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友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决策咨询部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1]生态良好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在建设美丽新疆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2]柯柯牙是新疆阿克苏地区风沙危害的主要策源地,位于阿克苏市东部与温宿县接壤的荒原上。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实施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不仅让亘古不变的荒漠成为万众瞩目的绿色“人间奇迹”,还形成了让阿克苏人引以为傲的“柯柯牙精神”,使柯柯牙成为我国荒漠化治理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化治理伟大实践为例,从中总结经验,以期为今后全疆的荒漠化治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实践参考。
阿克苏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受沙漠气候影响较大,而柯柯牙生态环境脆弱,是新疆重点风沙策源地,是抗击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最前沿。由于柯柯牙周边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更让人绝望的是,1980年,沙漠离阿克苏市城区只有6公里,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致使其荒漠化程度不断加深,风沙天数逐年剧增,使得阿克苏地区区位劣势更加凸显。
柯柯牙复杂的原始地貌、北高南低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构造环境导致柯柯牙引进水源灌溉植被非常困难。阿克苏人民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柯柯牙荒漠化治理实践不断遭受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柯柯牙不利的地貌导致的。“柯柯牙地处天山南麓中段与塔里木盆地边缘,它是天山南麓阿克苏河与台兰河之间冲积台地形成的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的一片荒漠,俗称‘卡坡’。”[3]柯柯牙是典型的原始荒漠化地形地貌,“土壤系发育在砾石基础上的棕漠土,沙砾密布,盐碱严重,平均含盐量2.87%,最高含盐量达9.87%,土质贫痹,植被十分稀疏”。[3]土壤的地势构造、土质特征、含盐量高等不利因素都给柯柯牙荒漠化治理进程中的植被存活、植被生长增加了难度。
柯柯牙干旱的气候、超小的降水量、超大的蒸发量、超高的风速给柯柯牙荒漠化治理进程中的水资源涵养、植被存活、植被生长带了极大的难度。“阶地气候干旱,年平均气温10.16℃,降水量56.7毫米,蒸发量1 972.9毫米,历年平均风速1.7米/秒,最大风速40米/秒。”[3]如此低的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如此高的蒸发量与风速成为柯柯牙荒漠治理前最典型的气候特征,给柯柯牙的荒漠化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柯柯牙东面沙漠是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导致其一年四季黄土弥漫,浮尘蔽日,阿克苏市、温宿县城区深受风沙危害。“1980年前后,阿克苏每年沙尘天气将近100天,居民一年当中有近1/4的时间在沙尘中度过。”[3]
柯柯牙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与干旱气候条件导致柯柯牙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土地盐碱地、荒漠化程度不断加深,柯柯牙沙漠化越发严重,并且呈现沙漠不断向市区逼近的趋势。1980年根据相关部门的测算,沙漠离城区只有6公里,且沙漠以每年5米的速度在向城区进发。每年的3—4月间,阿克苏地区被漫天的黄沙层层笼罩,黄沙被肆虐的狂风席卷而下,侵袭城镇的空气,危害乡村庄稼,成为全国生态持续恶化的典型代表。柯柯牙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使得阿克苏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据环保部门测定,这期间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超过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3.7倍,严重影响柯柯牙人民生活,也给阿克苏地区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中国共产党带领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不断与荒漠抗争,不断推进荒漠化治理进程,取得伟大成效。1986年,阿克苏人民开启了新一轮战天斗地的荒漠化治理实践,踏上了团结一致推进绿化工程的新征程,吹响了向荒漠进军的号角。自从1986年在柯柯牙种下第一棵树起,全民义务植树成了阿克苏人的传统。周边县市以柯柯牙荒漠化治理为榜样,不断探索自身的荒漠化治理之路。柯柯牙绿化工程成为阿克苏地区生态立区的星星之火,并且以燎原之势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区域进发。柯柯牙绿化工程伟大之处在于其治理的面积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治理时间跨度之长,堪称世界奇迹。“自1986年实施柯柯牙生态绿化工程以来,当地先后组织近210万人次,进行51次植树造林大会战,累计造林115.3万亩,筑起了一条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4]治理后的柯柯牙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代表,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型范例。
柯柯牙荒漠治理工程是一项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重大工程,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举,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5]通过植树造林,柯柯牙筑起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向北迈进的“防护墙”,成为延伸至天山托木尔峰下的“绿色长廊”,横跨阿克苏市城区,护卫着阿克苏地区的城镇和农田。这是各族人民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伟大创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开拓的实践精神,是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繁荣伟大祖国的真实写照。
目前柯柯牙绿化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的典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风景区”。经过治理,柯柯牙年平均气温升高了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6毫米至18毫米,空气湿度提高了17.5%,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生存几率,营造了绿色植被健康成长的气候条件。柯柯牙荒漠化治理的伟大实践让亘古荒原从此披上了绿装,让阿克苏地区的各族人民享受到生态效益的红利,让全国人民切实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柯柯牙防风治沙的历程展现了阿克苏人民的伟大实践精神,已经把阿克苏市推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与“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改善生态环境的排头兵。2018年,“阿克苏全地区林地总面积达1 383.98万亩,国土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的3.35%提高到6.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2%”。[6]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工程规划的逐步实现,柯柯牙绿化工程产生了日益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林的大面积种植,实现了以林养林,到2018年,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面积达到450万亩,年产值达130多亿元。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促进了全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如今的阿克苏地区成为新疆核桃、红枣、苹果等优质特色果品的主产区,阿克苏红枣、红富士冰糖心苹果名扬天下,“阿克苏红枣”等11件地理标志商标通过注册认证,并在2007年获“中华名果”金奖,被推选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阿克苏地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优质棉之乡”“中国白杏之乡”“中国红富士之乡”和“中国大米之乡”。昔日荒凉的柯柯牙变成了绿色葱茏、风光秀丽的林海,绿化美化净化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在防风固沙、降低污染、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7](P208)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8]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以创造美好生活、建设优美生态环境为着力点,持久发力,积极推进,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柯柯牙荒漠化治理工程的伟大实践为新疆乃至全国干旱地区荒漠治理提供了防风、固沙的解决方案,凝结着荒漠化治理的宝贵经验。在长期的治理进程中阿克苏人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忍受无数艰难困苦,开拓进取,玉汝于成,在生态治理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回望这段历程,总结以往的探索实践,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宝贵经验。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8]为什么柯柯牙今天能够成为全国瞩目的绿化治理典型?为什么能够实现柯柯牙的绿色奇迹?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升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
阿克苏地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共建平安和谐富裕美丽阿克苏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柯柯牙荒漠化治理路径,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带领阿克苏人民攻坚克难,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新疆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柯柯牙荒漠化治理实践成功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1]新疆的党员干部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奉献、主动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9]阿克苏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将荒漠柯柯牙转变成了绿树成荫、生态优美的柯柯牙,创造了人类荒漠化治理的伟大业绩,是“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金山银山”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典范,深入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荒漠化治理实践中阿克苏人民探索出“以水定林、以林养林”的新型治理模式,着力实施“城乡共建、点线面片整体联动”的发展战略,协调推进柯柯牙荒漠化治理。大力弘扬柯柯牙精神,就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造林为辅、保护与修复并举”的生态建设构想,进一步推进新疆荒漠化治理工程,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建设的伟大工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人类生活自觉、生产自觉和人类在改造自然进程中自我认知的提升,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念。阿克苏地区各级党委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生态治理,积极探索“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科学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之路;积极寻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有效结合点,让黄沙漫天、人人畏惧的柯柯牙变成了星罗棋布的生态屏障,让亘古不变的戈壁荒原成为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绿色金库,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是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柯柯牙荒漠化治理的伟大实践不仅在于打造了阿克苏地区的“绿色长城”,更在于它转变了人类或者屈服于自然或者征服自然的旧观念,让人们在荒漠化治理进程中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经过阿克苏人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昔日黄沙漫天的阿克苏地区成了瓜果飘香的绿洲,8个4A级景区吸引了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民生,改善环境就是发展民生。
生态环境的状况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唯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人民在物质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充分享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跨入更高、更好的生活境界。阿克苏人民从治水着手,建设了“防洪堤”,以“堤”蓄水;以“交通路网、水利灌溉”输水;以“荒漠造林、退耕还林”养“土”;以“林果业提质增效”养“人”;以山洪预防、沿河景观、旅游养“区”,形成了柯柯牙荒漠化治理的系统思维,体现了强烈的生态意识。要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11]这是阿克苏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指南,也是柯柯牙绿化工程的行动指南。
阿克苏地区生态治理的伟大实践展现了“政贵有恒”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12]阿克苏地区荒漠化治理历经30余载,历任数届地委、行署领导班子,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这些共产党员一直秉持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一任接着一任不断接续奋斗。在这个过程中,阿克苏地区各级党委先后组织实施54场大会战,以此来增强阿克苏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以此来撼动几千年不断侵蚀家园的沙漠大军。各级党委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惧严寒、不畏酷暑,锲而不舍,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以“愚公移山之志、滴水穿石之功”开辟新路,以“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伟大精神将柯柯牙荒漠化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赢得了一片又一片绿洲,铸就了伟大精神,创造了人类史上荒漠化治理的伟大奇迹,形成了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奇观,造就了经得起人民、历史检验的伟大业绩,留下了“人走政不息”的佳话。
过去千百年来,阿克苏人民不断探索荒漠化治理之路,曾经聘请吐鲁番工匠前来开凿坎儿井,通过地下水引流的方式进行垦田造林,却因耗资甚巨难以为继。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将阿克苏城区的多浪渠水引至柯柯牙以治理荒漠状态的设想,但是由于柯柯牙北高南低地势的原因,导致设想难以实现。虽然在1986年以前,柯柯牙经历了无数次荒漠化治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荒漠化的进程始终没有停步。在柯柯牙荒漠化治理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人民群众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吃苦在一起,带领人民不断开拓进取,接续奋斗,凝聚起气吞山河的磅礴力量,创造了载入史册的人间奇迹。柯柯牙荒漠绿化历程书写的是一部绿色发展史,“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不仅成为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激励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作为,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