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东 张 健 周林峰 李 冰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创新活动方法,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此,党中央先后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并分别于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实施,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力量、支柱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央企的性质决定了其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以石油行业央企为例,它们肩负国家石油安全责任,但受到国内石油资源等多方面限制,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当前达到73%以上,为国家石油安全带来挑战,因此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趋迫切,但难度和挑战极大。如其他行业大型央企,通常建有专门的大型科研机构和单位承担重大技术攻关,科研单位是央企科技创新的绝对中坚力量和高层级平台,在央企科研单位长期高质量做好党建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大型央企科研单位往往具有鲜明的业务和团队特点。
第一,业务方面主要表现为面临的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多,往往需要团队高度协作,科研攻关历时长。
央企科研单位承担所在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通常是“硬骨头”、世界级难题、“卡脖子”技术。对于一项重大技术来说,从思路提出到室内试验,到先导试验再到规模化试验和应用,通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攻关,并且需要多专业、大军团联合作战。这对团队协作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团队方面主要表现为科研工作者的“两高一多”。
一是党员占比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主体是来自相关领域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基层单位党员占比通常高,在科研业务单位占比可在80%以上。
二是成员学历高。科研单位是高学历人员的聚集中心,科研人员都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研究生占绝大多数(部分业务单位的博士占比可达50%以上),高学历人员更需深度的“摆事实、讲道理、看效果”。
三是年轻人居多,但攻关经验和实践相对较少。科研团队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为30多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扎实的理工学科理论基础,包含技术管理和研发双重任务的重大技术攻关实践经验相对较少。
基于科研单位的特点,结合高质量发展需要,基层党建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挑战1:缺乏长期持续做好基层科研单位高质量党建工作的模式。科研单位党员占比高,科研劳动的高度复杂化使得其难以有效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往往重科研、轻党建,存在党建科研“两张皮”倾向。当前的党建工作规范性要求高,但缺乏针对央企科研单位的、具有长效指导作用的高质量党建模式,暂称之为“科研党建模式障碍”。
挑战2:科研人员学习能力强,但政治学习热情和效果有待持续提高。央企科研人员以理工科为主,学历高,他们习惯于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故而存在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倾向,再加上政治学习内容与具体科研工作距离较远,导致学习积极性难以持续保持,暂称之为“跨领域学习障碍”。
挑战3:党建在长期科研攻关中发挥的效用及其彰显度有待提高(暂可称之为“跨时间融合障碍”)。重大技术攻关的长期性,高学历科研队伍培养的缓慢性,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党建引领均是一个长期过程,党建效果难以及时解决科研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无法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时间不断坚持和融合,其效用的彰显度不易在短期内体现。
挑战4:科研创新的“自由”与纪律制度的“约束”之间的碰撞及其如何激发和释放团队创新活力是面临的另一隐形挑战(暂称之为“跨思维沟通障碍”)。科研创新在思想上往往追求“自由”,趋向“无拘无束”,科研人员也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与央企组织纪律和管理的“刚性约束”形成潜意识碰撞,需要寻求高效的辩证统一和有机协调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去激发和释放团队创新活力。
对于科研单位,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两位一体,有机融合,从来都不是分离的,更不是“两张皮”。央企肩负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使命和责任,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央企科研单位党建与业务发展目标一致、理念相通,存在互融基础,为此笔者提出了央企科研单位基层党建与科研互融互促模式与具体方法。
首次提出了“科研研党建,党建促科研”理念,并建立以“四研”(研思、研学、研建、研势)为核心、“四好”(想好、学好、做好、说好)为标志的科研单位基层党建与科研互融互促 新模式。
新模式内涵为:①明确了以建设“四好”基层党支部为目标的党建引领模式;②回答了如何建设“四好”党支部,即通过“四研”方法来建设“四好”党支部,进而统领基层科研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再在“四研”的框架下持续改进。从实践上形成了科研单位基层党组织和科研工作互融互促的逻辑闭环和业务全覆盖。
同时,该模式将“研思”和“想好”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了党员思想教育这一“总开关”。通过基层党政工团“分组包干”的模式持续关注和研究党员的思想动态,进而开展针对性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党员思想认识水平。在做到行动一致的同时,更追求思想的统一,这是长效党建的基础。
政治学习是党支部发挥教育党员作用的基本手段之一。基于科研单位党员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特点,为突破“跨领域学习障碍”,发挥知识分子学习欲望强的优势,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异同,将社科成果放到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成果的位置,形成了“三维研学”学 习法。
一是开展三个维度内容的学习。第一个维度是对于规定学习内容,分级(三级:支委会前提前学、支委会上讨论定重点、党小组会上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学)认真学;第二个维度是自选党史专项学习,“以教带学”;第三个维度是新媒体自觉扩学。基层党支部,要大力抓好党史学习。党史学习是政治学习的重要抓手。熟悉党史,再由党史到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可以激发党员自觉地深度思考,更加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党的报告精神和政策方针。短期可以促进支部党员同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自发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中长期可以持续提升支部党员的政治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实践中,紧扣年度政治主题和热点问题,安排系列学习内容,比如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学习、领悟和实践,安排了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中国历次宪法修改、党中央所在地变迁等专题党史 学习。
二是大力提倡和实施“研学”法。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发挥了高学历科研人员善“调研”、爱“刨根问底”的优势和做法以及“可能—否定—再可能”的惯性思维模式,破解了政治学习“上下一般粗、左右无差别、学用两张皮”难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授课,学习深度、学习效果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党建要引领科研,就必须融入科研,首先是认识,行动是关键,实效是核心,问题是切入点。针对重大技术攻关、科研能力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了一套问题和实效导向型高质量“研建”法。
一是啃硬攻坚,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科研攻关最难时、最苦处。重大科研项目是基层科研单位党建与科研融合的主战场。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抬头看看科研自身对于公司、行业、国家的价值和意义,激发科研人员内心强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面对国家对石油产量重回2亿吨的需要,笔者所在单位承担了我国近海石油上产4000万吨的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党支部建立“党员冲锋队”,时刻想着“第一身份”、时刻想着“冲锋任务”、时刻想着这是“团队作战”,让科研攻关团队在办公室里能看到党旗、回到家中心里装着党旗、海上平台大风中能冲锋陷阵,为重大新技术研究和试验顺利开展提供 保障。
二是联合党建,将“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联为一体。企业科研单位中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紧密相联,针对当前科研团队人员现场经验和实践相对较少的问题,大力开展联合党建。为此,走出专门的科研单位,建立科研单位(成果产出端暨问题剖析端)与油田(成果应用端暨问题发现端)的快车道,缩短“两端距离”,开展直通车式的联合党建,使现场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也可以使研究的技术方法快速走向现场,打造了科研和现场之间的“高速公路”和“技术自贸区”,切实助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践行“党建出科研、党建促生产、党建育人才”。
三是强基补短,将“创新力”和“操作力”结合起来。“创新力”是高学历科研人员的基础和优势,需要常动脑,是淬炼的重点。但再好的“创新力”也需要有扎实的“操作力”作为基础和支撑,离开“操作力”谈创新无疑是建空中楼阁。为此,应有序开展高学历科研人员“技能比武”,锤炼“操作力”。在实践中,笔者所在单位党支部组织系列实验技能大赛、油藏数值模拟技能大赛等,邀请科研院所及兄弟单位同行同台比武、切磋技艺,以赛促学,以“操作力”保障“创新力”。
针对科研创新趋向“无拘无束”与劳动纪律“刚性约束”碰撞,通过“研势”(即在深入研究不同情势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不同策略)打造严守纪律和柔性管理并重的“宽严相济、刚柔并举”氛围和环境,形成以“五度”为原则的党工团宣立体化工作法。
一是以“雁群”模式发挥带头作用,党员身份凸显有“力度”。书记做在委员前面、委员做在党员前面、党员做在群众前面,形成“雁群”带动模式,在党员占比高的组织里,强化党员意识。遇到困难上、遇到荣誉让,日常工作中凸显“党员的第一身份”。
二是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团建的“柔度”。党建带团建等不断发挥柔性管理作用,进而提升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破解日常管理或生活细节难题。如通过指导团支部提出“早到晚走”倡议、共建工作环境等有针对性的“小”活动,保持积极向上、良好融洽的科研氛围。
三是党建带群建,工作生活中释放“温度”。央企科研院所多在大城市,青年科研人才需要承受科研工作中带来的紧迫感,还需要面对生活方面的诸多压力。通过引导工会组织了解职工生活情况,并及时传递关心和帮助,提高青年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切实的“温度”。如“居家地图”“顺风车地图”等方便了员工互帮互助和出勤等。
四是纪律和规矩面前彰显“刚度”。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底线和红线清晰,一方面通过学习教育、制度完善、强化监督和风险排查等抓好支部纪检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谈心谈话的机动灵活优势,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使全体党员清楚利害关系,营造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态势。
五是用好宣传教育途径,助力“热度”。一方面,及时开展形势与任务教育,将中央、公司和上级精神,以及我们面临的问题、形势、挑战和任务及时地传达到每一位党员,使全体党员清楚明白我们所处的势态;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积极选树身边典型人物和成果,弘扬正能量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科研人员打造舒心的政治环境和工作环境。
通过上述工作法,可以有效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协作、活力高效的科研创新团队,助力重大科技攻关,促进党建和科研的有效互融互促。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笔者所在单位党支部作为典型的央企科研型基层党支部,围绕党支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与科研互融互促模式与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取得了较好效果。科技创新无止境,科研单位基层党支部建设也只能随着科研业务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实践,只有将党建与科研互相融合在一起,“科研研党建,党建促科研”,党建才能高质量并具持久活力、科研才能稳方向并具不竭动力,最终通过互融实现互促,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