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其天
摘要:教育是百年大计,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同时开始越来越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伴随着新思想和旧思想的碰撞,产生了新的教育理念,从之前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我們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线实施者,教育理念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初中物理是一门分析探究的课程,需要学生们主动的去思考,导学案的运用正好符合物理学科的特性,可以对物理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们课前学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乡村;导学案;实践探析
初中是物理学习的开始,对于刚刚接触这门科目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新鲜感的,学起来会比较有兴趣,但是物理是一门需要在理解定律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知识去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提升认识的一门学科,需要有很强的主动性才可以,导学案这一方式的运用正好契合物理教学的需要,通过课前引导来实现学生们主动学习,课前学习,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现阶段而言,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而言,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对目前农村物理教学现状做出探究,拿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1.在乡村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意义
1.1导学案应用的背景和含义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差异性非常强,受制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乡村的教育发展缓慢,由于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和引导甚至会出现反作用,而且家庭和学校之间不能很好的形成合力,对孩子的学习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待教学任务要拿出更多的汗水,为学生拿出更多的爱,在课前细心的制作导学案,通过对学习内容和重点的课前自学,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从学习思想上着手,改变学生们的被动学习的习惯,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汲取知识,弥补当前农村教育的不足,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导学案运用的直接作用
导学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对课堂的认识,认清了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前老师占据主体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冲破束缚,打开思路,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思考的空间,老师讲的少,但是学生学的却多,在课堂上只需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将错误的地方及时提出来,把正确的思路和解决方式给出即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导学案正是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课本内容进行主动探究,对于困难的知识主动思考,而我们则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培养学生们的自学意识,提升课堂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主动的思考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提升课堂成果。
2.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1明确教学任务是导学案制定的前提
导学方案的提出,需要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分析,全面考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加深对学生们的了解,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当中,加强与学生们的联系,多与学生沟通,把功夫用在了解他们的喜好,能力,综合评估,为导学案的制定打下基础。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主旨,从教学需要开始制定方案,顺畅导学思路,突出导学目标,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这节课上应该学习的知识,学习的重点难点,建议学习的顺序等,通过导学案的科学制定,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突出重点。比如在学习第一堂物理课--走进物理世界的大门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开始自学之前留下问题,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找到与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相关的应用,并说出应用的作用,物理使生活做出了怎样的变化。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们,他们在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实践以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会物理学科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明白物理作为改变现代文明的学科意义非凡。
2.2导学流程的科学性设计
一个科学的教学流程可以让课堂进行的更加顺畅,让学生学习指示的顺序具备科学性,初中生还处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阶段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完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导学案设计之前应当把客观原因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参考,从初中时期学生特性出发,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比如在学习力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先从主观出发,先让同学们从感性认识开始认识力,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来说明“我”所理解的力是什么,通过课堂谈论与发言过后,每个同学都带着自己的认识去教材里重新认识力,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已经初步具备探究的目的,在引起同学好奇心的情况下,接下来课本内容的学习任务就是顺水推舟,自然地引入。
明白力是什么了以后,就要分析力的作用是什么,然后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力的应用场景不同等来为力进行分类探究,最后总结归纳。通过对导学案流程的科学性进行把控,就实现了由老师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保证教学目标如期实现的前提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提升了自信心,培养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3 导学案的运用
在完成导学案的设计以后,紧接着就是运用了,但是要注意时间节点,导学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应当在下一堂课还未开始之前当成上一堂课的课后作业去进行,实践环节留到课堂上即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机衔接,使学习任务更加紧凑。这样一来,学生们在等待新课堂的时候就不再是大脑一片空白,只带着好奇心而来,而是带着自己探究的疑问而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只剩下解决学生自身完成不了的问题,而且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更加明确。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作为新课堂的铺垫,对教学任务之间有着纽带的作用,我们教师在制定导学方案的时候应当对导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理解侧重点与难点,对导学流程进行科学性把控,在运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发现不好的地方,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导学设计能力,为学生全方位把关。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2]郭翔东,郭相成.学案导学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3]李仁.学案导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中学 53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