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品牌化党建的三维协同路径探究

2021-02-01 07:00
关键词:品牌化话语机制

张 罡

品牌化党建构思来源于传统商业环境中品牌战略思维。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借助党建经验和党建优势的系统展现,来形成别具一格、具有内涵特色的党建新生态,以此来带动工作体系的全面升级。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需继续坚持时代发展原则,继续深化党组织自身的领导力、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这是品牌化党建工作的基本遵循。“一个党支部一个品牌”,是新时代党建创新工作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开展除了需要强化党组织的引领力之外,还必须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化党建工作的推进,无法借助单一路径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兼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制度建设需要多方面持续发力。三维一体的路径协同,将是有效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工作当中所涉及的三个维度,实际上对应的是品牌化党建工作基础和工作升级的全局路径。坚持协同原则构建品牌化通路,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使命。

一、高校党建“软件支持”——品牌化党建话语形成

话语历来是基层党建在进行党员管理和党群关系凝聚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党建话语的形成必须面对并解决繁复思想现状下的价值认定和信念理想等具体问题。高校党建在话语构建中有三个方面要素。

(一)党建话语的内容表达

话语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广泛且长久的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认识与把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了人民群众对于客观世界的推进作用。在此过程中,党拥有了具有先进性的话语,能够在历史走向的重要抉择中选择正确的方向,带领人民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来说,针对师生所进行的思政教育,具有指导性的意识形态话语不能失位,需要积极发挥作用。党建品牌工作需要从党建思想理论话语当中找到与师生思想认知成长过程相适配的话语内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全面引领。党建品牌化构建过程中,党建话语内容作为工作核心,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突出党组织地位、形成引领力的前提。就目前高校党建情况来看,高校师生在多元认知途径中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袭,其中面对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泛娱乐化、普世化的包装形态出现时,高校党建还没有及时完全形成能够与之抗衡的话语表达,党建的思想理论话语内容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关联度不紧密。因此本文提出高校品牌化党建的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对优秀话语内容的表达重塑,使先进意识形态能够真正完成对于高校师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的正向引领。

(二)党建话语的表达方式

品牌化党建的实现在于通过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来产生积极影响,发挥党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引领和教育功用。从目前高校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党建话语要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需要讨论如何借助渠道建构手段来将思政工作与师生的认知途径相互结合。一方面,需要避免空洞说理的教育面貌;另一方面,则应当坚持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可以认为,话语内容与话语表达在党建话语形成及提升面向师生思想认知教育能力中,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而表达方式的选择则是党建品牌化创建当中,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从品牌特色、品牌优势以及品牌表现等方面认真思考的。

(三)品牌党建的话语运用

话语体系的建构,能够进一步丰富党建自身的品牌内涵。党建话语所坚持的思想与价值观是党建的思想核心,而话语表达的通道则通过与机制渠道进行结合,来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党建特色。高校党建中,这种党建特色来源于高校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结合自身拥有的优势宣传平台,用以实现话语表现的扩充,构建起具有宣传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在具体的高校党建话语宣传当中,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需要抢占舆论制高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例如,在高校学生群体当中,自媒体渠道的社会影响力在逐渐扩大,高校党建的话语体系就必须将自媒体宣传纳入到话语体系当中来,借助群众效应来实现多样化的话语宣传。在话语内容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和权威性。宣传内容应当口径统一,在具体事项的宣传中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正、观点明。对于品牌化党建理论建设,应当放弃简单说教,而是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宣传,潜移默化地完成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二、高校党建“硬件配置”——品牌化的丰富资源支持

资源配置和优化是现代管理学领域当中研究的要点问题,在品牌化基层党建中,资源配置则是继话语“软件”之后的“硬件”保证。高校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可用资源较为丰富,通常根据资源类型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组织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多种类型。品牌化党建的品牌特色和差异化价值,最直接体现在应用资源和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差异。

(一)党建中的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是政党建设和运行的核心载体,在党建系统中,组织资源主要包含组成形式、基本内容和运行方式等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内部同样包含完整的组织资源体系[1]。所涉及到的资源如组织规模、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作风纪律等,都是高校基层党建中重要的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这些资源的存在保障了党建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可行性。党建创新工作需要资源的系统配套和全面支持,资源配置模式历来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但归根结底,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持续进行组织资源优化、物尽其用等,始终是组织资源在党建工作配置中的基本原则和必要方式。

(二)党建中的文化资源

相较于同质化较强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建体系当中是差异性最为鲜明,同时最具品牌特色的资源类型。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建校历史、校风校纪、知名校友以及所处的文化语境,这些文化背景最终塑造了高校文化的“内在性格”。对于品牌化党建来说,品牌特色的形成就在于借助文化挖掘手段来探讨优秀文化在党建推进当中的可能性。新时代高校党建所面对的对象更加广泛,品牌化的党建所强调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广,高校内部优秀的党建经验需要以品牌的形式介绍并推广到其他高校去,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相互借鉴交流。因此在新时代,党建品牌化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应只局限于本校视域,而是应当拓展眼界,吸纳更多的外部资源。其中悠久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社区文化等,都将成为可借鉴、可应用于品牌化建设当中的文化资源。

(三)党建中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可以被理解为渠道资源,是高校党建中执行层面的可用资源之一。党建品牌化进程中先进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表达,最终需要依靠信息渠道资源的方式来实现传播。有些高校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较为迟缓,师生对高校宣传教育的参与相对有限,其中校园宣传栏、校报以及校园官网等是主要信息渠道。校生之间信息传递不通畅,能够真正深入到师生生活周边的宣传渠道不多,存在孤岛效应现象,党建中思想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信息资源的获取来源于宣传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其中以互联网、自媒体、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深入生活周边的信息资源逐渐成为党建教育宣传工作的核心资源[2]。在党建品牌化的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全面支持同样十分重要。

三、高校党建执行策略——品牌化的运行机制

高校品牌化党建的机制可以理解为高校党建品牌在具体执行层面所坚持的策略、原则和方法。如果说“话语”和“资源”是基础层面的前期支持,那么“机制”便是党建品牌的后期运行。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品牌价值应用理念,我们认为高校党建在品牌机制方面应当遵循品牌运营和品牌监管两方面执行策略。

(一)党建品牌的运营

党建的品牌化脱胎于市场经济企业品牌创建理论。从品牌作用来看,品牌在形成后,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措施来保证品牌影响力,整个过程即为品牌的“运营”。同理,在高校党建品牌的执行机制当中,同样应当具备符合党建特点的品牌运营方式。党建品牌的运营应当体现在对于品牌价值内核的不断挖掘和品牌延伸上。高校党建品牌通常以文化影响、技术优势树立形象,因此在品牌运营中,高校党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文章。其一,要讨论品牌价值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党建品牌并非商业行为,而是由党的意识形态引领,因此党建品牌自身的价值引领目标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以符合时代要求。其二,要思考品牌所引领的话语建设,可以认为,品牌形象的确立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党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话语宣传来实现党建的根本目的。其三,需要不断进行品牌价值目标的表达方式的延伸,党建的品牌价值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从主体生发,形成不同的价值目标分支。在高校内部,党建品牌可以根据所面对的党群对象,设置诸如组织活动品牌、党员个体品牌、教职工组织品牌等多样品牌。这三个方面是目前高校品牌化党建在执行机制方面可采取的主要做法。

(二)党建品牌的监管

党建品牌的形成和推广同样离不开完整的监管体制,通过全面有效的监管,保障党建品牌发展长久、影响深入。高校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也有可能会受到糟粕思想的影响,产生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影响党建品牌的教育推广效用。因此在党建品牌化机制中,还需要借助监管体制来保证党组织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目前高校党建监管工作主要借助外部巡查和内部监管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系统监督,其中外部巡查主要由专门的巡查组进行党组织政治巡查,发挥政治监督作用[3];内部监管通常借助轮岗制度来实现,其中内部管理层和各个工作岗位之间,进行授权审批,明确责任追溯机制,保障党建工作的稳态运行。品牌化党建的开展同样需要坚持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通过策略更新、健全责任机制等方式,保障权力行使的有序和高效。

四、“三维一体”的高效品牌化党建协同思路

从逻辑构成关联当中可见,党建体系当中的话语是党建工作形成引领力和号召力的基础,是意识形态的主要展现方式。而党建资源则是话语表达的前提,话语表达的实现来源于资源配置的齐全和优化,同时良好的党建话语又能够完成优质资源的吸聚,进一步实现资源扩充。而话语和资源则作为软硬件配置系统,共同保证党建体系完善,并有效作用于运行机制,使党建运行长效稳态。“话语-资源-机制”的三者协同,是高校党建品牌化的重要实现路径。

(一)“话语-资源”的配置协同

本文对高校党建当中所涉及到的党建话语和党建资源两个部分进行了模式和主要内涵论述,从中可以看到,话语和资源两个部分共同作为党建基础配置支持,存在于党建工作之中。在高校党建品牌化构建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话语体系构建,解决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刻板、无效的情况,从而以丰富的品牌内涵,来带动党建意识形态话语能够为广大高校师生服务。而在资源配置中,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等特殊类型资源对于话语表达具有支持效用。因此,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最为显著的逻辑建构便是资源完善话语体系的作用形式,对于高校党建的品牌化来说,通过优势资源来带动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是目前主要运用的工作手段。其中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网络新媒体等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得高校党建的话语表达更加主动,更加充实,保证了党建话语能够与师生思想认知之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之中,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引领,也更具实际应用效果。

在三维协同中,“话语-资源”的协同配置模式还体现在话语权影响下党建引领深化对于优秀资源的吸聚效应。话语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核,借助党建形成引领力,会带动优势资源的聚合效应,其中外部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等,会根据高校党建成果来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成为品牌化党建更深层次的助力。

(二)“资源-机制”的配置协同

不同党建资源特色下的党建品牌化支持在实际的党建风格和党建形象上表现出差异性,而差异化作为品牌特性的重要环节,恰恰是高校党建所追求的目标。资源作为配置要素,可视为系统当中的“硬件”基础,由资源决定下的系统派生。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党建品牌化建设过程中,高校要集中发挥自身资源层面的优势来建构党建机制。其中党建品牌运营中的教育宣传是最为直接、最显著的资源展现。例如,文化层面的价值引导,将党建意识形态话语与优势文化资源进行相互统合,从而在宣传机制方面实现话语表现的创新。部分高校建校历史悠久,拥有着大量红色、爱国主义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每一个学习生活在校内的学生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党建话语在意识形态宣传中,这些资源便可以成为宣传机制运行的核心,成为党建品牌引领力的关键[4]。此外,在以往的高校党建中,高校所拥有的外部资源,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决定了党组织工作活动的样态。例如,拥有社区资源的高校党建工作,在组织开展党内活动时,便可以将社区帮扶与思想宣传进行结合,形成依托社区宣传的党建形态,打造健全、有效的品牌运营机制。

(三)“机制-话语”的配置协同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5](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当中对于高校党建品牌化目的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党建品牌的确立,在于打造示范推广党建形态,形成标杆式的高校党建的全面引领。”[5]而高校所推出的品牌党建能够成为全面引领的关键,在于体系制度下所形成的良好、可复制的运行机制。机制作为活动载体,呈现的是党建品牌经验以及核心价值。在发挥引领作用过程中,高校品牌党建优秀机制除会带动其他高校进行党建经验学习外,还会进一步帮助高校自身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方面持续优化。良好的机制能够引发各高校之间对于党建运行的讨论,帮助品牌建设在进程中及时发现话语问题,进行话语表达方面的调整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需要从高校师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整个品牌建构过程中,高校党组织需进行有效、妥当的调整。机制应用则充当了社会实践层面的调整依据,保障话语体系的逐渐完善,形成良性的党建品牌建构循环。

猜你喜欢
品牌化话语机制
中药材种业品牌化战略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