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的意义、难点与路径*

2021-01-29 02:43王锁
实事求是 2021年4期
关键词:领导力纪律政治

王锁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30038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P22)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只有不断加强领导力建设,才能在新时代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农村工作形势,更加切实有力地担负起领导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时代责任。

一、新时代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在党支部的综合能力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中体现为谋一域、抓落实的能力。新时代农村党支部要着眼时代之变和改革之变,通过加强领导力建设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农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领路人”,要当好农村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成为农村资源整合的组织者,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3](P2)农村党支部承担着思想引领、发展带头、组织协调、权力监督等重要责任,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领导力量,需要不断加强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的领导力建设,更需要关注党支部全体党员领导力建设的问题。从历史维度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长期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的影响下,乡村社会在乡贤、宗族以及乡约、地保等多方参与下形成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治理模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治理模式对于凝聚乡村力量、教化乡民、开启乡村善治起到过积极作用。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长期的战争与革命深刻改变了农村固有社会结构,对乡村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乡村治理模式开始嵌入现代化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普遍建立了支部,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使“农村社会与政府紧密地联系起来”。[4](P75)农村党支部在农村的普遍建立极大地改变了以前农村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不足的局面,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组织保障。从现实维度看,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依照党章等规章制度领导农村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既是汇聚民心、组织群众、领导农村发展的谋划者,又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更是落实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领导力量,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提供牢靠的组织保障。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相关决议以及各项惠农政策需要农村党支部具体落实。与此同时,农村党支部还承担着将农民组织起来、确立适合农村现实状况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制度、完善农村发展规划方案等方面的任务。因此,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看,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

随着国家整体改革的纵深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在要求农村党支部必须准确把握农村发展的脉搏。加强农村党支部自身领导力建设,可以增强新时代农村党支部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为农村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经营形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大幅度提升,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动下农村民生实现了根本性改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构建了较为稳固的基本盘。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在农业生产领域变得愈加重要和突出。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农村发展目标、巩固农村发展成果,并以农村的发展为基础,提升国家应对国内外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农村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场域,集中了最广大的消费人口,拥有巨大消费潜力。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领导者,要增强自身领导农村经济建设的本领,在推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农村核心产业品牌、推进农村新经济因素孵化等方面下大力气,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农村发展实际,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主线,为农村发展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核心在支部,关键在领导。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是对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实现农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应然要求。

(三)农村资源整合需要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

科学的资源整合是农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资源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民、村集体以及国家在农村社会场域中构成了多重资源主体,不同的资源主体背后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多样。在此背景下,农村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在农村所有的资源中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对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农村党支部开展农村资源整合的工作重点。首先,在政治资源整合中,由于受到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二元结构的影响,少数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弱化。有些农村党支部对自身定位模糊,对党的农村政策把握不准,对农村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组织和动员群众的能力不足。少数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权责范围认识不清,村民民主自治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合理地干涉村民委员会的正常工作和活动,对农村党支部的认同基础造成了伤害。以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为导向,积极整合农村政治资源,积极推动党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增强农村党支部解读和把握政策的能力,理顺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可以为农村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其次,在经济资源整合中,农村党支部以推动农村产业化为主导,培育农村新型经济业态,在充分把握国内经济大循环机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良好互动,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持续发力,使农村优势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长足发展,为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用实实在在的改变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再次,在文化资源整合中,农村党支部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心的责任。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可以提高党支部的管理水平、创新党支部工作方法,在农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托乡土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先进文化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得到弘扬和发展。具体来讲,农村党支部可以通过整合农村现有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文化硬件设施,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用先进文化陶冶村民情操,让先进的文化在农村落地生根,进而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二、新时代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的难点

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是领导农村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一些地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面临新党员发展困难、经费缺乏以及服务体系不完整等难点。分析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农村具体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推动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建设的前提。

(一)结构性难点:人口老龄化导致支部新党员发展难

在推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青壮年是最有活力的群体,是农村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承载者和推动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影响和渗透愈加明晰,它对村落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并深深地改变着那里的一切”。[5](PP40~41)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社会主要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构成。青壮年在农村常住人口中占比较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使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面临结构性的人才缺失。由于较为落后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难将既懂农业科技又懂党支部建设的相关人才留在农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党支部因人才缺失致使领导力弱化现象的出现。由于农村很难留住相关专业人才,现存农村党支部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稍显不足,使得农村创新性发展的成本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农村党支部成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党员在党支部成员中占比过大等问题也导致了农村党支部成员知识更新缓慢。在信息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农村发展的信息化属性也逐渐凸显,农村党支部的知识更新很难跟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对农村党支部领导力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发展性难点: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支部正常运转难

经费是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障,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离不开合理的经费投入。农村党支部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拨款、党费收入以及村级财务分配收入等。近年来,伴随着党组织对农村党支部建设的重视,国家和各级党组织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党支部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但在城乡二元财政体制和乡村薄弱的经济基础的影响下,真正用于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的经费仍然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的经费需求。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费划拨结构欠合理、经费总量不足等方面,难以对农村党支部建设形成真正强有力的支持。在经费结构上,虽然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地方财政部门也积极落实相关预算安排,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但部分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财政保障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村两委干部薪酬往往低于当地同等劳动力人均收入水平,农村党支部建设性支出费用在农村整体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村级党支部运转经费不能够达到农村最低保障要求。在党费收支管理上,农村党支部一般情况下无权留存党费,必须足额上缴,由上级统一组织,按一定程序和比例发放。但由于申请使用党费的周期较长以及经费金额较低,党费在农村党支部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升。在村级财务分配上,农村党支部通过村级财务分配所得资金可以获得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支持,但部分条件较差的农村较少或没有村集体收入,村级财务分配难以保证持续性发放,无法对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支持。农村现有经费支出中大部分以刚性支出为主,主要集中在办公经费、会议费、水电费、村两委干部工作补助等开支,剩余经费中与农村党支部建设直接相关的资金较少,能够起建设性作用的开支占比不高。农村党支部经费涉及面广、保障难度大,导致农村党支部正常运转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也使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面临现实难点。

(三)功能性难点:服务能力欠缺导致支部改革发展能力提升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6](P42)近年来,通过推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党支部的综合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不健全的组织机构对农村党支部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发挥造成了消极影响,导致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政策解读不充分、党支部参与度不够的现象。一些地区农村党支部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个别农村党支部甚至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不具备,正常的组织生活受制于办公场所的影响往往也难以正常开展。一些地区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建设过程中被长期忽视。部分党支部由于党员干部年龄偏大以及传统的管理思维浓厚,自身服务意识难以进一步提升,导致农村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受到影响,相关服务活动难以系统化开展。另一方面,在农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上,对农村党员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区上级党委及地方主管部门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存在思想上轻视,行动上迟缓的问题,难以对农村党员开展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大多局限于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和相关理论类别的培训,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培训较少。部分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集中在管理和宣传的层面上,实际服务能力稍显不足,在农村整个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三、新时代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的现实路径

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1](P43)新时代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要坚持以农村发展需要为基础,通过加强农村党支部“六大建设”努力提升农村党支部领导力水平,使农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坚强领导作用。

(一)加强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P44)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加强政治建设事关乡村振兴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农村党支部仍然面临各种考验。推动农村党支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地加强政治建设,是农村党支部夯实政治基础、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党支部政治建设,必须在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提高政治能力等方面深入发力。首先,农村党支部政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方向的指引作用,引导支部党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员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形势下都要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夯实党支部在农村的政治根基。其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加强农村党支部政治建设必须要明确农村党支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将维护人民利益和实现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不断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提高党支部的政治能力。再次,农村党支部的政治能力集中体现在把握农村发展方向、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加强农村党支部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支部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新时代的农村发展,较之以前涵盖领域更广,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多。面对新时代农村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支部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担当,勇于在农村政治实践中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政治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支部在农村始终同人民群众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二)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首先要使思想跟上时代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7](P171)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与时俱进的思想建设始终是推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基本保证。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在思想建设方面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将党支部思想建设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的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支部要从农村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坚定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具体工作中要立足于农村发展实际,勇于开拓,积极地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培育农村党支部正确把握政策、解读政策、贯彻政策的能力,使党的方针政策能够有效引领农村发展的潮流,维护并实现广大农村群众的利益。在日常组织生活中,要认真贯彻“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学习,提高农村基层党支部成员的理论素养,使农村党支部理论建设跟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着力培养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强化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集中精力为农村的发展搭台子、找路子,有效地推动农村各项改革向好发展,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切实惠及广大农村群众。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加强思想建设可以推动农村党支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创新工作方法,为农村党支部加强领导力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基层党组织就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8](P14)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最终执行者,严密合理的组织体系对农村党支部的领导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失比例在农村不断升高,农村“空心化”以及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党员干部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得不到优化和提升。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必须要注意建立严密完善的组织体系,为农村党支部领导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农村工作中,党支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涉农政策能够在农村贯彻执行,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就要有结构合理的组织去具体执行。在这一过程中,优化组织结构,进一步激发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才能使农村党支部的工作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加强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还要创新党支部组织活动形式,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党支部的组织活动中去,增强群众对党支部的了解,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便有效地扩大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影响范围。只有使农村党支部组织建设严密合理,党的组织机构才能运转顺畅,党的决策部署才能真正下沉到农村基层,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也才能有质的提升。

(四)加强作风建设

农村党支部作为带动发展的“领头雁”,加强作风建设是增强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和领导力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9]加强农村党支部作风建设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重视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群众对党支部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农村党支部作风建设要重视领导带头作用,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党支部成员各司其职的作风建设责任制。要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建设,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和浩然正气。要直面突出问题,着力振奋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提升党支部执行能力、狠抓工作落实,创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要以民主的方式将监督制度与党员考核制度和选人用人制度结合起来,以农村党支部的实际工作为依据,以作风建设为目标,开展廉洁自查。要督促党支部成员管好自己和亲属,特别是在农村重大利益分配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压缩腐败行为发生的空间。同时,农村党支部作风建设还可以通过党支部召开作风建设专题座谈会,加大与作风建设相关的宣传教育等形式,扎实稳健地推进农村党支部作风建设常态化。

(五)加强纪律建设

纪律建设作为党建的永恒主题,在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加强纪律建设在纪律的制定上就要讲求科学性和严明性。时刻注意纪律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明性,对纪律制定后能否有效执行至关重要。讲究纪律制定的科学性就要在纪律执行的过程中对纪律执行的主客体进行整体性规划,注意统筹性和协调性,努力做到纪律的设计思路与具体实施细则相互映衬。在纪律制定的严明性上要注意纪律规定的明确性、系统性和具体性,尤其是要在具体性上狠下功夫,最大可能地压缩纪律盲区,减少纪律漏洞,使纪律的约束性规定与激励性规定得以充分体现。有了科学严明的纪律,还要注意在纪律执行主客体中培养纪律文化,形成遵纪守纪的氛围。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和宣传,推动每一位农村党员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用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纪律的习惯。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没有监督的纪律往往形同虚设,没有检查的纪律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新颁布的纪律以及原有正在执行的纪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违反纪律的农村党员干部严格问责,严肃党纪国法,以体现纪律的严明性,使执纪主客体面对高昂的违纪成本望而止步,进而构建不敢不能也不想违纪的体制机制,使纪律执行由“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六)加强制度建设

农村党支部领导力集中体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的维系和提升都离不开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10]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党支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体系,以制度管党治党,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提高农村党支部领导力、规范农村党支部的组织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制度建设带动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前期要广泛开展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中央颁发的有关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条例、准则及制度落到实处。在制度整体设计上要推动制度体系化建设,在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下,兼顾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人文性。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着重从选人用人机制、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教育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提供较为全面的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党支部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凸显了制度在农村党支部领导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一套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在制度的导向性和强制性的规范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迈进,确保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就与农村党支部整体建设相辅相成,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村党支部通过不断加强领导力建设扭转了部分党支部组织弱化的现象,使党在农村的组织力量不断加强,巩固了执政基础,为党在各个时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农村形势,加强农村党支部领导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举措。农村党支部要全面理解领导力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提升领导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农村党支部整体建设,助力农村社会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领导力纪律政治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领导力的“蓝海战略”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