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赓续·实践积淀·现实旨归: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

2021-01-28 22:27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1年4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

罗 昆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都是近代中国革命不可逾越的阶段,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走向。辛亥革命以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目标,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思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辛亥革命的坚实继承者和发扬者。毛泽东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辛亥革命视作奋斗历程中的指路明灯,在对辛亥革命的反思、继承与超越的革命实践中逐渐找到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1 逻辑赓续: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辛亥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的十年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扛起救亡图存的大旗,取得了巨大的革命成果。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极大地锻炼了早期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前提、阶级基础、思想启蒙和组织条件,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1.1 政治前提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权是神授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欺君犯上”是罪大恶极的。辛亥革命以前的农民运动接二连三的冲击封建皇权,但始终难以摆脱皇权意识的束缚。但辛亥革命的爆发极大程度的改变了深受封建皇权影响的落后思维观念。废帝制、建民国、立约法,这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最直接的革命果实。一方面,“推翻清王朝、废除帝制”传播出“无论谁想复辟帝制,人民都要其垮台”的意识,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指出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可以参政议政,这为争取民族觉醒、推动社会进步创造条件。

1.2 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振兴实业”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和帝国主义经济,“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近代中国工商体系的形成”[2]。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资源,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关系变动,进一步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使工人阶级逐渐站上了历史舞台,积极的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坚强阶级基础。

1.3 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中华民国成立后,“近代报社、书馆、图书馆……休闲娱乐设施已基本成型,社会各界人士投入民国新文化建设的热情进一步高涨”[3]。以五四运动为例,涌现出了无数爱国主义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伟大旗帜,“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4],在民主思想传播中推动了民众思想的解放,同时锻炼了先进知识分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顺应时代的要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高举三民主义旗帜。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思想启蒙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内部,最终导致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在革命实践的道路上觉悟到资产阶级革命是挽救不了中国的,提出必须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内部进行思想启蒙,才能走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4 组织条件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从而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5]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之初,知识分子占据多数,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是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这使他们的活动和思想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以及思想解放运动中涌现的精神领袖和代表人物,大多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的洗礼中明确了救亡图存的革命方向。辛亥革命的实践,让中国早期共产党人经历了革命的磨练和思想的洗礼,鼓舞着辛亥革命后各个阶级投身于救国救民的大任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良好的组织条件。

2 实践积淀: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与继承

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继承了辛亥革命的未完成的事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在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与继承中分清了“革命对象问题”、“ 政党建设问题”、“军队建设问题”、“革命动力问题”,始终在惊涛激荡的革命斗争中保持清醒头脑和肌体健康,在各种复杂的国际国内党外党内环境中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2.1 革命对象问题

分清敌我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辛亥革命获得了短暂的胜利,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废除了封建帝制,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始终没有真正分清革命的主要敌人。在革命中,孙中山通过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来获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导致革命遭到帝国主义的破坏;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相继失败。最终孙中山认识到旧军阀也是靠不住的,依靠军阀打击军阀是行不通的,封建军阀本身就是落后的、腐朽的,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大山”,也是革命的对象。

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革命对象上错误的经验教训,将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划分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通过船坚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疯狂的压榨中国人民、大肆掠夺中国的物产资源,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封建主义通过勾结帝国主义剥削、奴隶中国人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通过操控国家财政、奴役劳苦大众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在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清醒的认识到革命的对象,把握住了革命主动权,为中国革命明晰了方向。

2.2 政党建设问题

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政党是不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的,必然会导致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并没有加强内部建设,导致政党的领导不稳定、成员不团结。“辛亥革命的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获得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党的建设,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确保了政党组织革命的正确方向。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与新中国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党的建设,他提出党的建设首要的是思想建设,这为肃清党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破除党内教条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邓小平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探索中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党建思想,初步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问题。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党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在各种复杂国际国内环境面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的建设不褪色、不变质。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证有集中统一的领导、严密的组织纪律、高度一致的思想基础,是不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终胜利。

2.3 军队建设问题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在取得短暂胜利后,忽视了对革命军队的改造和建设,失去了对军队的领导权,在革命的关键时刻,甚至幻想通过依靠帝国主义支持、依靠军阀打击军阀等方式进行革命,导致革命不断妥协退让,以至于革命最终失败。资产阶级政党没有一支属于革命党人指挥的军队,掌握不了革命的主动权,这也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后汲取辛亥革命缺乏军队建设的经验教训,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始终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为革命年代的军事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指导,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始终坚持军队归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军队始终服务于人民。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一支跟党走、听党话的现代化人民军队,如果军队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弱化了人民军队的属性,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下降,革命、建设和改革将会举步维艰。

2.4 革命动力问题

在中国,农民等劳苦大众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意识。然而,辛亥革命却脱离了劳苦大众、工人农民,这也是其失败主要原因之一。中华民国颁发的《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这些权力并没有真正交给人民群众,而是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孙中山的革命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工人农民的积极作用。在孙中山晚年时期,他认识到了工农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表明了孙中山革命意识的进步。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来,始终重视工农的历史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论断。但是,农民固有的阶级属性导致农民无法承担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究其原因:第一,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导;第二,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三,农民阶级自身的妥协性,缺乏彻底革命的勇气。因此,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的前沿,指出农民阶级的广大劳苦大众伟大历史作用,也承认历史局限性,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要想获得革命的胜利必须紧紧依靠和发动农民。

3 现实旨归: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接替超越

“早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辛亥革命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深刻的改变着中国革命发展的走向。”[7]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在接过辛亥革命“复兴中华”的大旗之后,扛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原本千疮百孔、四分五裂的国家得到了复苏,一切不平等条约被废除,自此摆脱了束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外来枷锁。1953年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工业、农业也得到了协调发展,最终超额完成任务,此后的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国。1954年颁布宪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地位首次写进社会主义宪法。前进的道路总是荆棘满布,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对全党和全国造成严重的灾难。但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成就也是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部分经验都是在这一时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从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社会、生态、教育、医疗等全方位各领域的探索,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沉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长期探索的实践终于找到了一条颇有中国特色、饱含国人智慧、极具光明前程的伟大复兴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8],标志着中国正以高昂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大幅增加、政治更加清明、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人民朝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大步迈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

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时隔十年,却深刻的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必将大有作为、创造更多的人间奇迹,以实现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的宏愿。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孙中山的绰号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