:“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幸福,并在彼此友好关系中最高度地结合在一起。”[9]这里揭示了法的实质,或者可以直接称之为社会治理的实质,就是人的幸福。所以,任何制度和体制的建立,必须反映“人性”。但是,正如英格尔斯所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10]因此,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不但需要构架能够反映“人的本质特征”的制度,更需要能够运用这些制度的主体。归根到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现实的人”同样适用于官员群体。必须承认,官员也是人,有血有肉、有物质要求、有情感归宿。因此,在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注重社会评价的前提下,尽量要使社会心理期待合理化,不要将官员视为机器,提出超越人性的规范和要求。官员内心的和谐是杜绝官僚主义滋生的重要心理要素。以人为本,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观愿望、关心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保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也不能忽视官员的现实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以保证他们在获得相应物质保障和社会尊重的基础上,能够积极服务于社会,全力做好人民的公仆。这样,通过消除官民对立情绪、确立和谐官民关系,可为消弭官僚主义奠定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基础。

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

官僚主义病症,谁最容易犯?说到底,还是执政党。因为执政党最容易、最有可能滥用权力。革命年代我们党内虽也有官僚主义作风,但那时毕竟是少数。新中国成立后,加强防范官僚主义成为我党常抓长抓、真抓严抓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习近平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11]

首先,严明党的纪律。依法治国在党内的根本体现就是遵循党章党纪。在党内,必须“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12]16。在全党范围内,要切实树立纪律的权威性、保证纪律的公平性,真正实现依法治党、依纪治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成为各级党组织讲规矩、守纪律的表率。党的纪律,首要的是政治纪律。“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2]26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每一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才能保证全党政治立场上的坚定性,保证全体党员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诚和无私忘我的献身,党才能无往不前、无往不胜。

其次,加强党内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属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12]8。党内民主,最根本的就是保障党员权利。党内不搞一言堂、家长制,要保证每个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性和话语权,体现党员的主体性,发挥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内不允许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掩盖矛盾,要允许并创造环境让每个党员都敢于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内同志进行批评、提出意见。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党内民主质量的保证,进而可以充分调动党员积极为党献计献策,促进党的永续发展。反之,则会导致“官作风”泛滥,党的执政基础动摇。

再次,加强党内监督。监督是权力良性运行的必须。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极权、走向灭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除了要重视党外监督,还要认真加强党内监督。“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12]12《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而且应该习惯于被监督,使党内监督常态化。在党内监督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党内监督实效的逐步显现中,党将会不断得到自我提升和进步。

最后,落实制度治党。无论是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内民主还是加强党内监督,最终都要落脚到制度建设上来。制度是最带有根本性和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方法。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385,权力才无法在光天化日之下任意作祟,权力才能依靠制度的硬约束尽心竭力地为人民服务。正确使用权力的党才是人民群众永远拥护、永远支持的党,背后有广大人民群众做强大后盾的党才能在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时,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提升领导干部思想修养,锤炼过硬作风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思想。全面从严治党、反官僚主义的重点在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率先垂范的标兵、见贤思齐的旗杆、催人奋进的导向。领导干部一旦有问题,就会上行下效、层层传导,其影响力、示范力、辐射力较一般人更大、更深、更远。领导干部出问题首先还是从思想上出问题。思想是源头、是基础,要从思想上端本正源、固本强基。思想问题如何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解决思想问题要从作风建设抓起。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习近平对于如何做到作风过硬进行了深刻阐述。他指出:“必须做到作风过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11]习近平还指出:“领导干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的作风。”[11]

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提升党内“关键少数”思想修养和过硬作风既是从严治党也是整治官僚主义的关键所在。因此,新时期继续推进反官僚主义斗争,应将提升领导干部思想修养和加强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民主权力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