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熵评价

2021-01-29 03:01,王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省份现代化指标

陈 莉 ,王 羽

(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党在十九大会议上对新时代做出了重大指示,正式迎来了新时代下中国“三农”工作的开展。本课题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对中国不同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相应的评价,提出相关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1-2]。

现代化研究一直是国际性的学术热点且涉及多个领域。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种种困难,这就需要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通过对中国各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和中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可以掌握中国农业现代化现阶段整体的状况[3]。美国的农业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农业可以带动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新时代下,传统的农业结构已经和当今中国农业的发展不相符,我们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对农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4]。

“四化”同步中农业现代化与其他三化相比而言比较缓慢。中国政府明确指出要在2035年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就是让31 个省份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当前着重要分析农业现代化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和战略[5]。

新时代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学术界在农业现代化上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从整体层面上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区域层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之下,中国农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发展的可持续动力,焕发农村经济新气象,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中国地域广阔,拥有山地、平原、丘陵等多种地貌,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地域之间差异明显,农业现代化建设对起步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 文献综述

新时代下,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转为现代化强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研究,一部分是以省份为研究单位,比如吕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朱剑锋以安徽省为研究单位,张成龙以广西省为研究对象,李芳远、李进平对河南省进行了研究,林正雨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伊霞、张宝丹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6-12]。以全国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辛岭、蒋和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态势情况做了定量化测度,分成全国、东中西三地区、各省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13]。郑远红将农业现代化路径与低碳经济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在全世界要求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要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中国应该从技术、制度、发展观念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14]。

高天云从更高的维度,指出我们要运用知识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向国际化不断前进[15]。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评价,在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不同的时期农业发展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往往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标杆,只有确定一个符合当前国际农业发展水平的农业现代化标杆,才能够有比较、有程度、有层次、有动态地衡量全国和各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16]。

关于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学者大多数都是从宏观的层面,以国家政策、文献计量法、社会理论分析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各个地区进行分析。孔祥智等通过“三个导向”聚焦国情农情,分析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17]。吴海峰等对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发表了一些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认识[18]。刘敏等通过运用社会理论分析的方法,把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劣势分析清楚,提出需多层次多角度思考解决途径[19]。黄琦等基于文献计量法对家庭农场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研究[20]。李鼎等运用Cite Space 对Web of Science 中农业现代化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但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完全把握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全貌,在研究方向和运用方法上略显欠缺[21]。崔凯等认为城镇化不仅是工业化的成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城镇化在为工业化的发展输送劳动力的同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工业化提供了后勤保障,“四化”研究相辅相成,现代农业成为新型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22-24]。这些特征涉及农业的技术、经营范围、生产方式、资源环境,改变了原来一成不变的农业生产要素格局[25]。

综上所述,很多现有的文献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及以特定时间、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学术上的研究,不断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但是在农业现代化研究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不少学者是利用全国的数据对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进行研究的,利用31 省农业现代化指标对各区域省份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试图弥补上述不足,构建更完善合理的新时代中国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做客观、系统的评价[26]。

2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设置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利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数据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概念进行数理量化。系统性: 要能反应农业现代化各个方面之间的存在相关性,还要能让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全面反映出来。综合性:不仅要具备典型指标,同时还要有关联性的指标。可操作性:我们需要的大部分指标能够在一些规范的统计资料或统计部门中获得,可以根据社会发展设置新的易计算指标。可比性: 每个地区的指标不仅要反映出各地的实际情况,又要相互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3]。

2.2 指标的构建

本文基于31 个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参考国内研究者的结论,借鉴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关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和相应衡量准则,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通过有关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建立了产出和消耗两方面共10 个指标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以消耗、产出为标准来衡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二者的增长速度很快,不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出差异性,但这是相对的高低水平,并非绝对水平。农业消耗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各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和基础不尽相同,导致对农业扶植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不同。农业产出水平存在差异主要由于各区域自然环境具备的条件以及在农业上投入水平不同而形成的。其中谷物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反映了农业产出水平,该指标越大,说明产量越大,说明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农林牧渔总产值反映了农林牧渔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和水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反映出农民收入水平;第一产业用电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反映出当前农业装备具有的水平;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副业发展水平,指标越大说明农业发展就越多元化[27]。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安徽省农村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见表1、表2)。

表1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中国31 个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

续表表2 中国31 个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

熵值法是判断指标离散程度的一种客观赋权方法,依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来计算指标的权重(见表3)。原理如下:有n个待评项目m个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数据矩阵为:

表3 各评价指标权重

Xij为第i个方案第j个指标的数值,对于某项指标Xij,若指标之间离散程度越大,则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也就越大。

计算步骤:

第一,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的不同纲量对综合评价产生的影响消失。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线性比例法、极值法、标准化法、向量规范法等。本文选择极值法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极值法的特点是将指标数值全部转化为0-1 的区间内,最小为0,最大为1。极值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1)对于正向指标,可按如下公式处理:

其中Mj为xij最大值,mj为xij最小值。

(2)对于逆向指标,可按如下公式处理:

第二,必须消除零和负值让数据处理具有意义,所以无量纲处理后还要进行整体平移,即

Xij=Xij+α

α 的取值尽可能小,α=0.0001。

第三,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省份的特征比重或贡献度:

第四,计算j项指标熵值ej:

第五,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wj:

第六,最后综合得分S计算公式:

3 结果和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 从表4 各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可以发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江苏省,其次是山东省,然后依次是新疆、四川、河南、黑龙江、广东、河北、浙江、湖北等省份,这些省份在农业上的发展水平处在全国领先位置。湖南、上海、吉林、安徽、江西排名在全国处在中等水平。天津、贵州、山西、海南、甘肃、宁夏、北京、青海综合得分排名靠后,说明这些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28]。

表4 各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排序 分

18 辽宁 0.0306 22 重庆 0.0197 16 吉林 0.0309 4 四川 0.0547 6 黑龙江 0.0469 25 贵州 0.0169 14 上海 0.0342 11 云南 0.0363 1 江苏 0.0777 21 西藏 0.0199 9 浙江 0.0403 23 陕西 0.0179 17 安徽 0.0307 28 甘肃 0.0146 20 福建 0.0243 31 青海 0.0085 19 江西 0.0276 29 宁夏 0.0139 2 山东 0.0565 3 新疆 0.0555 5 河南 0.0525 平均值0.0323

由图1 可知全国31 个省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0.0323,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江苏达到了0.0777,比全国平均值高出0.0454,综合得分最低的是青海只有0.0085,比全国平均值低0.0238。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安徽、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接近全国平均值。

图1 各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全国平均值

2018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0.0777,基本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具有推进农业现代化进步充足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条件。江苏第一产业用电量达到1933.1 亿千瓦时、从业人员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为每万人94033.1 万元、谷物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每公顷6892 公斤。这些年江苏省大力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进行农村体制改革,加大在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研究上的投入,协调农业产业、经营和生产体系,加速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是中国发展的先行地区,虽然与其它省份相比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高很快,但是相较与自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是稍显落后的,这是由于广东有些地区农业在资金投入上不够充足、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导致了农业现代化内部发展不平衡。浙江省农业现代化指数为0.0403,大于全国平均值0.0323,浙江省的蔬菜和谷物的产量排名靠前,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位于全国第五。近年来,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以水产品、蔬菜、畜禽、竹笋、茶叶、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等十大主导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浙江农业机械总动力排名21,伴随着先进农机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农业科技水平也在持续上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9]。由于湖北省处在中部偏南、三面环山、以及长江中游地带,湖北省的中部是素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江汉平原,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沼气总产气量、节水灌溉面积三个指标排名靠前,这还得益于湖北省在支持农业发展上的力度很大。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一般具有相对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地理区位优势,在农业上发展相对较快。

湖南、上海、吉林、安徽、江西等省农业现代化还在初步发展阶段。湖南省的谷物单位面积产量排名前十,农业机械总动力位于第五,体现出它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农产品产出效率较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与农业机械化程度密不可分。安徽省处于华东地区的关键位置,处在淮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安徽省的从业人员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肉类总产量这两项评价指标值均排名靠后,说明在农业投入方面相对较少且农业产出水平不高。江西省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有丘陵,只有北部有平原,适合农业生产。江西省的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排名处于倒数,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这两项指标综合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还需要提高,同时还要考虑到自然气候和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对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发展较慢的天津、贵州、山西、海南、甘肃、宁夏、北京、青海等省市综合指数还低于0.02 分,分别为0.0170、0.0169、0.0162、0.0148、0.0146、0.0139、0.0097 和0.0085 分。北京市农业产业从业人员数为45.4 万人远少于其他省份,人均灌溉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指标相对于其他省份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有限,山地较多、耕地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空间和资源具有局限性。青海省第一产业用电量6.6 万千瓦时排在全国倒数第二,农业生产和电力的供应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应用方面,很大一部分都要依靠电力,所以必须提高对农业电气化建设的重视。青海省的节水灌溉面积只有321 万亩,对于常年干旱少雨的地区来说,水利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抵御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维持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30]。造成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先天劣势,气候不适合农作物种植、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是长期的发展落后让原来就落后的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1]。

为此,给出以下对策:

分省份来看,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及河北等省具有较好的农业资源环境,其评价综合得分处在前列,而天津和北京两市农业资源环境最不稳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可以提供充分粮食产量的条件下,根据消费需求引导农业向高效益、高效率产业发展。江苏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每万人959.6 万元在全国排在11 位,在政策上要鼓励农民投资,降低农业生产中各要素投入成本;广东省从业人员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每公顷3172.4 万人,在全国排在27 位,可以结合自身山地、丘陵、平原等地理条件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升级岭南地区耕种农产品的农机装备和开发适合在山地丘陵地区使用的小型农机具,要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农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009.3 万千瓦时,排在第21 位,这就要求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在农业财政上的投入力度,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不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在政策上应该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加大农民购买机械的补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农业发展,让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较好的地区应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打破不同省份之间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阻碍,实现农业现代化均衡协调发展[32-33]。

江西省协调发展水平落后于河南、湖南和湖北省,要积极利用工业技术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原来劳动密集型转为资本密集型。湖南省农业在科技上比较发达,应该进一步通过现代化农业的高新技术来促进湖南省农业的发展。

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政府在财政上的投入是有限的,为此应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利、权、责三者要协调匹配,按照效率原则和收益原则,规范和约束财政投入行为;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影响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并且要加大农机研发、扩大资金投入;有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小型农用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根据地域特点的不同,突出发展的重点,不仅要有突出每个地区特色的主导农产品,还要逐渐形成联动共赢的格局。青海等省份在科技上投入较少,经济水平影响了科技投入的水平,而自然因素也制约了科技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农业产出,应该向其他省份借鉴,增加科技的投入。

猜你喜欢
省份现代化指标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2个省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