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圣
情境聚焦
跳出“内卷化”怪圈
最近,“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内卷化”一词,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这位长住爪哇岛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而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内卷化”。
这一概念被引入经济学中,称之为“内卷化效应”。它是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的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成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比如,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事情。
内卷化的现象,在很多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无论行业、职业,还是个人,都存在“内卷化”。
认识角度
(1)社会竞争良性的社会竞争有利于个人发展、提升,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国家、民族繁荣富强。恶性竞争则会造成资源浪费、人才流失、内耗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所以要引导社会进行良性竞争,完善法律法规,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
(2)传统与发展中华文化,是一个早熟的文化。纵观中国封建史就会发现,早在秦汉时期,国家边界东至东海,南至十万大山,北至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界线(大致在长城一带),西边远至嘉峪关。过了这些地方,就很难靠种地养活一家人。中国的朝代兴衰,就在这一范围内进行。再强盛的王朝,其寿命也难超300年的大限。在生产技术不发生突破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土地能够养活的人口是有限的,安全的内外部环境,能够让人口稳步地增长。而一旦人口数量超越了土地承载的极限,就会出现各种方式来消耗多余的人口,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战争,这时天下大乱、人头翻滚。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是中国传统的内卷化。
情境聚焦
内卷化的影响
内卷化使人懈怠,不利于自身成长。“内卷化”不仅是对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自身情绪的负向推动。当人甘于在一个模式下循环时,会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磨损自己的心性,不再有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停滞不前,甚至能力退化。在人才辈出的当下,只会被时代淘汰。
内卷化阻碍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内部人员饱和,只能施行绩效考核等方法,员工内部为此展开恶性竞争,催生了加班文化、企业内部工作“流水线”化等不良现象,企业单位劳动边际贡献递减,整体效率变低。而“内卷化”忙碌使员工自身能力得不到提升。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内部力量停滞不前的状态下,企业自然也难以发展。
内卷化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耗尽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而陷入内卷化的人还乐在其中,并不觉得那是悲哀。内卷化告诉我们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只有不断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
认识角度
(1)认知水平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自己的视野,影响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追求。如果安于现状不去试图了解更高、更广的世界,沉浸于琐碎的生活,就会失去追寻诗和远方的动力,只能庸碌一生。相反,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就会发现,跳出“舒适圈”还有更高远的世界值得欣赏。
(2)企业文化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尤其是加班文化。不做无用功,不加无意义的班,不做无意义的浪费。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应该是务实,而不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搞形式主义。这样只会降低工作效率、恶化人际关系,将企业带上“不归路”。人性化管理,以员工发展为要义,才会激发企业活力。
情境聚焦
如何避免内卷化
做一个向上生长的人
有的人之所以安逸于现实生活,不求上进,是源于自己内心没有强大的动力,他认为自己没有狂想症,也不具备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甘愿庸碌一生。
其实,人不到死的那一天都不能盖棺论定。别人不能对你下这样的结论,自己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贝多芬在失聪后创作了《第九交响曲》,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可以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残疾人也能驰骋在体育场,奋力拼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能否把人生看开看透,那些貌似自己不能从事的事情,自己感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只有尝试之后才知道结果。做一个向上生长的人,不断尝试新事物,不断挑战不可能,你才能跳出“内卷化”的怪圈。
做一个持续学习的人
首先,确信自己有强烈的求知欲、顽强的上进精神与勇气,从内心建立起奋斗的力量与信心,避免听天由命。就像当今日本社会现状,日本年轻人在现实面前,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认为“努力也看不到希望,还不如索性开心地玩”,于是,选择安于现状,整个社会进入低欲望状态,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其实,“内卷化”的陷阱,关键还是自己内心缺乏强大的动力,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认为一生本该如此。
如果你认为自己一辈子就是个平庸的普通人,那么你可能就真的庸碌一生;相反,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人生还能更上一个台阶,那么你就会为此目标付出行动,而最后你真的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做一个不断改变的人
很多人的“内卷化”,是因为自身的先天条件不好。例如,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等。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学历不高可以去进修,没有技术也可以去学习一些感兴趣的技术,学习一些新知识,培养接受新事物的习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人是处于永远的变化中的。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避免陷入“低层次循环”,远离“内卷化”忙碌,适当进行深度思考。在未来,由于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人工智能(AI)速度快成本低,且几乎零出错。未来将会有更多肤浅的、可替代的重复性工作失去竞争力,将被AI 取代。当我们把自己陷入“内卷化”忙碌中,忙着996,累到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把自己锁死在“低层次循环”里出不来时,无疑加快了被淘汰的脚步。比尔·盖茨即使工作再忙碌,每年都要固定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通常是躲在湖边小屋读书,进行“深度思考”。
认识角度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追求自我发展,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度过一生。积极、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观应该成为年轻人的追求。
(2)妥协而不苟且妥协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门艺术。学会妥协而不苟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为了更为高远的目标适当妥协是一种选择,妥协而不一味迎合,妥协而不无原则退让,也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深度思考当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刨根问底。之所以产生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并且原因不止一个。很多问题的原因,往往都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现后面的。因此对问题的前因后果,要用心琢磨,深入思考,要争取从百般头绪、纠缠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面对各种疑难问题,应从最小处着眼,细处入手,找到最恰当的办法措施,从而化难为易,真正解决问题。
情境聚焦
被妖魔化的“内卷”
现在的社交环境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内卷化社会”:暗无天日的学习,失去自由的工作,不断把自己逼到极限的生活以及不相配的回报。于是一提到竞争不公、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就归咎于“内卷化”,“内卷”被妖魔化。
像曾经被人们玩坏的热词“女权”“抑郁”“杠精”等,它们早已失去了不同群体聚合、碰撞并达成共识的意义。这些热词被过度消费后,人们渐渐不再记得这些词语原本的价值,只剩下了“标签化”的情绪攻讦。
“内卷化”也不例外,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卷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另一种试错,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转型期的中间形态。这个词却由最开始的自我战胜与积累的积极尝试,逐渐被大家解读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结果变原因,成了众矢之的。背后传达的情绪并不是大家反对增长,而是对发展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现在大家咬牙切齿呼喊着“停止内卷”,也只是另一表现形式罢了。了解概念,才能在滥用焦虑、轻易对号入座的时代,保持一点自己的见解。
认识角度
(1)客观认识事物客观、冷静地看待遇到的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给问题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内卷化”也只是一个标签,不要过分解读,简单归因从而影响自己正确的判断。
(2)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不是只说豪言壮语,不是只做白日梦,当然也不是坐吃山空、知足常乐,而是满足于身边的事物,带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坦然,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事。远方的美景总是在诱惑我们,使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景——这也是一片绚丽的、值得欣赏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美景。让我们活在当下,立足现在,用自己的辛苦耕耘和付出来换取属于自己的人生风景。
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若停止学习便会老化,不管是两岁或是八十岁,不断学习令人保持年轻。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某家培训机构的广告语
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
——经济学家薛兆丰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议论文。
参考立意:1.学习使人保持年轻。2.避免低层次、低水平竞争。3.你不奋斗,就会被超越。4.主动作为更容易有所为。5.良性竞争。
高分素材
1.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本无可厚非,可大家都是这样想,就容易变成一场无休止的恶性竞争。用越来越多的勤奋去藏拙,支棱着几根雏毛就被推出去,强迫起飞。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对手。这种靠拼命剥削自己,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对手生存空间的行为,就是社会的恶性竞争,用大家最近喜欢说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内卷化”。
2.“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这是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3.在韩国,流行着这么一个词——“四当五落”,就是说,你每天睡4 小时,就很接近自己的理想大学,但是如果睡5 小时,那你就会落榜。这一点,是不是很容易令人想到马云的“福报论”以及张朝阳推荐的4 小时睡眠法?你说不清楚是那些进入职场的人被迫变“狼”了,还是当初喊着“狼血精神”的学生进入了职场。我们为了逃离旋涡而迈出的每一步,似乎正让我们更快地大步迈进内卷的中心地带。
4.普通人要想改变这种越努力越倒霉的状态,通常只有三种选择:
(1)既然拼了命能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数幸存者,那我就干脆躺倒不干,做一个佛系青年。
(2)打不过就加入。只要我“卷”得够快,把别人比下去我就赢了。
(3)跳出内卷社会,放眼世界,闯非洲,入美洲,让人均资源变多。
“佛系青年”“丧文化”则是第一条路的典型代表。他们相信成功者总是极少数,普通人总是大多数。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争不抢,不要妄想成为那万分之一的“成功人士”,这样才能保持心态,一切随缘。但社会的齿轮疯狂运转,特别是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曾经说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佛系青年们,那股醉意也没能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给人们提供持久的慰藉。“奋斗×”“社畜文化”则是说走在第二条路上的人。走这条路的人说白了,是当老虎出来吃人的时候,满脑子想的是只要跑得比别人快就行了。当危险来临时,让别人成为代价,让别人成为韭菜和垫脚石。第三条路则试图通过“向外看”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来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就像大家讨论的“去非洲”“入美洲”,这本身是一种逃离内卷化的表述。一些家长确实会把孩子送去欧美留学,可是普通人要去新的大陆追求新生活,逃离到人均资源相对充裕的异国他乡,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