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现实成因及当代启示

2021-01-31 10:12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资本主义

王 凤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爱德华·伯恩施坦(1850-1932)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理论家,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正统马克思主义到修正主义的转变,其人生历程独特,思想复杂,在学术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对于修正主义的概念,伯恩施坦在1899年曾明确地说:“修正主义,这个基本上只有对理论问题才有意义的词,翻译成政治用语就成为改良主义,即系统的改良工作的政策,它把同革命灾变当作运动的符合愿望的或被承认为不可避免的阶段的政策相对立。”[1]事实上,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不过是沿袭了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史上各种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的观点,将自己称作马克思主义者,并活跃于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舞台上,打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进行“偷梁换柱”,在本质上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

一、伯恩施坦从马克思主义者到修正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历程

不可否认,伯恩施坦在19世纪80年代曾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甚至还被恩格斯指定为‘遗嘱执行人’”[2]29。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开始全面系统地修正马克思主义,其修正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

(一)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到怀疑马克思主义

1.曾经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伯恩施坦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初期他曾推崇过杜林主义,直到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后,伯恩施坦才开始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杜林主义的本质区别。此后,伯恩施坦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当作自身的信仰,并自称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1881年开始,伯恩施坦在恩格斯直接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担任《社会民主党人报》的编辑,与恩格斯保持多年的工作通信。伯恩施坦是社会民主党中较早提出要对《哥达纲领》进行修改的人,他着手肃清党内的拉萨尔思想,为了将党内的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扫地出门”,实现党内的思想统一,伯恩施坦和考茨基一起起草了党的纲领——《爱尔福特纲领》,这也是伯恩施坦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期间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之一。伯恩施坦在《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获得马克思恩格斯认可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实践家。

2.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表现为忽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阶级性和过度肯定议会斗争的作用。伯恩施坦把共和制当作理想化的人类解放工具,对共和制持肯定态度、抱有较高的期望。伯恩施坦看到了君主制国家的阶级性,却忽视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阶级性,他没有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对立的角度看待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分析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弊端。伯恩施坦忽视了无论共和制还是君主制,从胎胞里就注定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而产生的,都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和压迫工人阶级的实质。伯恩施坦对议会斗争的肯定是建立在对资产阶级共和制高度赞扬基础之上的。恩格斯曾指出德国工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件全新、锐利的武器——议会斗争,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成为日后伯恩施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尖锐武器。伯恩施坦引用这一观点来为自己进行辩护,即伯恩施坦推崇议会斗争并没有背叛马克思主义。

(二)从怀疑马克思主义到修正马克思主义

1.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

伯恩施坦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修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和魂,伯恩施坦对这两方面的修正,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斩草除根”。第一,伯恩施坦从历史唯物主义过度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批判。伯恩施坦批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一味强调经济的作用,而对其他“非经济的因素”视而不见,他认为马克思对“经济决定论”过度推崇,试图从经济层面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现象进行解释和突破。第二,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马克思在认识事物上以“猎人”的敏锐性所布下的“陷阱”。伯恩施坦指出,正是由于辩证法的存在,使得马克思只注重革命,而反对其他任何形式的非革命因素。因而,伯恩施坦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仅不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反而是认识事物的“陷阱”。

2.修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修正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进行理论上的修正,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现实性分析和批判。第一,伯恩施坦批判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贯彻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时就失去了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所考察的对象是单个的商品,而单个商品的价值是无法得到衡量的,因而就成为一种思维上的虚假性构想。第二,伯恩施坦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引出对剩余价值的批判。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只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领域,忽视了其他领域的作用,然而其他领域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这种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剩余价值理论,无疑就是政治经济学的“畸形儿”。

3.修正科学社会主义

伯恩施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修正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对马克思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伯恩施坦否认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伯恩施坦提出了与马克思截然不同的观点,伯恩施坦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是中间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不应该把这样艰巨的任务完全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为什么伯恩施坦在实现社会主义所依靠的力量上,对待中间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态度天差地别?这是由于伯恩施坦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弊端:第一,无产阶级事实上没有马克思所设想的那样团结。第二,无产阶级不一定都支持社会主义。伯恩施坦将无产阶级的这两个特征作为批判科学社会主义的突破口,指出无产阶级并非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中间阶级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无疑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最佳人选”。

二、伯恩施坦从马克思主义者到修正主义者的转变原因简析

(一)伯恩施坦思想转变的现实背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

随着德国的统一,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德国利用从法国得到的赔款大力发展重工业,并在全国构建了连片的重工业基地。在德国统一的市场之下,社会各生产要素迸发出了生机和活力,随着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德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伯恩施坦流亡英国后,亲眼所见和切身体会了英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在伯恩施坦看来,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德国也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没有普遍发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民主化程度不断加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似乎没有过去那么尖锐,看起来资本主义正处在繁荣发展阶段,完全没有马克思所预想的资本主义大崩溃迹象。

(二)伯恩施坦思想转变的理论根源:社会思潮和流派的影响

1.新康德主义对伯恩施坦思想演变的熏陶

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度强调物质的作用,是一种彻底的“物质决定论”,而对意识因素的作用,马克思却选择视而不见。如果物质和意识是一个天平的两端,那么马克思就把天平严重地倾斜到物质一端,伯恩施坦想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在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失衡。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扭转这种失衡呢?这时,新康德主义为伯恩施坦的这一思想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伯恩施坦试图用新康德主义中和马克思主义。新康德主义所倡导的意识的重要作用熏陶着伯恩施坦的思想,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上是“彻头彻尾的布朗基主义”。因此,伯恩施坦主张“回到康德去”,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批判和修正。

2.德国早期修正主义思潮的侵蚀

19世纪70至90年代,由新历史学派构成的主张修正主义的流派在德国以宣讲社会主义为幌子,在各大讲坛宣扬其修正主义思想,实际上是为了宣扬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国家进行辩护。讲坛社会主义者反对大卫·李嘉图的许多经济观点,认为任何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都必须经由实际的调查和现实情况。这些思想对伯恩施坦的经济学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新历史学派十分重视伦理和道德的作用,并提出了“伦理决定论”,他们主张把伦理和道德等因素贯穿到经济发展之中。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为伯恩施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伯恩施坦所追求的国家改良主义和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根源之一就是德国早期的修正主义思潮。

3.英国实证主义和“费边社”的影响。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诞生,离不开英国实证主义和“费边社”对其思想的侵染,成为其修正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从1888年起,伯恩施坦开始了在英国的流亡生活,当时英国正流行一个主张改良的学派,即“费边社”。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用温和的方式进行社会改良,以期渐进性地进入社会主义。当时的英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一个良好发展的态势。伯恩施坦将英国的这一现实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预测做了一个比较,他发现英国的实际状况并不像马克思所预想的那样日益走向衰败,也不能以革命的形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不断加深,在他对这一怀疑辗转反侧时,伯恩施坦发现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正好弥补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缺陷,解答了他心中的疑惑。可以说,伯恩施坦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就是费边社会主义,而他所撰写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对费边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伯恩施坦的修正演变 对当前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当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界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和讨伐已经硕果累累、深刻尖锐,进一步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进行研究,不是试图超越前人的批判,而是警醒当前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避免重蹈伯恩施坦的覆辙,从伯恩施坦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到走上修正主义道路、沦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的过程中汲取实践教训,服务于当前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1.深化对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这一预判,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入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之上的。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所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不能寄希望于发动一场革命来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3]39伯恩施坦所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与日俱增,从表面看,这似乎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预判截然相反。事实上,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不断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消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4]

我们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再回顾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时,会发现他的某些理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例如,伯恩施坦主张以温和的改良方式和平渐入社会主义。但是,众多的历史事实表明他的这一理论具有许多漏洞,世界也并没有如同伯恩施坦所预想的那样“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虽然伯恩施坦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是粗略浅显的,但伯恩施坦的一些思想也警示了许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性分析,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才没有太多的流血牺牲,多数马克思主义者选择等待时机,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社会主义实践能力,为夺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整装待发。我们应该看到,虽然伯恩施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但是研究其修正主义思想对于推动今天的社会主义运动、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汲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经验教训

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第一,从国际来看,伯恩施坦反对革命、主张用议会斗争等温和的方式为无产阶级争取更多的权利,其改良主义思想渗透到了工人阶级内部,使工人阶级沉醉在修正主义的美梦中,迷失在资产阶级国家的糖衣炮弹中。工人阶级普遍接受改良主义的观点,逐渐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严重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抑制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不仅影响范围广,而且持续时间长,活跃于西方的政治舞台长达一个多世纪,造成了第二国际的瓦解,阻碍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还对欧洲社会党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欧洲社会党始终坚持走议会斗争这种温和式的改良道路,这使得他们在资本主义国家有过话语权,然而,随着资产阶级对社会民主党越来越大的敌意和越来越强的攻击性,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日益陷入低谷。可见,不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资本主义,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一旦资产阶级再次掌握政权,必然卷土重来、清扫社会主义的因素。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也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甚至党内曾经出现了主张实行修正主义的思潮。如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也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这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自觉抵制诸如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渗透。

(二)对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是否真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真的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是否能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所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在研究伯恩施坦及其思想的过程中,有的学者将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粗略、浅显的等同起来,甚至“把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恩格斯晚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因此,我们要自觉将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加以比较和区分,正确看待两者的本质区别,预防将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等同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汲取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伯恩施坦早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和实践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作出重大的贡献,但后期,伯恩施坦在怀疑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修正主义理论体系,这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今天,随着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攻击方式的转变,不同类型的社会思潮如洪水猛兽般侵蚀着马克思主义。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谨防马克思主义者出现思想动摇,必须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辨别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第一,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者要始终坚持将以下三个问题贯穿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决好“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才能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解决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明确目标;解决好“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才能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过程中明确方向。第二,要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现科学思想伟力、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6]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要把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日用而不自知”。

2. 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伯恩施坦由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修正主义者的这一事实,为今天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不仅受到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攻击和批判,还面临着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在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席卷、侵蚀的背景下,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在实践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向纵深发展,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仍然有不少声音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在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一种理论如果不与历史条件相适应,忽视具体的时代背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那么这种理论终将会被历史和时代所淘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不仅与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相适应,同时还是一种充满人民情怀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的政治立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的历史使命的思想体系。[7]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人民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使得它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逆流而上,因此,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遭受淘汰的命运,反而在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茁壮成长,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那么,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称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8]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不断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队伍的规模,提高每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素养,培养他们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实践生活的能力。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于指导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要把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建设的各个方面。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就像一盘棋,一子落而满盘活,一子错而满盘输。

猜你喜欢
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路线的形成及其评价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路线的形成及其评价
李大钊及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
《社会民主主义导论》读后感
土美关系:走在“修正主义”道路上
高君宇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