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伟 裴雨墨
早年马克思也曾追随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脚步”,但在面临“现实难题”之后,他意识到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抽象性”。马克思认为,在黑格尔思辨哲学中,“绝对理念”是其“根基”与“秘密”所在[1]112。因此,马克思首先便对绝对理念的抽象性进行了批判与变革,并进而在“实践”的根基上,在对“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的揭示基础上,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变革,开辟了真理观与信仰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路径。
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从一个独立的‘精神’存在出发,并将‘精神’和‘概念’视为第一性的东西。人和自然界只不过是‘精神’的派生物,视为第二性的东西。自我意识不过是主体对于‘精神’和‘概念’的反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则是‘精神’外化的对象。这样,只有‘精神’才是最真实的。”[2]黑格尔的真理观与信仰观都是建立在对于绝对理念的理解之上的。在黑格尔思辨哲学中,对于真理,只有思辨的哲学概念式思维通过概念的发展,才能表达、掌握与实现;对于信仰,只有与理性相统一的“思辨的信仰”,才能用表象的方式最终达成。黑格尔认为,真理与信仰的根据都在于绝对理念,“真”与“信”统一于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思辨哲学中,“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3]绝对理念作为其整个哲学的立足点就是“抽象的思维”。绝对理念本质上是“理解自我的抽象”[1]112,“即抽象思维者”[1]113。黑格尔将人的本质抽象为了“自我意识”,具体的感性存在也被“意识”“理念”所取代,被绝对理念所“同一”、抽象化。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有一段经典的表述,可以说是对黑格尔绝对理念作为抽象性本质的最精辟的揭示,即“绝对理念”是“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4]。黑格尔“把现实的问题转变为思辨的问题”[5],现实中的问题在其哲学中都被转换成了思辨的表达。在真理方面,黑格尔满足于在神秘的哲学语言的概念王国里解释世界,这种解释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的“颠倒”;在信仰方面,黑格尔认为,信仰与真理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哲学与神学在内容上是同一的,思辨的哲学就是思辨的神学。
马克思指出,真理既生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信仰不是宗教的“表象”的思维,而是由现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意识形态”,是人们思想观念的集中表现,由现实的社会生活所决定,在本质上由实践、现实的物质生产、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真理与信仰都来自于实践、根基于实践[6]2。
马克思指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7]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139,开启了真理与信仰的根据由理念向实践的转向。只有实践才是“历史之谜”的合理解答。实践向上承诺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向下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成为了真理与信仰贯通的桥梁[6]3。
马克思早年就将目光集中在了观念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并在对“现实利益”问题的考察分析基础上,确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实践真理观。
马克思认为,真理的主体不是黑格尔思辨哲学视野下的“精神”,而是“现实的人”;真理的内容也非“精神外化的自我意识”,而是“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真理的根据在于主客观统一的实践,真理既来源于实践,也作用于实践,更是由实践来检验[7]134。真理在“现实的人”的主客观统一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检验。只有主客观统一的实践,才统一了“物质”与“精神”,才是真理的根据所在。马克思真理观的核心就在于其是以“实践”变革了“理性”,实现了真理的现实化与革命化。
马克思认为,“精神”和“物质”都是以人的现实生活实践为前提的——“物质”是实践中的物质,“精神”是实践中的精神。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真理观,如符合论、融贯论等由于限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思辨,而限于“解释世界”。只有以实践为根据的实践真理,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才能实现“改变世界”的目的[7]9。以实践为根据的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出来,才能实现真理的价值,我们也才能真正理解真理。
马克思所认为的真理的实现就是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化[8]。同时,只有与人的实践本质相对应的才成其为“对象”,“对象”的客观现实的状况,就是实践真理的表现。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化,即是现实的人通过感性的物质“活动”,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因此,马克思实践真理贯穿一致的关键即在于,它是与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活动相统一。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化就是要在对对象的把握中,把握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发展,“达到人自身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9]。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的指向即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完成。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真理“必须关注社会并走向现实,才能真正体现改变世界的现实性和力量”[10],成为真正的真理。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真理,也正是在现实的人的“对象化”的活动中不断“扬弃”自身,进而推动社会历史前进,成为“革命的”、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共产主义”要成为真理,就必须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实现;我们才能理解,“共产主义”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实践本质的完全实现。同时,在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践真理同时也被以“观念”的方式来把握,也体现为理论的样态,这就是马克思哲学中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实践真理的样态即唯物史观。这一真理样态的根据在于主客观统一的实践,其实现的指向在于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人类历史真理的揭示。
马克思所揭示的这种真理的样态的根本特点在于将生产劳动作为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质动力所在。“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11]马克思所揭示的这一唯物史观,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做了经典的表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2]32马克思实践真理观体现于“唯物史观”的这一真理样态中。
总之,马克思认为,真理的根据在于主客观统一的实践,真理的实现是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化,马克思哲学中的真理样态表现为唯物史观。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真正的根基不在理性的“意识”中,而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进展之中,在人类历史生产实践之中,“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2]2
马克思认为,对社会意识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思辨的关系思维中,而是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12]33。信仰作为观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由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的。由于现实中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导致人们的信念往往被歪曲。例如,以“现实的苦难”为来源的各种宗教信仰,就是“歪曲的信念”的代表。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受资本逻辑支配,资本对人们的头脑产生了制约,更是有许多“歪曲的信念”“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从“唯物史观”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出发,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出发,才能批判性地解释以往的宗教信仰形态,才能揭露现实“意识形态”的虚幻与虚伪,才能明确对于“共产主义”的“无神论”哲学真理性信仰。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信仰应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真理性认识,其对象与内容应是关于世界的真理[13]71。马克思通过对宗教信仰的批判以及一切唯心主义的信仰的超越,实现了信仰的现实化,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一方面通过对宗教信仰进行批判,清除了非理性信仰,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进行批判,而主张变革生产关系,进而消除私有制,确立“真”的信念,即共产主义信仰。
同时,马克思指出,清除、消灭意识形态中的“假”的信念需要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需要的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14]。马克思正是在“批判旧世界”中为我们开启了对“新世界”的探索之路,对“唯物史观”真理样态的创建也进一步揭示、指明了“真”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现实的运动”,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即是以实践为根基的、以唯物史观的真理为内容的、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指向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真理性信仰。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共产主义信仰既不是宗教式的非理性信仰,也非科学式的知性信仰,而是在包含了科学性真理认识的基础上,对自然、社会、思维等全部世界真理内容而进行的把握与追求。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宗教信仰与现存“私有制”的双重扬弃,是对宗教“彼岸”的虚假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的双重超越[15]。
“在根本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象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13]72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明确,“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16]在马克思哲学中,“真”的意识形态,即是与实践相统一的;在“唯物史观”的真理引导下,真正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这一信仰是对宗教信仰的批判超越,是与真理相统一的信仰。
总之,马克思所创立的实践真理观和实践信仰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内在一致”的。“只有把‘真理观’合理地拓展为‘存在论’‘认识论’与‘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17],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精神与理论实质。
在马克思看来,真理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同样,信仰也是如此。真理与信仰只是把握同一内容的不同方式,但在内容上是相同的。这一内容也可以说,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必然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根本特点即在于现实性与实践性,是揭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与真理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的实践信仰观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是基于人类社会生活现实的对于“历史真理”的信仰,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向的真理性信仰。真理与信仰统一于“唯物史观”的真理内容。换句话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是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必然性和认识“历史真理”内容上的统一,是真理与信仰真正的现实统一。
“一切信仰危机都可以归结为信仰结构中价值因素同真理因素的分裂。”[18]探析马克思实践真理观与信仰观统一的现实意义即在于,可以坚定我们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努力做到追求真理和追求伟大价值目标的统一”[19];可以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信念,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引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